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舒兰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舒兰

  地方资讯
舒兰市南城街道:安全大检查 平安
舒兰市开原镇开展农村地区新冠肺炎
志愿服务进农家 扶贫济困暖人心
舒兰市新安乡关工委开展“立德树人
舒兰市环城街道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与
舒兰市吉舒街道携手实验小学开展“
舒兰市北城街道育才社区携手市实验
舒兰市人大机关党支部开展“在职党
 
  节约行动
舒兰市举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专家“
舒兰市莲花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
朝阳镇:秸秆离田利农时 变废为宝
舒兰市秸秆捡拾打捆先部署 绿色循
“长春节约论坛”在汽车产业园启动
舒兰市市长金华到黑龙江省五常市、
节约网座谈“浪费之风必须狠刹”纪
节约网有自己的“减少浪费日”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地方法规政令    
2018年舒兰市食品药品安全重点工作安排
时间:2018-6-22  来源:舒兰市人民政府网  
  2018年全市食品药品安全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严格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市政府关于食品药品安全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实施食品药品安全战略,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强化源头严防、过程严管、风险严控,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放心工程,加快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步伐,切实维护人民群众饮食用药安全,促进食品药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助推医药产业健康发展。
  
  一、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责任落实
  
  (一)强化组织领导责任。进一步强化食品药品安全党政同责要求,把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作为重大公共安全问题来抓。支持监管部门履行职责,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考核评价体系,组织对食药安委相关成员单位进行年度工作考评。强化各食品药品安全委员成员单位统一领导,进一步完善食药安委各项规章制度,注重发挥食品药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职能作用。落实属地监管责任,坚持食品药品安全属地管理原则,明晰各监管部门职责分工,消除监管盲区。
  
  (二)推动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督促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建立健全质量管控制度,推动落实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强化企业诚信体系建设与强化行业、企业自律相结合,落实食品药品安全总监制度,开展食品药品安全法律措施研究,推动食品药品违法行为处罚到人,构建制度与道德双重约束。鼓励企业参加食品安全责任保险。严格落实食品药品召回制度,及时召回问题产品。
  
  二、加大重点领域监管整治力度
  
  (三)加强对食用农产品源头监管。把食品药品安全纳入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推进土壤、大气、水等源头污染防治。开展农业方面污染源治理,实施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行限制使用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针对非法添加、违禁使用、制假售假、私屠滥宰等突出问题,继续开展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瘦肉精”、私屠滥宰、水产品“三鱼两药”、生鲜乳违禁物质等专项整治行动。加强投入品、生鲜乳、屠宰环节等畜产品质量监管力度。加强生产使用环节渔用兽药和饲料的管理,严厉打击违法使用禁用药物、超标使用限用渔药、非法使用有毒化学物质及不执行休药期等行为。
  
  (四)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监管。把可追溯监管体系建设作为监管工作的重要内容,一并部署,一同落实,逐步实现从种植、生产加工、流通销售、餐饮服务全环节、全链条的可追溯监管。加大对“一大一小”、“一高一特”(大企业、小作坊、高风险、特殊食品)企业的监管工作力度。以婴幼儿配方乳粉、白酒、食用植物油、食品添加剂、肉制品等生产企业为重点,指导督促企业不断完善追溯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落实小作坊食品安全三年提升计划,提高食品加工小作坊的质量安全水平。
  
  (五)加强食品流通市场监管。深入开展“放心肉菜示范超市”创建活动,拓展创建范围,提高创建水平。深化农村食品安全治理,重点排查治理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地区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有针对性地强化长效机制建设。针对食用农产品市场、酒类市场、肉及肉制品市场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严厉打击食品欺诈及虚假宣传等违法经营行为。
  
  (六)加强餐饮业食品安全监管。全面落实《国务院食品安全办等14部门关于提升餐饮业质量安全水平的意见》,以餐饮业质量安全提升工程为载体,提高食品产业链供给质量,把好农业种养、收贮运输、加工消费各个关口,推进餐饮业质量水平提升。深化实施食品安全风险分级管理,鼓励引导餐饮环节“明厨亮灶”改造建设,推进“寻找笑脸就餐”活动,积极培育放心消费的餐饮示范单位。重点加大对养老机构、学校及托幼机构和医院食堂、集体用餐配送单位、大型餐饮单位、旅游景区及其周边,以及网络订餐等监管力度,严防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事件。
  
  (七)加强保健食品化妆品安全监管。加强对保健食品化妆品生产经营单位的监管力度,依法开展国产保健食品、国产非特殊用途化妆品备案管理工作。探索化妆品风险分级分类监管机制,落实保健食品风险防控措施。继续针对发现的突出问题,组织开展专项监督检查,进一步提升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效能。
  
  (八)加强药品生产企业监管。聚焦问题,防控风险,提升监管的靶向性。重点检查疫苗、多组分生化药、中药提取物、中药饮片、胶类产品等环节。坚决打击偷工减料、违法添加、掺杂使假、不按工艺生产等违法行为。积极推动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实施,督促企业落实药品全生命周期和全过程的主体责任。公开飞行检查的突出问题,探索风险提示、警告信、立案查处和移送追责等处置措施。
  
  (九)加强药品流通企业监管。对大中型医院周边的经营企业、分布相对集中密集区域的经营企业、经营中药材中药饮片、经营特药、经营和储运冷链药品企业实施重点监管。监督公立医院“两票制”执行情况,严查非公立医院、诊所药品经营单位的药品流通渠道。
  
