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双辽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双辽

  地方资讯
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加大工作力度推进
辽东街多措并举做好备春耕工作
财政局开展全市“个转企”财务培训
双辽市卫健局召开全市高危孕产妇救
我市与长春工大举行推进“双实双进
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做好城区防汛工作
永加乡召开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
市税务局举办纳税服务礼仪培训班
 
  节约行动
王奔镇扎实开展节能宣传活动
实施节水灌溉 保障综合生产能力提
李晓群做客《我是长春人》
我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软环境建
冰箱新国标即将实施 倡导节能环保
我省推行企业名称全程电子化登记
省3a以上景区将一次换乘可达
“三公经费”决算首次网上公开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新农村    
双辽文化长廊“化”人“化”城
时间:2019-10-31  来源:四平日报  

  “文化”乃是“人文化成”一语的缩写。文化,是人类在其社会历史发展中不断创造、总结、积累下来的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因此,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是历史发展的体现。同时,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为了将文化与城市发展、百姓生活、经济建设等有机结合,双辽建设了一座全长460米的文化长廊,以期传递一种文化、一种精神,让每个看过文化长廊的人都能增长一定见闻,明白一些道理,为百姓生活和城市发展注入精神力量。

  双辽市文化长廊于2018年6月开始建设,10月份全部完工,投资1200万元,是一个集城市景观、文化教育阵地与市民休闲于一体的综合性建筑。长廊中展示了13个方面的内容:历史文化、特色文化、红色文化、传统文化、廉政文化、法治文化、统战文化、党建文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双辽精神和志愿服务精神。双辽,一座跨越千年的古城,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为后人留下了众多的历史瑰宝,让这方土地折射出别样的绚烂色彩。承载文化与历史的双辽文化长廊,让城市的线条更显柔和与生动,演绎着独属于这座城市的万种风情,也折射出这片土地的民族精神和文化光华。

  一座城市,必有一处是多年精华荟萃,融汇毓秀的“龙眼”所在,双辽倾力打造的文化长廊,就是名副其实的“龙眼”之地,引领人们进入中国历史文化的长廊,感受始于诸子百家,延及民族英雄,直至当代的中国文化之美,又能充分而又细腻地领略双辽大地独具个性与魅力的地域文化。文化长廊是双辽的“形象使者”,“化”人“化”城,独具特色。

  以文化滋养人 浸润心灵

  当清晨第一缕阳光播撒向西善街,文化长廊在柔和的阳光映衬下显得格外抢眼。一条文化长廊从北至南,巧夺天工,清晰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远观长廊,像一条长河蜿蜒曲折,如同从历史中走来,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是一道亮丽的城市景观。

  双辽文化长廊集中固有的文化脉络和空间脉络,将历史、文化、人物、精神等定格设计于景观中,不仅为城市景观增添怀旧色彩,也能使身处其中的人们感受到特殊年代人们的理想与情怀。一步一景、一景一法,如诗如画的廊道风光、美轮美奂的廊道艺术、美观科学的廊道图案设计、文明健康的宣传内容等,无不给人以巨大的精神鼓舞,正是令人们流连的所在。以人为本,有机组合,文化长廊将读书、休闲、文化、健身等多功能相结合,让百姓在品赏的同时,可停可憩可玩耍,“形”“神”俱佳。

  文化长廊将古代的门、亭、八角窗等元素融入到设计中,古朴雅致,使聚贤门、纳善门和思源亭、崇德亭、清风亭、畅新亭成为文化长廊的节点,将长廊内呈现的内容划分开来。

  “双山纳善,仁爱致诚循大道;辽水融春,复兴追梦证初心。”悬挂于纳善门两侧的这副楹联,是由著名楹联家叶子彤撰写,书法家王庆新书写的。文化长廊的门、亭、窗上均有一副楹联,共30副,是邀请全国各地的22位楹联家创作、15位书法家书写的,小篆、大篆、隶书、简书、楷书、行书,笔走龙蛇,苍劲有力。值得一提的是,这30副楹联全部由中国楹联学会名誉理事、吉林省楹联家协会副主席李俊和手工雕刻而成,历时半年之久。“楹联的悬挂,不仅增加了文化长廊的核心点缀,更重要的是为长廊注入了文化因素,对提高双辽人民的文化素养和增加双辽的文化内涵起到了提升和引领的作用。”李俊和说。

