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双辽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双辽

  地方资讯
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加大工作力度推进
辽东街多措并举做好备春耕工作
财政局开展全市“个转企”财务培训
双辽市卫健局召开全市高危孕产妇救
我市与长春工大举行推进“双实双进
公用事业服务中心做好城区防汛工作
永加乡召开疫情防控工作部署会
市税务局举办纳税服务礼仪培训班
 
  节约行动
王奔镇扎实开展节能宣传活动
实施节水灌溉 保障综合生产能力提
李晓群做客《我是长春人》
我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软环境建
冰箱新国标即将实施 倡导节能环保
我省推行企业名称全程电子化登记
省3a以上景区将一次换乘可达
“三公经费”决算首次网上公开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历史记忆    
红色的西满重镇郑家屯
时间:2016-1-19  来源:双辽城市在线  作者:魏连生

  红色的西满重镇郑家屯
  
  ——纪念双辽解放60周年而作
  
  作者:魏连生

  风雪边城硝烟远,和平度岁六十秋。在丰衣足食、安居乐业的今天,如果没有老人讲起,许多人对血火弥天的战争年月可能十分淡化,甚至一无所知。也许会认为我们双辽这可爱的家乡自古以来就是现在这个美丽富饶的样子。不是的,60年前,以郑家屯为首府的双辽(包括双山和辽源两县)一直掌握在反动势力手里。老百姓始终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军队打败了日伪残余势力和反动的国民党军队,双辽这方热土才成为人民的天下。
  
  一、赤色风云
  
  我们说双辽人杰地灵,主要是指郑家屯(双辽旧称)有史以来就是一个风云际会的地方,是兵家必争之地。而在解放战争时期的国共鏖兵使这块宝地扬名载誉达到了极致,给后人留下一段光彩夺目的史话。
  
  我们都知道,二战的结局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亚细亚中兴日灭,欧罗巴无意缺德。1945年8·15日本投降后,东北只有华西列夫斯基元帅统帅的苏联红军留守,在历史的瞬间出现过一段政治上的空白。就在这样的背景下,国共双方的最高决策者都把目光转向了东北。蒋介石讲“国民党的命运在东北,丢了东北就不能控制华北。”美国人也说,国民党的最大危害莫过于让共产党进入东北。1945年8月30日,国民党就公布了划分东北为九省两市的政令,并任命了九省主席和两市市长,准备立即接收东北主权。中共方面毛泽东更是远见卓识,早在1945年6月党的七大上就指出:“日本投降后,如果我们控制了东北,就足以打破国民党对我南北夹击的计划,摆脱革命根据地被长期四面包围的局面。”党中央不失时机地确定了“向东北进发,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1945年9月1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成立了以彭真为书记,陈云、伍修权、程子华、林枫为委员的东北局,并派出十名中央委员和十名中央候补委员从解放区调集2万名地方干部,率100个团的全建制军官和10万大军挺进东北。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我们双辽曾多次进驻中共中央局分局、省、地、县等各级领导机构。这一点不要说其他市县,就是省府长春和地区市四平也无法比拟。
  
  最先在郑家屯组建的党组织是中共辽北省一地委,也称辽源地委。我党我军进入东北后,拟在四平组建辽北省,特派栗又文、韩健到四平接收日伪政权,主持省委、省府筹建工作。1945年10月4日在四平成立了中共辽北省工作委员会,11月建立了辽北省委和省政府。省委书记郭述申,政府主席阎宝航,副主席栗又文。下辖辽源、怀德、安西三个地委。一地委即辽源地委,于1945年11月在郑家屯成立,驻万字会院内。书记薛少卿,组织部长区梦觉,保卫部长安达仁,常委(专员)赵北克。但当时正处于国共重庆谈判时期,为表示和谈诚意,我党我军主动让出了四平。于1945年1月,东北局决定撤销辽北省委,同年3月初,一地委也随之撤销,把中长路以西的辽源、怀德两个地委所属的8个县(旗)划归辽西省二地委。一地委虽仅存四个月,但效率很高,不但建立了各县(旗)的县委和民主政府,反霸、锄奸、剿匪建立武装等工作也搞得如火如荼。
  