  三、严惩食品药品安全违法行为
  
  (十)开展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动。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保持高压震慑态势,加大监督检查频次,重视风险监测、监督抽验中的问题线索,做好日常检查与稽查办案的有效衔接,深入开展打击食品违法犯罪行动。重点打击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有毒有害非食品原料,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滥用农药兽药等农业投入品、制假售假、私屠滥宰等违法犯罪行为;严查药品生产企业不按处方投料、非法使用化工原料、擅自变更生产工艺等制假行为;严查药品流通企业从非法渠道购进药品、出租出借许可证照等违法行为。加大对保健食品虚假宣传和化妆品、药品、医疗器械违法广告的打击力度。加大对食品、保健食品欺诈和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打击力度,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十一)强化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按照《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安部最高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关于印发食品药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办法的通知》(食药监稽【2015】271号)要求,严厉打击食品药品违法犯罪行为。进一步完善涉嫌犯罪案件移送、信息通报发布机制,解决食品药品安全违法犯罪案件取证难、移送难、入罪难以及检验认定经费、检验结论出具、涉案产品处置等问题。加强信息互通共享,建立跨部门稽查协作机制,形成打击食品违法犯罪合力。食品药品安全涉及公共利益,对重大制售假食品药品问题,可以由消费协会移送人民检察院提起公益诉讼。
  
  (十二)加强对严重失信企业的联合惩戒。引导和支持企业增强诚信理念,建立诚信制度,推动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对严重失信者加大监督检查频次,提升企业风险等级。建立健全重大违法案件信息发布制度,依据《吉林省建立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制度加快推进社会诚信建设的实施方案的通知》(吉政办发【2017】4号),开展跨部门、跨地区信用联合惩戒,控制产品风险和社会风险。
  
  四、推进食品现代化治理
  
  (十三)严格“三品一标”(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积极鼓励引导“三品一标”认证,加大力度探索政策扶持,支持创建“三品一标”生产基地,推进全程质量追溯管理,推动规模生产经营主体发展“三品一标”,加强“三品一标”证后监管,提高“三品一标”品牌公信力。
  
  (十四)推进监管信息化建设。发挥信息化监管优势,推动“互联网+食品监管”建设,运用大数据实施规范监管,逐步解决监管人员短缺、覆盖面不够等问题。推动追溯体系建设,鼓励引导食品药品生产经营者建立追溯体系。推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信息平台和猪、牛、羊等畜牧追溯系统,拓展“拱e拱”畜产品生命周期追溯成果。
  
  五、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服务能力
  
  (十五)提升监督检查能力。将工作重心由审批、许可向检查转移,贯彻“双随机、一公开”原则,全面推进“两自一互一评”的检查模式,实行自查与互查、检查与考评、联合排查与专项治理、督导检查与规范提升相结合。推进职业化检查员队伍建设,提升基层一线监管人员专业水平。坚持问题导向,加大抽检力度,推行责任网格化、抽检制度化、检查表格化,强化生产经营企业现场检查。
  
  (十六)提升服务产业发展能力。根据市深化食品生产许可改革要求,全面落实监管与发展并重理念,围绕“四品一械”,研究制定促进食品医药产业加快发展的扶持政策。严格落实“放管服”规定,按照市政府“只跑一次”改革要求,加快制定出台食品药品生产经营领域改革事项清单,以群众体验为核心再造审批服务流程,确保按时完成“只跑一次”改革目标。
  
  (十七)提升应急处置能力。推动市食药安委成员单位食品药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的修订,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活动。强化舆情监测预警、分析和研判。加大突发事件信息直报系统应用推广,提高突发事件快速反应能力。
  
  (十八)持续加大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工作力度。进一步完善食品药品安全行政执法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加强行政处罚法律适用的指导。强化执法监督,开展执法检查,依法推进重大复杂行政处罚案件审核工作,做好行政复议和应诉工作。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法治宣传教育,开展全员学法等针对性培训工作。
  
  六、推动社会共治体系不断完善
  
  (十九)坚持信息公开。定期公布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抽检信息,引导公众科学合理消费。依法落实执法结果信息公开,及时公开不合格产品信息、行政处罚案件信息、临床数据造假信息和GSP、GMP等检查信息,主动接受社会各界监督。
  
  (二十)拓宽监督渠道。充分发挥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受理平台作用,确保受理流转顺畅,处置反馈及时。畅通12315、12331食品药品投诉举报渠道,严格落实食品药品违法行为举报奖励制度,保护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借助“3.15消费者权益日”“3.31投诉举报主体宣传日”“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月”等大型活动,利用现代和传统媒体手段,提高公众知晓率,激发群众参与监督热情,营造社会共治氛围。
  
  (二十一)加强宣传教育。加强食品药品安全新闻宣传,食品药品安全“五进”活动,展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成果。发挥舆论监督作用,围绕社会关切,及时发布食品药品安全消费警示,及时组织辟谣,突出正面引导,营造良好舆论环境。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科普宣传,组织开展“食品药品安全宣传月”“安全用药月”等主题活动,普及饮食用药安全常识,提高公众食品药品安全科学素养。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江城节约网   蛟河市节约网   桦甸市节约网   磐石市节约网   永吉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