  一座城市,有历史才有底蕴,有文化才有内涵。

  早在远古“禹平水土置九州”时,就有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双辽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汉代以后,双辽是鲜卑、契丹、女真等民族的祖居之地。在文化长廊“早期文明”展窗中,详细描述了东明镇后太平遗址群,展示了在遗址中挖掘出的文物图片,佐证了双辽在2800年前就出现了农耕文化、渔猎文化和游牧文化,并且三种文化互相借鉴、互相融合的地域文化特征。

  “……放牛娃栓柱和灵云洞童子合力将伤人的老虎除掉,乡亲们都能回到家乡,为了纪念栓柱和仙童,就命名为‘卧虎屯’了。”

  “哦,原来我家的名字是这么来的啊,我以后也要做勇敢的小英雄。”在民间传说的展窗前,一位爷爷抱着小孙子,给他讲家乡的传说,孩子听得津津有味。

  民间传说是双辽开辟鸿蒙的端头,是构成双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你看这把双辽太平鼓的历史说的多详细啊,我小的时候听爷爷说过,他就盼着过年,因为只有过年才能看见太平鼓的表演。”和

  朋友一起来长廊散步的王佳嘉说。太平鼓是双辽的一种民间艺术形式,2007年4月经吉林省政府批准,成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是双辽的一种特色文化。

  “妈妈,这幅画为什么是阿姨给老奶奶梳头,叔叔给老奶奶洗脚啊,在家不都是妈妈给我梳头洗脚吗?”在文化长廊内的一副剪纸画前,一个4岁大的小女孩仰着头问着。“因为老奶奶年纪大了,她的孩子们长大了,就要好好照顾她,就像妈妈照顾你一样。”

  “那我以后长大了也要好好照顾爸爸妈妈。”……

  在传统文化板块,双辽文化长廊将“传统八德”与“新八德”,分别用故事与剪纸的形式同时展现,生动有趣。“这样的文化长廊寓教于乐、寓教于美,比传统教育更容易让人接受。”每当夜幕降临或者节假日,就有很多百姓来到这里,在休闲娱乐的同时,又学到了知识,陶冶了情操。

  同时,文化长廊还是双辽市的文化活动阵地。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各种文化演出活动都集中在文化长廊的广场上,一副刻有“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的石雕卷轴屹立在广场中央,《文化长廊赋》《声律启蒙》等节目在卷轴的映衬下让百姓耳目一新。

  文化长廊不仅扮靓了双辽,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百姓的生活观念,传递着传统文化、道德风尚、文明礼仪等文化元素,也在悄然改变着百姓的文化理念和生活方式,对百姓产生心情怡养、心智启迪、心灵温润的影响,成为了“会说话”的文化长廊。

  以文化激励人 提振士气

  走在文化长廊外的小石阶上,手指轻轻滑过文化长廊外部的铸铜浮雕,用指尖去感受岁月的温度,用心去体会圣哲名师、文史大家、社稷名臣、民族英雄的豪迈胸怀,虽历千载,亦不能掩其光华。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浮雕截取了《论语》第一篇中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诗句旁,孔子的学生跪坐在地上,虚心地聆听老师教诲。驻足观看,脑中浮想联翩,仿佛自己也是孔夫子的一名学生,正在学堂中听讲一般。这39个铸铜浮雕分别展示了39位名人的理念和传世经典,屈原勇投汨罗江、李白举杯邀明月,绘画大师齐白石、“梅派”大师梅兰芳、中国土木工匠的始祖鲁班、神医华佗、忠臣与智者的代表诸葛亮、包青天包拯、出使西域张骞、下西洋郑和、抗倭名将戚继光、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虎门销烟的林则徐……他们承载的思想和精神,必定会不断激励双辽人民提振士气,勇于迎接新的挑战。

  红色文化永远激励着双辽人民。

  纵观历史,双辽自古就以“辽河航道要冲”“兵家必争之地”和“东北重镇”而闻名。留下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李富春、陶铸、黄克诚、吕正操、邓华、阎宝航等的光辉足迹,在他们的领导下,双辽在解放战争时期有过一段非凡经历,红军干部何光、邹日贵、王奔、刘玉楷等长眠在双辽这片红色的土地上。“红色重镇”的展窗内,不仅介绍了这段历史,还展示了这些英雄们和中共辽西省委旧址的照片。

  看到“血火春秋”展窗中的一幅双辽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解放的照片时,脸上不禁浮出笑容,经过茂林、双山、郑家屯解放战役的艰苦卓绝,双辽终于迎来了曙光。

