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自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双辽市纪委监委把扫黑除恶与反腐败斗争和基层“拍蝇”相结合,严查涉黑涉恶腐败问题,坚决打掉“保护伞”“关系网”,以“打伞破网”实际成效,彰显政治担当。截至目前,共梳理出涉黑涉恶问题线索226件,立案103件103人,结案58件58人,党纪政务处分55人,组织处理4人,其中移送司法机关2人,查处涉黑涉恶腐败问题及背后“保护伞”23人。 精心组织抓部署 为坚决扛起“打伞破网”的政治责任,市纪委监委精心组织,统筹安排部署,成立了以纪委书记、监委主任为组长、两名副书记为副组长的执纪问责领导小组,有力加强了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的监督执纪问责工作,明确要求每名班子成员对各自分管“打伞破网”工作必须做到数字准、底数清、情况明,党风政风监督室及时跟踪调度案件进展,及时更新报表台账。同时,组织全市纪检监察干部认真学习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应知应会知识,并开展全员测试,进一步增强工作责任心。此外,选派骨干人员20余人次,积极配合省市纪委提级办理涉黑涉恶案件调查取证,通过以案代训、实战锻炼,有效积累了经验、提高了能力。 强化宣传征民意 为让涉黑涉恶势力背后的“保护伞”放弃侥幸心理,解决人民群众不愿揭发、不敢举报黑恶势力背后“保护伞”问题,市纪委监委通过媒体有针对性地开展宣传,动员涉案党员干部、公职人员主动说清问题,鼓励群众积极反映线索,举报涉黑涉恶腐败及背后保护伞,有2人主动交待了组织尚未掌握的情况。同时,市纪委监委干部深入到茂林镇、辽西街吉兴村、辽南街张家村、双山镇秀水村、辽东街山场村,宣传扫黑除恶成果,召开了14场有镇(街)村干部、村民代表参加的座谈会,还到村民家里、田间地头发放调查问卷,并在涉事村开展扫黑除恶工作满意度民主测评,征求村民对党委和政府扫黑除恶的意见和建议,共发放调查问卷800余份,基层群众满意率达到100%。 广开渠道挖线索 双辽市纪委监委采取多种方式,深挖涉黑涉恶腐败和“保护伞”问题线索,畅通举报渠道,倾听群众呼声,在信访室专门建立了涉黑涉恶信访举报台账,对群众反映的有关涉黑涉恶问题直接报送纪委书记,并与公安机关建立线索相互移送制度,对群众的举报问题第一时间进行妥善处置。紧盯党员干部和其他行使公权的公职人员涉黑涉恶腐败和充当“保护伞”问题,各级组织、执法机关、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对黑恶势力存在放任不管、失职失责问题,为黑恶势力违法犯罪行为提供机会和空间等问题,围绕重点案件挖线索,对公安机关已侦破“四黑两恶”中可能涉及的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充当“保护伞”问题线索进行深入挖掘、认真筛选、全面核查、严肃查处。在具体工作中,多措并举深挖案件线索,采取谈、听、阅、查等方式,在涉黑团伙盘踞的乡镇(街)和村召集干部群众进行座谈,了解收集相关信息,及时调度听取公安机关侦办进展情况,查阅政法机关相关案卷,核查涉黑团伙成员的资产情况。目前,在查处的六起涉黑涉恶案件中,涉及公职人员违纪共立案查处55件55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20人,组织处理2人。 做好“后半篇”文章 双辽市纪委监委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全力做好扫黑除恶“后半篇”文章,以实实在在的扫黑成果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持续发力,保持高压态势,强化“一案三查”、以案促改,下发监察建议4份,推进长效机制建设。加强通报曝光,发挥警示震慑作用,在廉洁双辽公众号上对3名涉黑人员被开除公职进行通报,清理有前科劣迹村“三委”人员63人,对涉黑涉恶村把关选好村书记和驻村“第一书记”。同时,市纪委监委积极协助双辽市委、市政府同步开展重点村监督联系工作,督促处置返还涉案款物,推动乡村振兴。目前,已向村集体返还被侵占资金1.28万元,拆除违章建筑8处,退还被非法侵占林地近百公顷,新修建村民文化广场1处。( 责任编辑:马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