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7-12-22 来源:舒兰市人民政府网 |
群山环抱揽陵丘,一溪碧水绕东城。 舒兰,我省东部一山区小县,有山、有水、有故事。 金秋九月,走进舒兰,总有一种情绪挥之不去。 近年来,经过科学思考和科学谋划,舒兰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打造“现代农业生态市”,确定突出“农业做优”、“工业做特”、“服务业做足”、“民生做实”、“城乡做美”、“党建做严”六大发展战略。“我们一定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乘势而上,低调务实、埋头苦干、视野更宽、眼界更远、目标更清,简政放权,促使地方经济更具活力与效率。”舒兰市委书记李富民告诉记者。 站在历史新起点的舒兰人,怎能错失如此良机? 当机遇与禀赋叠加,激情与智慧迸发,一个质量更高、效益更好、结构更优、优势得到充分释放的新舒兰必将破茧。 “新桃”总把“旧符”换 舒兰为什么能如此华丽转身?翻开厚厚的成绩单,寻觅舒兰这几年发生根本变化的支撑点,“创新”一词跃然纸上。宋代诗人王安石的“总把新桃换旧符”,仿佛是为舒兰的巨变作了一个完美的诠释。 现今社会,工业对一个城市的支撑作用显而易见。然而,随着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传统煤炭工业城市舒兰面临着转型升级的阵痛,发展之路该怎么走? 舒兰人创新思路,重点做好产业创新、产品创新、建链补链和“僵尸企业”盘活等文章,推动5个产业向延伸化、集群化、高端化发展。 舒兰市吉林华利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是这一战略的受益者之一。华利机械是舒兰市先进装备制造产业的龙头企业。在这一产业发展上,舒兰市按照产业集群发展方向,大力支持吉煤集团产业转型,发展农业机械和矿山机械加工,着力建立产业链条完整、配套功能完善的现代化煤机、农机装备制造产业两大基地。 在打造煤机和矿山机械制造产业园区的同时,舒兰市打造东北地区农机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按照规模化开发、标准化建设、功能化配套的要求,舒兰市建设了省级农机特色产业园区,园区内有集农机研发、检测、展示、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农机大市场。目前,该园区已引进了恒达重工特种专用车、拖拉机装配项目。整个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50亿元,税收4.5亿元。 同时,舒兰市以恒达重工特种专用车、拖拉机装配项目为母体,培育引进耕整地、种植、植保、收割、烘干、秸秆处理等农业全程机械化的配套企业。目前,舒兰市通用机械公司秸秆打捆机、石家庄双联机械公司农业机械制造等8个项目已落地。 舒兰市工信局提供的一份资料显示,自这一战略实施以来,医药保健品产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产业龙头吉林圣基实业公司去年生产功能性植物油1500吨,实现产值1.2亿元,利税800万元;今年,该公司将产品升级换代,提高附加值,投资建设年产450吨瓶装月见草油车间,投产后将新增产值6000万元,新增利税1500万元。 此外,舒兰市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加强宣传培训,促进清洁能源产业健康发展。重点发展光伏发电、秸秆综合利用等两大产业,打造全省清洁能源产业示范基地。目前,舒兰光伏产业龙头企业舒兰普惠新能源公司已经建成116个村级光伏电站,并于6月30日前全部并网发电,预计实现年产值1.2亿元以上、税收1400万元以上,为舒兰市5531户无劳动能力贫困家庭提供稳定收入。舒兰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龙头企业舒兰市聚峰生物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去年生产生物质颗粒燃料5万吨,消耗秸秆6万吨,实现产值3000万元,利税500万元;今年扩能到年产12万吨,消耗秸秆14万吨,实现产值7500万元,利税1500万元。 至此,舒兰的工业迎来了飞速发展。“新桃”换“旧符”,成就“舒兰样本”。 思路一变天地宽 打开思路,才有新的出路;放宽视野,才能拥有新的田野。“我们必须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做优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努力走出一条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谈到舒兰现代农业生态市建设,市委书记李富民给出答案。 农业是舒兰的长处:地处北纬43度至44度,是水稻黄金种植带、国家重点商品粮生产基地、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和产粮大县,是国家认定的绿色水稻生产基地…… 农业也是舒兰的短板:长期卖原粮,比较效益差;粗放式发展,科技装备水平低;农业产业化水平落后,增产不增收;经营规模发挥优势小,品牌培育不足;粮食大县财政穷县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基于对这一市情的再认识,舒兰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现代农业生态市”,六大发展战略,而“农业做优”就成为基础中的基础。 