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舒兰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舒兰

  地方资讯
舒兰市南城街道:安全大检查 平安
舒兰市开原镇开展农村地区新冠肺炎
志愿服务进农家 扶贫济困暖人心
舒兰市新安乡关工委开展“立德树人
舒兰市环城街道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与
舒兰市吉舒街道携手实验小学开展“
舒兰市北城街道育才社区携手市实验
舒兰市人大机关党支部开展“在职党
 
  节约行动
舒兰市举行生活垃圾焚烧发电专家“
舒兰市莲花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开展
朝阳镇:秸秆离田利农时 变废为宝
舒兰市秸秆捡拾打捆先部署 绿色循
“长春节约论坛”在汽车产业园启动
舒兰市市长金华到黑龙江省五常市、
节约网座谈“浪费之风必须狠刹”纪
节约网有自己的“减少浪费日”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历史记忆    
舒兰的旗地名由来
时间:2016-1-19  来源:舒兰吧  
  位于舒兰市的西部,第二松花江的东岸的白旗镇(今白旗镇政府所在地),其全称为大白旗屯 ,距大白旗屯西北不足4千米有一小自然村名为小白旗屯。这两个与白旗有关联的地名是为何而来的呢?众 多的人们都认为是由于满族八旗人居住而得名的,1987年舒兰县人民政府出版的《舒兰县地名志》:“大白旗屯由满族正白旗人居住,称为大白旗屯。”当年的《舒兰报》也曾发表文章说:“咱们舒兰的白旗镇地名就是缘于满族八旗,代表所居旗人的身份地位。”其实大白旗屯、小白旗屯的得名并不是缘于满族正白旗人的居住,这两个屯名均缘于八旗军的驻军。
  
  大白旗屯、小白旗屯地名中的大白旗、小白旗均指的是清军旗号。旗成为清军的旗号就得从清军的兵制说起。清朝的军队主要有八旗兵、绿营兵两种。这里主要说的是八旗兵:八旗兵是源于八旗制度,八旗制度是努尔哈赤在统一女真各部落的过程中创立的,由于他统治的地域辽阔人口稀少,开始只是先建立四旗,以黄、白、红、蓝四种颜色作旗帜,称为黄旗、白旗、红旗、蓝旗。这四旗是兵民合一的组织,既是军事组织,又是行政组织和生产组织;旗成员既是兵,又是民,平时耕猎为民,战时则披甲当兵。从而达到了以旗统兵又以旗统人的目的。1615年努尔哈赤把于原有四旗外又增设四旗,共为八旗。增设的四旗予以镶边,将黄、白、蓝旗帜镶上红边,红色旗帜镶上白边:称为镶黄旗(俗写厢黄旗)、镶白旗(厢白旗)、镶蓝旗(厢蓝旗)、镶红旗(厢红旗)。原有不镶边的四旗称为整黄旗(就是整幅的黄旗,俗称正黄旗)、整白旗(正白旗)、整蓝旗(正篮旗)、整红旗(正红旗)。在制度上也发生了变化,由兵民合一走向兵民分离,兵是兵,民是民,各有其职,这才成为了名副其实的八旗兵。清朝定都北京后,八旗兵除驻防北京以外,还分驻各地,称为驻防,驻在全国各重镇和军事要地,需要大量的部队,由于满族人口有限,各旗之兵单靠满族自己人是难以完成如此之大的防务重任,因此八旗军各旗之兵都有蒙古人和汉人合以为营,各个驻防部队以上面提到八种旗号来区分,旗号也就是今天我们部队所用的番号。
  
  公元1676年,康熙十五年,为了防御沙俄侵略者沿松花江入侵腹地,康熙将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县)将军衙门移驻吉林乌拉(现吉林市)。这个依山傍水的吉林城就成为清王朝设在“边外”的一个政务要地,同时也是抗击沙俄沿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入侵的水军后方基地。距吉林城第二松花江下游水、陆路均不到100千米的大白旗屯就成为吉林城抗击沙俄入侵的前哨。既然是前哨,可见大白旗就是一个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说其战略要地与大白旗屯自身地理环境是分不开的:它处于吉林城至伯都纳(今扶余)驿道旁,居于第二松花江两支流交汇处,东依不足4千米小孤家村东山。如遇沙俄侵略者来犯,大白旗驻军水路出击(木战船)到第二松花江仅用几十分钟,陆战可退至小孤家村东山而后击敌,同时由驿站火速向吉林水军后方基地报告,以便吉林水军基地做好准备出击迎敌。因此,当年的大白旗屯就驻防以白旗为号的白旗军。而距大白旗不足4千米的小白旗屯,因距第二松花江不足百米,地势较高,江边树木茂密,便于监视江面的敌军动向,故驻防在大白旗屯的白旗军派出小部队在小白旗屯设岗哨(当时人们称为哨口)常年值勤,一旦发现敌情从陆路及时向大白旗屯的白旗军报告。由于两地驻军便于区分,便有大白旗部队和小白旗部队之分。 与大、小白旗屯隔江相望的九台市其塔木镇、有一自然村名为大红旗屯,距第二松花江不足5千米、距其支流仅百余米;在第二松花江与其支流之间与大红旗屯隔支流相望有一小自然村名为小红旗屯、距小红旗屯北2千米第二松花江主流与支流汇合处有一 自然村名为蓝旗屯。在方圆不到50平方千米的地域上、有5个带有旗的地名的自然村;并用三色旗帜命地名。这和常规旗地名命名是相违背的,因为开始旗是行政管理和生产、军事组织于一 身的机构,为了便于管理多少个自然村都用一色旗命名的,在《吉林通志》上可以看到旗地名的命名是都同色旗用在成片的自然村,然后用头、2、3、4……与区分。我们看这后三个旗地名的自然村和大、小白旗屯都有共同的特点;就是都紧靠第二松花江主流与支流。同样具有大、小白旗等同的军事要地,必须要有部队驻防的,为了便于区分竟用上白、蓝、红三种颜色的旗帜的部队(也就是派了三支部队)。从图上可以看到小红旗屯在第二松花江和其支流之间,其战略作用如同小白旗屯相似,都是在哨位上;而大红旗屯,所居战略位置如同大白旗屯,距第二松花江有一定距离,但紧靠其支流,在其支流可北上,又可南下,十分便于出击与撤退;蓝旗屯所处的战略位置是支流的咽喉部位,又紧靠第二松花江,出击、阻击均可,并和大红旗、小红旗屯形成三角之式,可以互动互补。可见沙俄从下游进犯必先经蓝旗屯处,之后才是大红旗屯和大白旗屯。蓝旗屯、大红旗屯、大白旗屯又是一三角之式,也可以是互动互补。当时的沙俄入侵势必是大船,因航行远,人员补给量大,船小是无法远征的。

( 责任编辑:宣芮楠 )
江城节约网   蛟河市节约网   桦甸市节约网   磐石市节约网   永吉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