  中共东北局西满分局是我党设在郑家屯的最高领导机关。1945年9月,李富春一行来到西满地区以后,经过考察,觉得郑家屯是四洮铁路、郑通铁路的交汇点,地处要冲,战略意义重大,就给彭真、罗荣桓、林彪发电,提出要把西满分局设在郑家屯。得到批准后,于1945年12月6日西满分局成立,机关设在郑家屯,驻石公馆院内。西满分局的权限很大,管辖范围为中长路(沈阳—哈尔滨)沿线以西的洮南、开鲁、阜新、双辽、扶余、乌兰浩特和齐齐哈尔以北的北安、黑河等广大地区,设有嫩江、黑龙江、辽吉、兴安四省。分局书记李富春,军区司令员吕正操,常委张平化,其他成员有陶铸、邓华、倪志亮、郭述申、曹里怀、郭峰、孔原。其间,黄克诚曾任西满分局副书记、代理书记。当时东北局任命陶铸为辽西省省委书记军区政委,邓华为辽宁军区司令;任命倪志亮为辽北省军区政委。郭述申为辽北军区司令;曹里怀为洮东军区(扶余为中心)司令,孔原任洮东军区政委郭峰任副政委。但事实上这项具体任命并没有真正执行。因为当时辽中、辽南已被国民党占领,辽宁不复存在。辽北省刚从四平撤销,当然也不能上任。只能视根据地开辟情况另议。所以后来陶铸、邓华等同志虽任在辽宁,却干在辽西。后来西满分局,因距离敌占区四平太近,从安全考虑,于1946年3月向北撤到洮南,白城,最后撤至齐齐哈尔。
  
  辽西省委设在郑家屯。本来,辽西省委于1945年12月在法库成立,但因形势变化,1946年2月下旬迁至郑家屯,驻天主堂院内。书记陶铸,副书记陈郁,组织部长曾固,宣传部长李初犁,行署主任朱其文。辽西省下设一、二、三地委,这时辽源县、双山县隶属于二地委。同年5月,因国民党大举北犯,辽西省委被迫向北撤往洮南、白城子。这一段,辽西省在双辽驻了4个月,到白城后第一个月也就是5月还称辽西,但6月,辽吉省撤销并入辽西,辽西省委就改称辽吉省委先后在白城驻20个月。书记陶铸,军区司令员邓华,组织部长曾固,宣传部长刘放,前委书记郭峰,前委民运部长张维祯。辽吉省委下辖五个地委,辽、双两县仍属二地委。
  
  辽北省委设在郑家屯。1947年5月24日双辽全境解放,年末,辽吉省委迁回双辽,驻靖公馆院内。到1948年7月6日,辽宁省撤销,部分并入辽吉,辽吉省更名为辽北省。省委书记陶铸,副书记郭峰秘书长傅雨田,组织部长曾固;宣传部长刘放,社会部长程平,妇委书记安建平,常委聂鹤亭、高鹏、赵杰、黄欧东,军区司令员聂鹤亭,辽北省政府主席阎宝航。至此,省委在郑家屯,辽西4个月,辽吉8个月,辽北5个月,共17个月。1948年11月7日,辽北省迁往四平。
  