如何“农业做优”,夯实现代农业生态市建设基础?市长李鹏飞告诉记者:“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我们要立足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全国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中国粮油行业十大影响力品牌‘舒兰大米’等农业优势,大力实施‘农业做优’战略,重点打造优质东北大米、全产业链畜禽业和食用菌3个产业基地,提高农业在县域突破中的贡献率,推动农业向品牌农业、优质农业、高效农业、精准农业方向发展。” 炎炎夏日。在平安永丰高标准生态水田示范区的水稻田里,上千只鸭子在郁郁葱葱的稻田里游戏觅食,田埂边有几栋草棚鸭舍;而在不远处水田边的一个水池里,上千只蟹苗在这里暂时养殖,待过一阵后放到稻田里。这个采用稻鸭共育、稻蟹共育种植技术的示范区,是舒兰市重点打造的稻花飘香现代农业综合体的高标准生态水田。该综合体采用绿色和有机的品质标准,具有种植、养殖、加工、展示、观光、旅游“六位一体”功能,目前已经建成了稻鸭共育和稻蟹共育生态农田和综合体内的仓储库房,正在建设其他功能设施。 整个项目达产后,预计年加工水稻15万吨,实现产值10亿元,税收3000万元。在打造优质东北大米基地过程中,舒兰市以优化结构为重点,大幅调减玉米种植面积,将绿色有机水稻基地面积由今年1.21万公顷,提高到未来3至5年的4万公顷,将占水稻种植面积的比重由目前的22.5%提高到未来60%以上;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将高标准农田比重由目前37%达到未来60%以上,未来新增水稻种植面积2600公顷。为提高“舒兰大米”品牌附加值,舒兰市整合68家大米加工企业,成立了农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统一包装对外销售,预测年销售收入可达60亿元到100亿元,税收至少实现2-3亿元。同时,舒兰市规划建设了现代粮食仓储物流交易产业园,打造面向东北、覆盖全国的“北粮南运”交易平台,实现“舒兰大米”从种到销的全程高端化。 作为舒兰现代农业“三大体系”建设中最精彩的篇章,“舒兰大米”品牌战略的实施,正在把一幅农业产业化的画卷展现在世人面前。 翻开舒兰的历史,自清嘉庆年间开始,舒兰大米一直为朝廷贡米,迄今已逾300年。这里人称“六好”的种植条件,即空气好、土壤好、水源好、气候好、耕种好和口感营养好。地处半山区向平原区过渡带上的舒兰,具备了种植优质稻米的最佳条件。 为擦亮“舒兰大米”这张金字招牌,市里成立了由市长为组长的舒兰大米品牌建设和健康米工程领导小组,把“舒兰大米”最终目标定位在做强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百姓致富、打造一张地域名片、促进一座城市快速发展的高度上。 在“农业做优”上,舒兰正在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强化科技支撑,全面推广航化作业、智能水稻催芽车间、保护性耕作等25项农业新技术,创建粮油高产示范区17个,新增农机总动力3万千瓦以上;加快建设5000公顷高标准农田,在平安镇完成2000公顷标准化基地建设,建设“舒兰大米”标准化种植基地;加快农田水利建设,为进一步扩大水稻生产打好基础。此外,舒兰大力发展规模适度经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在,舒兰土地流转面积达26179公顷,有家庭农场382家、专业合作社602家。 “第三利润”新活力 现代服务业被喻为经济发展的加速器和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它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化程度和经济实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区域经济保持平稳有序发展的催化剂和关键基础产业。 近年来舒兰市抢抓国家战略机遇,进一步优化调整产业结构,积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着力打造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的新引擎。 立足县域人文底蕴深厚、资源富足的优势,深度开发文化旅游资源,创新开发合作模式,培育打造旅游品牌,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实现环境效益双赢。在两省三市乡村游基地建设上,重点建设吉林雪乡·舒兰二合和上营生态休闲旅游风景区旅游项目。去年在吉林雪乡·舒兰二合成功举办首届冰雪节的基础上,舒兰市今年全面开工建设吉林雪乡·舒兰二合特色小镇项目,目前已经完成停车场和场前道路、山门两侧和南山两处花海等设施建设,正在进行上下水设施施工;计划总投资8000万元,改造二合农舍,打造皇族猎苑和冰雪嘉年华,建设停车场、道路和接待中心。