“德润前郭 好人标兵”事迹简介--包·朝格柱
包·朝格柱同志是一名来自内蒙古通辽市大草原的乌力格尔艺人,自2000年11月来到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至今,十几年来献身于自治县民族传统文化传承事业,始终坚持“文化服务于基层,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工作理念,与同事们一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传承宣传活动,履行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的职责,出色地完成了各项演出,为繁荣和发展基层群众文化事业,推动民族乡(镇)、村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以传承民族文化为基础,弘扬蒙古族优秀传统文化
2000年,包·朝格柱从内蒙古来到前郭县草原文化馆工作,十余年来,他认真挖掘、传承、弘扬民族文化,在培育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和培训民族文艺人才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被草原人民亲切地称为“草原百灵鸟”。这来源于他多年来孜孜不倦地求索和辛辛恳恳地劳动分不开的。
1981年4月,年少的包·朝格柱结识了蒙古族民间艺人根扎布,从此与古老的民间艺术胡仁乌力格尔结缘。同年冬天,包·朝格柱拜著名乌力格尔说唱艺术家关嘎为师,开始系统地学习胡仁乌力格尔艺术,走上了传承弘扬乌力格尔艺术的艰难旅程。在这期间,他跟关嘎老师完整学会了由汉文章回小说改编的蒙古族琴书《大龙太子拜观世音》、《宋玉虎征西》、《李隆基扫北》、《薛刚反唐》等多部乌力格尔。1983年10月,包·朝格柱背上心爱的四胡,应征入伍,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51043部队的一名战士。绿色军营使他的政治思想觉悟有了很大的提高,意志得到了锻炼、心灵得到了净化。与此同时,在来自五湖四海各民族荟萃的军营里,他的蒙古族说唱艺术受到战友们的赏识。1984年,经部队选送,包·朝格柱参加了河北省首届《音乐之花》大型文艺晚会。他演唱的蒙古族好来宝《战友的歌》荣获创编和演唱优秀奖,被部队评为《军民共建精神文明标兵》的光荣称号。
包·朝格柱现为吉林省前郭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乌力格尔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同时兼任中央民族大学客座教授、吉林省社科院特邀研究员、吉林省蒙古语文学会会员、内蒙古民族艺术学院客座教授、内蒙古赤峰市北方民族职业学校客座教师、松原市曲艺家协会会员、前郭县曲艺家协会会员、前郭县成吉思汗研究会会员等社会职务。
二、以创新为目标,活跃少数民族文化生活
前郭县草原文化馆是从事蒙古族群众文化工作的县级民族文化馆。基层文化馆最大的工作特点就是零距离贴近百姓、服务百姓;基层文化馆最大的职能作用就是为百姓送去最质朴、最真实的精神食粮。为了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文化惠民成果,包·朝格柱坚持开展不同层次的文化活动入手,每逢农闲时节或节假日,他都会带着徒弟们,与同事们一道,走村入户,坚持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元旦新年文艺晚会、元宵节大秧歌比赛、“六一”小百灵演唱会、端午节蒙古族安代舞和篝火晚会、祭祀敖包和那达慕大会等万人空巷、万众沸腾的场面总能看得到、听得见他的胡尔声音。同时那精彩纷呈、韵味悠长的表演,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草原人民幸福生活的同时,也感受到了蒙古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三、以引领民族文化为方向,培养乌力格尔接班人
草原文化馆由于处于生活基层,人力、物力、财力非常紧缺。为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包·朝格柱自筹资金,深入到兄弟群艺馆,学习他们先进经验,为草原文化馆的发展提出很多宝贵意见和建议,增强了团队建设。草原文化馆的工作思路是关心群众生活,加强内部管理,扩大社会影响,树立外部形象。为此,包·朝格柱在不断创新演艺形式的的同时,还利用工作闲暇时间,通过个人关系邀请省内外著名的专家、学者、民间艺人来草原文化馆讲课,提高团队的文化素质和演艺水平。他充分发挥文化馆艺术辅导员的优势,开办了乌力格尔、萨满舞蹈、群众艺术等各类培训班,组织排练精彩的文艺节目,深入民族村屯和汉族村屯,开展送戏下乡活动,扩大了草原文化馆知名度,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截止目前,他在草原文化馆举办各类学习班67期,累计培训2000多人次,培养嫡传弟子有40人,使一朵朵馨香四溢的文艺之花在查干花草原恣意盛开。
四、以影响民族艺术发展为手段,推进传统文化发展、
包·朝格柱十几年来一直坚持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利用演出、出差,甚至串亲访友的机会,走访了省内蒙古族群众居住的每个屯落和黑龙江、辽宁、内蒙古部分地区,采访了各艺术门类的民间老艺人,搜集了多门类的蒙古族文化艺术遗产,抢救、挖掘、整理了蒙古族民间故事、谚语、宫庭音乐等宝贵资料,为民族文化艺术的保护盒传承做了巨大贡献。2007年9月1日前郭县县委、县政府批准正式成立了郭尔罗斯蒙古族乌力格尔艺术研究所,包·朝格柱担任研究员。根据社会不良现象和所见所闻,编写出《磨房里的战争》、《网吧里的血案》等短篇乌力格尔40余部;好来宝、民歌、歌剧、论文等50余篇;采访博(萨满)和民间艺人数百名,整理出蒙古博小传160余部,民间艺人小传70多部。他编撰的《蒙古族琴书教程》一书填补了全国蒙古族乌力格尔艺术编辑史上的空白。他录制的《狄光远征南》、《独角鹿的故事》、《大龙太子》等数十小时的乌力格尔被收藏到中央民族大学、德国博恩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内蒙古民族大学等高校民俗艺术馆藏收录。代表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多次参加全国蒙古族胡仁乌力格尔调录大会、民歌、乌力格尔电视大奖赛、全国蒙古族胡仁乌力格尔、好来宝大赛、八省区蒙古族四胡电视大奖赛、八省区依日勒(祝颂词)大赛等比赛,以优异成绩的成绩,为自治县赢得了荣誉。
前路犹长,任重道远。包·朝格柱正在全身心地投入到民族文化的保护、传承的事业中去。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他更加锐意进取、奋发向上,一步一个台阶的向前迈进,为党、为人民、为繁荣群众文化事业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2014年12月,包·朝格柱被评为第三届前郭县“敬业奉献”道德模范。 ( 责任编辑:单士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