  市、县委及政府组建的经过。1945年9月,东北局由冀东、冀中调来60余名干部,留下50名,先与驻郑苏联红军司令部官长野马告夫洽商,正式接收了辽源县地方行政权,解散了国民党县党部和政府。齐冲任辽源县县长,韩兴普任辽源县农工会主任。组建了辽源县民主政府。11月经辽北一地委批准,成立了中共辽源县委,岳胜任书记,赵北克任县长,齐冲任辽源县副县长,下辖9个区。双山方面也是如此,1945年11月,东北军区派龙西欧等人将赵治安等人在双山发起并创建的“东北解放独立大队”改编为辽北军区一四七团仍驻双山,配合西满军区警卫团(即老十团)消灭了双山境内的土匪和日伪残余武装。中共辽北省委和辽北一地委派干部团陈凤池、张宇晴、黎浚、刘哲等11名干部到双山县组建了中共双山县委和双山县民主政府,陈凤池任书记兼县长,下辖6个区。以上可以看出,两县党委和政府的建立都是辽北省委一地委的功劳。
  
  最值得一提的是第一次“设市”。1945年12月6日与西满分局同时,由东北局决定把辽源县城关区划出设市,称辽源市(亦称郑家屯市)与西满分局北撤的同时,辽源市被撤销。市委书记刘亚雄,组织部长金玲,宣传部长王季平,市长岳武。
  
  最后组建的是双辽县委。1946年6月国民党七十一军,六十军大举北犯,辽源县、双山县大部分地区被国民党占领。北撤后,辽吉二地委决定,把仍在我手中的辽源县茂林区和双山县孔家窑区、服先堡区合并为双辽县。县委书记林沛然。1947年5月24日全境解放,辽、双两县合并,5月成立中共双辽县委,陈凤池任中共双辽县委书记兼县长,艾汶、高原为委员。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双辽在解放战争年代的历史地位是非同一般的,不但是革命老区,还是我党我军在东北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据地。因为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在双辽工作战斗,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掌控着东北战局之大部。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双辽也是革命策源地之一,老一辈革命家所留下的革命遗产,无论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都具有全局性价值。我们双辽人生活在这样一块土地上,应该感到光荣,感到自豪,因为我们的家乡在中共革命史上,特别是解放战争史上,是一方名圣之邦。
  
  二、血火春秋
  
  1945年11月以后,在辽北省一地委的领导下辽源县和双山县的县委和民主政府先后成立,各项工作都开展得很热烈,群众的革命热情也空前高涨。
  
  第一是反霸锄奸。根据地的群众被发动起来以后,革命矛头直指汉奸恶霸。1945年11月中旬,辽源县民主政府在郑家屯召开群众大会,公审并处决罪大恶极、民愤极大的汉奸、伪官吏王子章、肖永祥。同月下旬,辽源县委和民主政府又在茂林召开两千人大会,公审判决罪大恶极的匪首、汉奸王振跃。根据群众的一致要求,当即将为害一方的王振跃予以处决。1946年5月上旬,县委还在郑屯发动群众清算、斗争了汉奸、伪街长靖国儒。人们更加热爱共产党和东北民主联军了,通过这些强有力的斗争,大长了穷苦人民的斗志。
  
  第二是剿匪斗争。8·15光复以后,地方群龙无首,兵荒马乱,匪患猖獗,打家劫舍。1945年至1946年前后辽源和双山两县共有土匪绺子40余支,匪首382人。在这40余支匪绺中,尤以“大德字”、“如意”、“长胜好”、“江北来”、“五省”、“五湖”、“草上飞”、“北霸天”、“老头好”、“南来”等为主。县区政权建立后,这些反动渣滓很快和国民党勾结,开展所谓建军活动,摇身一变成为所谓八支队,九支队等国民党先遣军。他们在抢掠民财的同时,杀我干部,砸我小区,疯狂至极。半年间较大事件发生几十次,打死我军干部战士40余人,对我军站稳脚跟、巩固新生政权构成严重威胁。按当时形势所需,我军必须对土匪予以彻底剿灭。
  
  中共西满分局进驻双辽以后,驻扎在辽源县的民主联军主要是黄克诚部队,但随着东北战局的发展,他们作为野战部队陆续撤出双辽。而由吕正操率领的民主联军“老十团”继续驻扎双辽。这时老十团已成为吕正操的警卫团。“老十团”在西满军区的领导和指挥下打了不少漂亮仗,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了不朽的战功。1945年底,双山县县城被土匪包围,西满分局吕正操司令员接到情报后,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命令警卫团派一个连,乘坐3辆大卡车去双山配合147团进行剿匪战斗。在连长葛振芳的率领下,经过激烈战斗,解了双山之围,追击到八里营子一带,生擒土匪60多人,活捉匪首“五湖”。
  