除了二合,舒兰市还建设上营生态休闲旅游风景区、鹭岛桦林湾湿地公园、青顶山红叶观赏区、坐石登山运动娱乐区、新安柳树河乡村游等旅游休闲度假项目。 依托龙头企业构建开放型农村物流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集仓储整合、车辆整合、货物整合、物流企业整合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实现了物流快递覆盖乡镇,功能覆盖到村。 此外,舒兰市不断完善电子商务县乡村三级服务体系,着力加快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农产品供应链管理中心、“双创”孵化中心、物流配送服务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新兴服务业态快速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突破性发展,建成了县电子商务产业孵化园、18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63个村级服务网点和30个“农村淘宝”服务点,“京东帮服务店”和苏宁易购县级运营中心投入运营,阿里巴巴“千县万村”、京东“千县燎原”等电商计划落地实施。同时,积极培育壮大现代金融、信息消费、健康养老、文化创意等新兴业态,推动现代服务业向专业化、精细化发展。 城美乡美人更美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城镇的兴旺发达需要产业的融入,人口、资源的集聚需要产业的支撑。舒兰如何提高传统产业竞争力?怎样才能在结构调整、转方式的大潮中找到新的增长点? 成熟产业进入城镇与当地服务业相互支撑,引导以物流、金融、保险等为主的生产性服务业向制造业密集区域及中心乡镇集聚,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加大基础设施、产业园区、文化旅游和城市项目建设是唯一答案。 为此,舒兰这样做。 在“城乡做美”中,舒兰市着力建设精致宜居之城、田园秀美之城、青山绿水之城。图为新建的舒兰市九龙山公园 小城镇建设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快推进区域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舒兰市通过整合利用全国重点镇、省百镇建设试点镇以及棚户区改造、增减挂钩、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各类政策资源,按照“一核三带四点”新型城镇化布局,创新融资模式,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最大限度发挥政策资源效益,破解建设难题。 舒兰市将以扩大总量、提升质量、满足需求为核心,以东北地区区域性物流基地和两省三市乡村游基地为重点,不断壮大市场主体,培育新兴业态,实现服务业的扩面升级和跨越发展。 在东北地区农产品集散地建设上,舒兰市引进了汇源集团万盟汇达中心仓及高档饮料生产项目,力争通过汇源集团的销售网络,拓展舒兰农产品的增值空间。该项目总投资4亿元,建设中心仓和高档饮料两个厂区。中心仓厂区建设产品展示中心、数据中心、调度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异业资源联合部等,依托汇源现有全国工厂产品,面向东北三省进行货物配送。除了这个仓储项目外,舒兰市还陆续引进全国知名的销售网络平台,与阿里巴巴合作,加快粮食仓储物流交易产业园和高速物流园区建设,逐步打造立足东北、面向全国的农产品集散地。 除了以上两个重点基地建设外,舒兰市还将推动商贸流通高端化发展,重点建设投资10亿元的欧亚购物中心、投资1.8亿元的红四方国贸广场综合体,发展连锁经营和终端便利服务等新兴商贸业态,实现消费结构和消费品质升级;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金融、物流、电子商务、家政服务、健康养老、教育培训和物业管理等现代服务业,打造市场化、产业化、融合化的生产服务业和宽覆盖、促消费、纳就业的生活服务业;建设全时乡村游目的地,重点打造东北最大的开放式红叶观赏区、东北最美徒步(骑行)旅行穿越长廊、全省最美百里乡村路等旅游景点(区)。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突破,离不开优美的城乡环境。为此,舒兰市按照“一核三带四点”新型城镇化布局,创新融资模式,5年计划总投资100亿元以上,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提高承载能力和服务功能,建设精致宜居之城、田园秀美之城、青山绿水之城。 如今,舒兰市的综合承载能力逐步增强,城镇品位日益提升。在省级示范镇的引领下,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必将散发出耀眼的光芒,产生良好的互动效应,逐步建设成形象之城、绿色之城、活力之城、生态之城、文化之城。 风到舒兰稻花香,秋到舒兰红叶舞。勤劳、勇敢、热情、低调、务实的舒兰人必将走出一条崭新的县域发展之路。当然,舒兰人要的不止这些,山青水碧、国富民强才是细鳞河畔最美的风景。(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