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2020年以来,东明镇严格按照上级有关要求,扎实推进“河长制”工作,取得阶段成效。该镇共有13个行政村,其中沿东辽河有8个行政村,所辖东辽河流域全长24.2公里。2019年末,该镇在全市河长制工作考核中排名首位,吴家村代表双辽市在四平市河长制工作会议上做典型发言。 该镇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战略思想,按照省市的总体部署要求,以河长制为抓手,打好蓝天碧水保卫战,全面加强辖区内东辽河段的河流环境治理工作,主要采取以下有效措施: 一、完善“制度+责任”管理体系 一是编制一河一对策。完成全镇河流、沟渠基本情况调查工作,实行全镇河长制五级网格化管理模式,确保每个河段、沟渠都有责任人管理。东辽河河堤内土地流转552公顷种植苜蓿草,含养林26公顷。除东辽河外,我镇还有10条沟渠(二排干、东总干、西总干、金家沟、青年干、孤家排水、小旱河、老背河、三排干、白柳河)。设立“河长”公示牌8个,注明河段范围和长度等信息,并将“河长”名单、职责、监督电话等进行公示,接受社会监督。二是明确一段一责任。今年,该镇共召开河长制工作会议6次,组织保洁员培训3次,辞退不合格保洁员4人。重新调整了河长制组织机构及工作职责分工,由镇党委书记和镇长任总河长,实行双河长管理,分管领导任副总河长,党委成员,各站办所长、各村书记、村主任为成员的组织领导机构,下设成立镇河长办公室。制定了镇村两级河长、河道警长、河道巡河员、保洁员工作职责及保洁员考核管理办法。三是制定一村一公约。全镇13个村制定并出台《村级卫生公约》,将河道河岸卫生纳入村民自治内容,促进“河长制”工作内容的落实。 二、开展综合整治+专项行动 一是综合治理。完成王仁万子险工度汛工程1处,拟建设畜禽粪污集中收储点10个,并做好畜禽源污染治理;强化生活垃圾处理,努力提升环境卫生整治水平。镇里统一设置垃圾转运站1处,各村均放置垃圾回收箱,设置河道保洁员20人,其中东辽河保洁员8人,沟渠保洁员12人。二是河湖“清四乱”专项行动。镇河长办积极联合派出所,开展日巡夜查、明察暗访等活动,全面打击违法行为。共组织巡河30余次,清理非法在河道内种植作物3处,清坟1处,东明派出所依法打击非法电鱼案件4起共处理5人,取缔郑家店渡口1处。 三、建立“巡查+打击+宣传”保障机制 一是加强日常巡查,及时反馈存在问题。加强河道的日常巡逻检查,建立常态化巡查队伍。实行镇级河长一周巡河一次,从村级河长到河道保洁员,责任落实到人,做到村级河长一日一巡河,保洁员一日三保洁。二是及时查处随意向河道扔垃圾、倾倒废土、破坏河堤等违法行为。镇河长办巡查员随时检查,镇纪委随时督察。三是加强河道环境治理宣传,积极引导广大群众参与到“河长制”管理中。认真宣传贯彻《吉林省辽河流域水环境保护条例》,按照河长令“清四乱”的会议要求,通过微信、宣传牌、村屯大喇叭广播等多种方式,广泛宣传东辽河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重大意义,开展“保护母亲河”主题宣传月活动,制作宣传条幅16条,发放倡议书1000多份,树立保洁员先进典型2名。营造人人保护环境,人人参与东辽河水环境治理的浓厚氛围。 今后,该镇将继续严格落实省、四平市和双辽市关于河长制的工作要求,再接再厉,深入实践,早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工作目标。一是舆论全覆盖。利用政府公众号、镇区各志愿者服务队、各村老年协会等多举措、多渠道、多形式、多层面的宣传,让广大群众参与到“河长制”管理中,形成全社会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二是监督全覆盖。深化“巡查员+志愿者”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全镇执法力量,联合学校、沿线企业等单位,建立全天候、全方位巡查督查机制。建立健全河段保洁责任制。严格落实各级河长责任制,按照《村级绩效考评办法》对村干部履职情况进行考评,加强对村级专管员的督促管理。三是整治全覆盖。继续开展河湖“清四乱”工作,实行河道常态化保洁。( 责任编辑:马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