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6-3-16 来源:北方法制网 作者:哈光旭 |
近年来,前郭县公安局在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应用工作中,建立了专业信息人才队伍、打造了高标准建设平台、织起了信息资源网络、形成了信息化深度应用工作常态、健全了工作机制,全面提升了公安信息化建设应用水平。 突破人才匮乏瓶颈,提升专业水平 做精了信息技术岗位人才队伍。根据民警的知识结构、特长等,选出在信息技术方面具有特长的民警,作为信息化建设应用人才。做强了各警种信息人才队伍。根据各警种工作特点,为刑侦、治安、国保等警种配备各类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让各警种在情报信息应用中能根据各自工作重心发挥特长。做实了基层部门信息人才队伍。在基层各部门中选择业务能力强的民警,通过培训、随岗学习等形式,提升信息化专业知识,再回到基层作为信息人才,为基层信息化应用奠定基础。 突破资金短缺瓶颈,提升建设档次 网络带宽升速。先后投入资金对基层所队网络带宽进行了升级改造,进一步适应了信息化建设应用的需求。信息系统升级。先后投入资金200余万元,完成了网上督察、监管场所同步录音录像、指挥通信、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及改造,为信息化的全面应用打下了基础。硬件建设升质。城区投入460余万元,农村投入260余万元建设和升级改造了23套车辆测速抓拍监控探头,投入30余万元购置了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数码相机等一批信息化警务装备,为信息化的深度应用提供了坚实的硬件基础。四是采集室升档。投入资金60余万元完成了局机关集中办案区信息采集室的升级改造和26个派出所信息采集室的建设,规范了信息采集标准,提高了信息采集质量。 突破资源紧缺瓶颈,提升信息数质 整合视频资源。在全力推进二期城市监控、卡口工程建设的同时,积极与其他部门协调,成功将辖区内治安卡口、交警卡口、复杂场所等现有的8592个资源点录入到全省视频监控管理系统,进一步增强了对行业的监管和社会面的管控能力。整合社会零散信息。加快对社会零散信息资源的整合进度,将特殊行业作为社会信息整合的重点,依托社区警务工作平台,建立特种行业信息采集制度,及时采集各类行业信息及人口信息850余万条,并录入系统,全面掌控社会动态信息。加强信息收集。先后将信息采集工作延伸至派出所,将社区基础信息采集工作延伸至警务室,实现信息采集的全覆盖;明确信息采集标准数量,实行周检、月评、季考的信息采集制度,将任务逐级分解,落实责任,确保信息采集工作的质效。 突破应用不深瓶颈,提升实战效能 推动模式转型。以情报信息网为平台,建立以情报信息中心为核心点,以一线实战大队为主线,以派出所、警务室为面的“点、线、面”信息化应用体系,开创了信息化条件下的新型警务运行模式。二是注重实战应用。依托大情报平台等提供的各项功能,认真对各类违法犯罪特点进行分析研判,广泛借助技术作用,扎实开展情报导侦、案件串并等工作,从而实现“精确打击”,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为现实战斗力在侦查破案中尝到了实实在在的甜头。 突破机制滞后瓶颈,提升保障能力 经过不断的实践创新,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信息化工作规范制度,制定了“嫌疑人标准信息采集”、“手机信息采集”、“重点人员信息采集”、“社区警务信息采集”等10余项规定,将信息员学习培训工作制度化,提高民警信息化应用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为信息化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结合自身信息化工作需求,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制定了未来五年信息化工作发展纲要,从人才培养储备、软硬件建设、应用提升、社会信息共享等多方面进行了谋划,准确定位发展方向,正确把握发展重心,为信息化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 责任编辑:李铁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