  为进一步震慑敌人,鼓舞人民,双山县人民政府召开群众大会,把抓获的土匪押进会场,将罪大恶极的“五湖”当场枪决,当时群情激愤,拍手叫好。会后将土匪抢掠的东西全部归还群众。警卫团在双山驻扎一个多月,又于春节前夕与147团并肩战斗解放了长岭县的西安镇,和当地群众快乐地度过了1946年的春节和元宵节。1946年3月,西满分局北上,警卫团继续坚持剿匪和消灭国民党地方军的战斗。在宝康歼灭国民党先遣军22师的战斗中,在副团长何光、参谋长赖清华的直接指挥下,击毙了匪师长王耀东及所辖旅长、团长、支队长、等828人;俘虏团、营长以下士兵1776人,缴获长枪987支、冲锋枪13支、大小火炮11门,掷弹筒7个、轻重机枪18挺、各种子弹5万余发,还缴获坦克、装甲车、战车4辆,马、骡1500余匹、牛羊1300余头,大小汽车31辆,大车350辆。从而稳住了辽源、双山和长岭一带的局面。
  
  第三是壮大地方人民武装。1946年1月,中共辽源县委决定,把辽源县地方治安维持会的武装改变为辽源县保安大队,成为人民的武装力量。抗日干部杨青任大队长,县委书记岳胜兼任大队政委。中共双山县委也决定组建双山人民武装——双山县保安大队,大队长冯志高,政委汪砺峰,副大队长刘俊岭。两县各区也建立了区中队形成了“上马武工队,下马区政府”的工作模式。二月下旬,根据辽西二地委、辽西二军分区的部署,辽源县县大队和部分区中队开展剿匪斗争。先后击溃在卧虎屯、茂林、宝康等地窜扰的土匪“老二哥”、“七星子”、“老乐头”等匪绺。在这次剿匪战斗中,卧虎区区委书记王珉不幸牺牲,年仅21岁。
  
  更值得一提的是赵志安等在双山一带组织创建的“独立大队”,这是一支进步的武装力量。东北局及时派龙西欧和辽北省军区干部刘可田到双山县收编了这支队伍,整编为辽北军区147团,龙西欧任政委,赵志安任副团长,隶属辽北军区,一直驻在双山县进行剿匪,打击汉奸敌特活动。到1946年5月中旬,形势发生逆转,四平保卫战结束后,我军全线向北撤退。国民党60军,71军大举北犯,23日占领郑家屯和双山等地。根据辽吉二地委的指示,两县我党政军干部全面北撤,但同时指示有条件的区也可以留下来打游击。到6月份,辽源县仅剩茂林、宝康、太平川和胡鲍小区,双山县仅剩孔家窑和服先堡两个区。也正是这时,二地委决定将辽源县的茂林区、双山县的孔家窑、服先堡两个区合并为双辽县。辽源县剩下的其他地方和长岭合并,又叫长辽县。这时的斗争形式主要是开展游击战。高家炉区区长王奔同志就是因为捍卫新生政权,不顾个人安危,没有北撤,毅然决定留下打游击,结果国民党特务和地主武装相勾结,区中队王树惠(外号王偏子)被收买叛变,王奔同志惨遭杀害,英勇牺牲。
  
  撤到北边的各级领导仍坚持积极发动群众扩大人民武装,如辽源县县委书记岳胜此时已任双长辽边工委书记,这一时期他组建骑兵大队243人,武工队289人。地方党、政、军配合主力部队准备向敌人反攻。
  
