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廖楚璜(1868—1937),字麓樵,湖南宁乡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清末及民国初年先后任舒兰县监督官及农安县知事,后作为吉林省省长郭宗熙僚属,宦游吉林前后至少有五六年时间。 廖楚璜幼年时家里贫困,但他勤奋好学,常到县城的书院里借书阅读,每次往返三十余里,不知疲倦。后来他考中了秀才,被当地名士周震鳞聘任,教授子女。周震鳞比廖楚璜小7岁,早年参与组织华兴会,后入兴中会和同盟会,是辛亥革命元老,曾任孙中山先生秘书长、大元帅代表、大本营劳军使等职。当年,周震鳞藏书非常丰富,廖楚璜利用教其子女之机,把这些藏书几乎通阅了一遍。 几年后,廖楚璜被选送入日本弘文师范留学,归国后与清光绪进士、翰林院编修谭延闿及周震鳞于长沙共同创办了城南优级师范及周南女校。赵尔巽在东北任盛京将军后,将廖楚璜招往奉天,委为任方言学堂的监督,后又充任提学使司署的科长。1907年,廖楚璜被奉天学务公所选派为省视学员。 1910年初,舒兰设治局成立,廖楚璜以特委候补知县的身份参加了吉林省民政使组织的舒兰、额穆(今蛟河市)两县实地勘界活动,并于当年二月十四日出示晓谕云:“奉设治委舒兰暂住朝阳川官衙,择期开印视事,本县办理设治诸事宜。事属初创,县境官辖,尚未勘划,一切诉讼命盗各案,暂赴吉林府审判厅投诉。” 廖楚璜曾亲赴朝阳川(俗称抢坡子)视察设治地址,会同当地绅商验查,认为此地合适,回省汇报,又派人购置木料、砖瓦、石灰等准备修建官衙。可境内水曲柳岗乡绅提出异议,并赴省城请示。省谘议局获悉,责承廖楚璜再次查核。廖楚璜会同有关人员重新验查,认为朝阳川商业繁盛,有居民数百家,地处东、南、北三乡进省城的要道,是设置县城的理想之地,于是再次呈文报省民政使司核准。当年三月十八日(4月27日),舒兰正式设县,廖楚璜于在朝阳川开印视事,从此由县正堂承理刑事和民事诉案。 廖楚璜出任舒兰县官后,关注民生,做了很多好事,廖公纪念碑上“民不能忘”四个字可以佐证。其德政大体有二:一是廖楚璜就任后发出了舒兰最早的戒烟(毒)令,次年戒完,为百姓扫除烟害做出了贡献。二是廖楚璜任职当年,东北发生鼠疫,吉林是疫情最严重的地区,患病死亡人数达2万余人,但相比而言,舒兰受灾较轻,这是因为廖楚璜及时采取有效的防疫措施——“断其要道,防止蔓延,即时消毒施药,日不暇息,得以安宁”。廖楚璜离任后,当地百姓立碑纪念,现在碑上“以志去思”的字样清晰可辨。 廖楚璜不仅在舒兰如此,其后任农安县知事期间,也以治盗匪而深得民心,当地百姓也曾立碑纪念。 1913年9月,江苏海安人韩国钧被北京政府特任为江苏省民政长,后又任安徽巡按使。韩国钧调廖楚璜南下,先后署江苏宜兴和安徽巢县知事。 1917年,廖楚璜重回吉林,在吉林省省长郭宗熙幕府,并参加了郭宗熙组织的诗社“松江修暇社”。 1922年,韩国钧再掌江苏政权,廖楚璜在其幕下先后任江苏太仓及东台等诸县知事。( 责任编辑:宣芮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