  红色文化板块中的最后一个展窗讲述的是抗日英雄于海川的故事,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军队驻郑家屯的人越来越多,于海川牵头成立了抗日义勇军,救民水火。

  一个个人物、一则则故事、一段段历史串接起了战争年代双辽的轨迹,用红色文化为百姓送上一份精神食粮。每一块展板上的老照片都像一位位时光老人无声地讲述着过去的故事,勾起大家对那段艰难岁月的想象,也提振百姓为了双辽更美好而努力拼搏的士气。

  将目光拉回到现在,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指引着双辽发展的方向。

  在“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展窗内,从1921年南湖曙光,到1934年万里长征,再到1949开国大典、2012兴中华,直至2017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每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每一个重大事件都在这里充分展现。

  “看了这部分,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这里写得言简意赅,好记好懂,对我很有帮助。”刚成为党校教师的马艺嘉说。

  “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企业、农村、机关、学校、街道社区、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以习近平总书记的话为开篇的“强党建、促发展、做表率”展窗,展示了市直机关党工委、交通局、王奔镇宝山村、卧虎镇协力村等单位和村镇的党建宣传,从照片中仿佛看到他们党建工作的扎实有效。

  用文化激励人,提升全民文明素质是重点,双辽坚持用志愿服务精神引领社会风尚。“志愿服务精神”展窗红红火火,天安门和华表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包围起来,并进行了深刻诠释,展现了双辽共建和谐社会、共筑中国梦的坚定信心,借此引导人们弘扬真善美、抵制假恶丑,积极帮助他人、奉献社会。

  以文化凝聚人 奋发图强

  对于双辽来说,文化长廊是重要的宣传教育阵地,进一步发挥文化建设的导向和凝聚作用,从而形成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开拓奋进的振兴合力。

  辽河水运兴起于咸丰十一年 ( 1861年),西辽河的黄金水道呈现出一派舳舻千里、帆影相望、货畅其流的兴旺景象,被誉为“沙荒宝路”……“一段段文字,记载的是双辽商贸初兴时的样子,读来让人热血沸腾,双辽有这样深厚的经济基础,我们现在更要努力建设它。”刚刚工作的赵毅说道。

  历史总是由一个个“过去”构成,也总是由一个个“现在”组成。

  双辽文化长廊中的“现在”板块涵盖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新时代双辽精神。用文化凝聚人,双辽把弘扬时代主旋律作为核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从实践层面来讲,主旋律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复兴。具体到双辽,则集中体现为推进“生态立市、产业强市、改革活市、裕民富市”的伟大实践,是双辽人民共同的追求和目标。

  新时代,双辽用“新时代双辽精神”凝聚人。人民群众的精神素质是非常重要的地区发展竞争力。“实干、敢拼、创新、图强”的新时代双辽精神,一直是引领双辽发展的精神火炬。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双辽振兴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如今,这座富有深厚文化底蕴和新鲜时代感的文化长廊已成为双辽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和“代言人”。

  “淡泊名利,清风拂袖身自正;曲直分明,正气在胸威自成。”一位老大爷挺直身板站在“反腐倡廉”展窗前一字一顿地念着。“这说得多好,领导干部就得这样干。”之后慢慢移步去看“中国史上十大清官”:西门豹、赵广汉、徐有功、狄仁杰、包拯、海瑞、于成龙等耳熟能详的清官事迹跃然纸上。

  法治文化板块中,双辽将反对邪教与崇尚科学结合起来,用漫画的形式将什么是邪教、邪教的危害、如何防范和抵御邪教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引导人们相信科学、热爱科学,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天天都要到文化长廊去走走看看,娱乐休闲与增长见识两不误”“我总带着孩子来,每天带他看一个展窗的内容,我还会给他讲一些有关联的知识,现在孩子越来越爱学习了。”“现在退休了,晚上和老哥几个到这来下下棋,热热闹闹地,舒心。”“每天工作压力大,下了班我就到这来转转,有时解不开的难题,到这能找到答案。”……双辽的文化长廊已经融入到百姓的工作与生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墙一文化,一墙一创意,一墙一风景。文化长廊不仅是一条纽带,更是一种血脉相连,一种精神传承。时空流转,双辽历久弥新,厚重的历史文化中所潜藏的艺术滋养和文脉搏动依然丰富强劲,并积淀成这座城市的文化和精神载体,成为双辽延续发展、保持凝聚力的动力。



( 责任编辑:马妍 )
四平市节约网   公主岭市节约网   梨树县节约网   伊通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