  1947年战略大反攻开始。东北民主联军在林彪、罗荣桓的指挥下,全线发动了强劲的“夏季攻势”。体现在双辽局部战场上,较大的战役有3次。首先是解放茂林的战役。西满辽吉前线主力部队在保安二旅五团(由老十团改编而组建)团长何光同志的指挥下,向驻守保康、茂林的蒋60军184师551团发起了猛烈的攻击。3月15日夜,我军干部战士都埋伏在茂林城外大片碱疤拉地的坑坑洼洼里。于半夜时分,神不知鬼不觉地爬到城边占据了有利地形,做好了战斗准备。凌晨四时许,已经可以隐约看见敌人的身影时何光一声令下,战斗即刻打响。等敌人听到枪声准备还击时,我勇猛的战士已经打得他们措手不及。不到20分钟就攻下守军4个明堡,一个暗堡。致使大量敌人举起白旗,缴械投降。但是战士们眼看有一小股敌人拼命往东跑,企图登上东岗子,凭借地形掩护与我军顽抗。冲入街心的我军指挥员何光同志看到这个情景举起匣枪一边射击,一边高喊:“同志们,赶快追,绝不能让敌人跑掉!”何团长奋不顾身地站在大街上指挥战斗,只有1名警卫员在他身边。这时,躲在暗处的国民党残兵看见这个身材高大的人正在指挥战斗,认定是我军指挥员,便一阵猛射。何光胸部中了一弹,一腔热血洒在茂林街上,时年31岁。这次战斗共击毙敌人百余人,俘获国民党营级干部以下618名,敌警察112人。缴获重机枪32挺、六0炮2门、掷弹筒2个、冲锋枪13支、步枪、手枪390余支。
  
  5月15日晨,我民主联军黄河部队从5时半开始至8时半,经3个小时的激烈战斗,一举收复双山县县城双山街。这一仗,守敌国民党87师259团第一营全部被歼灭。战前,驻守在双山的敌军在城边的要害之地筑有100余座炮楼及地堡。城周围掘有2道宽、深各5米的护城壕,防御十分坚固。敌军副团长吴祖伯扬言:“凭这些坚固的工事也可以坚守七天。”但在我军猛烈攻击下,只三个小时,就把敌军工事全部摧毁,迅速解放了双山县城。敌71军87师259团1营,包括4个步兵连、一个机枪连及搜索排、炮兵排共计400余人,除10人漏网,全部被歼灭。击毙该营营长易亚东,俘虏该团副团长吴祖伯。在这场战斗中我军营长邹日贵(中共党员)光荣殉职。
  
  5月24日晚,民主联军骑兵12师2团,收复了辽西重镇郑家屯。当时郑家屯系四洮路和四通路的汇合点,为敌71师重要兵站基地之一。1946年5月23日,敌71军占领郑家屯,作为蚕食辽西解放区及内蒙古地区的跳板,郑家屯在敌军控制之下达一年之久。我民主联军于5月21日收复卧虎屯车站后,随即把郑家屯车站包围起来。在我军强大攻势的震慑下,困守在城里的敌71军87师260团残部两个营,弃城南逃。我军乘胜追击,于24日夜将两个营敌军全部歼灭在八面城以西喇嘛甸子外围。郑家屯当日收复。至此,双辽(包括辽源、双山两县)全境解放,回到人民手里。我们应该永远记住这个光辉的日子,让我们的后人知道,革命成功来之不易。
  
  三、民水载舟
  
  回顾双辽解放的全过程,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今天的幸福不是凭空而来,而是用革命先驱的鲜血和汗水换来的。为了打下人民的江山,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做出了忘我的牺牲。与此同时,我们英雄的双辽人民也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为了双辽和全中国的解放到底流了多少血?我们到烈士陵园一看便知。
  
  3年解放战争,牺牲在双辽的烈士330名,双辽籍在外地牺牲的413名,计743名烈士,其中无名烈士129名。在战争的特殊条件下,这些同志牺牲以后,只能草草掩埋尸体,他们的生平事迹无人知晓,有的甚至连姓名都没能留下。这些人“忧心本为国,气重不关私”,为双辽和全中国的解放,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他们的英名永在,浩气长存,人们永远不会忘记他们。
  
  双辽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在解放战争中与我党我军鱼水相亲,紧密配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做出了巨大贡献。辽西省委书记陶铸同志曾明确指示:“双辽要当作根据地来搞。”双辽的党组织和广大人民确实是这样办的。在战火纷飞,敌人不断袭扰的条件下,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真正把双辽建成了支援东北解放战争的的后勤基地,兵站基地。为解放战争提供了人员的、物质的、精神的有力支援。特别是1947年第二次解放后,双辽人民在支援解放四平、锦州、长春、沈阳等地的战役中都有非同凡响的表现。在参军参战、支前劳军、优抚战属、宣传鼓动等方面都书写了光辉的一页,体现了民水浮舟的强大动力。
  
  在整个东北解放战争中,双辽人民进行了4次规模较大的参军活动,对我军的兵源补给起到了重要作用。
  
  第一次参军活动是在1946年秋,辽源、双山两县大部地区被国民党占领,参军活动只能在茂林、孔家窑(现茂林镇先进村)、服先堡3个区内进行。尽管区域很小,但短短几天就有480名青壮年农民报名入伍。
  
  第二次征兵是在1947年结合清查封建势力进行的。当时。群众爱国热情很高,争先恐后地报名参军,两县青壮年报名多达1700余名,最后经部队检查择优入伍1000余名。与此同时,区中队还扩编192名。
  
  第三次、第四次参军活动是在1948年春和1949年5月,这两次参军及零星参军人数共达2896名,占当时双辽人口总数1.7%。这四次参军共入伍4568名。
  
  在人民解放战争中,双辽人民的支前劳军工作更是可歌可泣,谱写了一曲曲军民团结如一人的革命壮歌。支援四平战役时,郑家屯每天出动民工900人,临时担架50副,各种战勤1100人,另外还组成144副828人的长期担架队,以备急用。1947年夏季攻势开始后,县里把17岁至50岁的城乡群众普遍编成战勤小组,部队随叫随到。
  
  沈阳战役中,双辽民工跟随部队冲锋陷阵,横扫残兵,徒手缴获敌人机枪。带队的区委书记刘玉楷就是在奋战沈阳东陵时不幸捐躯的。至今,双辽人民还牢记这位烈士的名字。双辽的担架、民工给予解放沈阳的部队极大支持,从而得到部队的通令嘉奖。
  
  在支援解放战争中,双辽人民不但出人出力,还积极主动捐物献资,种类之多、数量之大、心情之诚是无以言表的,大量史志资料都记载了这些光辉事迹。
  
  双辽人民还把优抚战属作为支援战争的重要方面。全县大都实行包耕代收制度。在城镇组织军属合作社,在农村帮助军属发展生产,使家属在后方安心生产,让参军人员在前线安心打仗。
  
  在宣传鼓动、激励斗志方面,双辽人民也做得十分突出。每逢部队打了胜仗、新兵参军入伍,群众都要载歌载舞庆祝一番。创意新颖的宣传材料、文艺作品、标语口号,都是鼓舞士气的甘果,射向敌人的枪弹。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让我们在纪念双辽解放60周年的时候,以高度的革命责任感和热爱家乡的火热情怀,用各种喜闻乐见的方式,来纪念那战火纷飞的年月,从而让我们的后人更加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齐心协力把我们的双辽建设成魅力四射的现代名城。谨以小诗作为本文小结:
  
  辽吉战火逝悠悠,掐指流光六秩秋。
  
  展卷追昔闻炮响,前贤励志步层楼。
  
  而今盛世乐无忧,焉晓当年苦雨稠。
  
  小米残枪拼铁霸,幸福莫忘血横流。



( 责任编辑:孙立霞 )
四平市节约网   公主岭市节约网   梨树县节约网   伊通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