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舒兰在东北算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明的美丽古城,神秘的“西团山文化”沿着松花江的潺潺流水延伸到舒兰境内,大江东去的浪花中我看到原始社会末期人类在这里留下的断壁残垣。从远古扶余奴隶王国农人的刀耕火种,到唐朝渤海国靺鞨人的文明之光;从女真族发源地繁华的那里浑庄,到满清富庶繁茂的皇家贡地;长白山余脉的群山见证着舒兰的历史变迁,不息的细鳞河记录下舒兰人薪火相传的奋斗历程。 舒兰是满族文字的发祥地,金国右丞相完颜希尹曾在纳里浑庄发明了金文。2002年在修建五桦一级公路时,曾发现金国副帅金兀术即完颜宗弼训练军队的演兵场。近千年来,舒兰一直是满清王朝的封禁之地,汉人禁止入内,直到舒兰县建县以后,舒兰才渐渐开放。1931年以后,抗日的烽火曾在这里熊熊燃烧,土地改革的洪流曾在这里大浪淘沙,这里曾有气吞山河的抗日名将汪亚臣,这里也是空军英雄王昆的家乡,这里也有默默无闻近千名抗美援朝的英雄。 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久违的亲切就扑面而来。无论是西部松花江流域那一望无际的碧绿青纱帐,东部霍伦河沿岸稻浪起伏的金色禾田;还是炊烟袅袅的山乡村落、莲花朵朵的十里荷塘,都像我梦中一成不变的儿时乐园。细鳞河水款款绕城,粼粼的波光映照着舒兰这座城市正在崛起的雄姿……我梦里的故乡啊,就这么猝不及防地让我融进你的血脉、你的骨骼、你的向往。 走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历史和现实交相辉映。芳草萋萋的完颜希尹家族墓地,古老的女真文字依然在诉说昨日的辉煌;法特哈门的柳条边外,康熙大帝的《松花江放船歌》至今还在千古传唱。虽然,青松乡那棵千年古树默默无语,我却看到舒兰历史风云的日月沧桑。金秋时节,如诗如画的舒兰百里红叶长廊,尽显霍沦川沿岸的一路风光;红叶如血,那是抗联英雄的旗帜在高高飘扬;红叶如酒,迷醉了多少海内外游客的目光。虽然,亮甲山的得名只是个美丽的传说,我却感受到一种民族气节铮铮作响。当我听到溪河凤凰山那传奇的故事,当我看到白旗嘎牙河古城那残破的城墙,当我领略九顶莲花山那旖旎的风光,当我重温老黑沟惨案那段悲痛的过往,舒兰——满语的果实之城,就像我童年的故乡,已经和我一生的追求不离不弃。 舒兰县形成行政区划的时间有333年的历史,它主要起源于柳条边,柳条边虽然不起眼,但它却可以和长城媲美。清代初年至康熙年间,在东北修筑了两道柳条边墙,即老边和新边。柳条编又称柳条关,简称柳城、柳边、边墙等。老边西接山海关一带长城,东至现在辽宁省东港一带的黄海。 老边是当时盛京将军与宁古塔将军管辖区域的分界线,边墙南归盛京将军管辖,相当于现在的辽宁省;边墙北归宁古塔将军管辖,相当于现在的吉林省。 新边,西起老边的威远堡一带,经四平、伊通、九台,过松花江到法特东部的亮子山,即现在舒兰市莲花乡黄金村边沿屯的马鞍山。新边外是蒙古科尔沁王公的领地,新边内是宁古塔将军的辖区。在新边和老边的中间,是清王朝的皇家围场和贡山贡河。满族贵族对吉林一带的土特产特别钟情。所以,就建立新、老两道边墙阻止外人进入,把这一带的土特产列为贡品。 新边,就是在划定的界线上先挖一条大沟,沟深1米至4米不等,沟宽6米至8米不等,用挖出的土在沟边筑堤,沟叫壕,堤叫边墙。堤上栽柳树,每隔5尺栽柳3株。然后用绳将柳树或柳树枝连接起来,叫柳条边墙。新边长约343公里,设4个边门、29个边台。每个边门设总理台务领催一名,管理所属各边台,统领台丁150名,每个边台另设领催一名,有台丁20人至30人不等。 新边的4个门是:黑尔苏边门(也写为赫尔苏边门),领8个边台;布尔图库边门,领7个边台;伊通边门,领7个边台;法特哈边门(也称巴彦鄂佛罗边门),领7个边台。 舒兰法特哈边门。新边修筑的时间是康熙九年至康熙二十年。康熙二十年,正式建立法特哈边门,比舒兰县的设立早229年。法特哈边门设边门防御笔帖式一名,台丁20名。边台总领催一名,管理7个边台。在7个边台中,头台位于现在法特镇东面的头台村,法特镇附近的边台为二台,从法特镇过松花江往西为三台,然后依次为四台、五台、六台、七台。现在的九台市即当年由东往西数的第九个边台。 清代时舒兰地界有两个驿站,一个是法特哈驿站,另一个是舒兰河驿站,简称舒兰驿站。法特哈驿站因为设在法特哈边门附近,所以叫法特哈驿站。一个边门,一个驿站,是舒兰市历史上最早出现的两个行政单位。 法特哈驿站设于康熙二十年,是吉林将军管辖下的北路驿站之一,在法特哈边门南面5公里左右。从法特哈驿站出边门有两条驿路,向北通双城堡、拉林、五常和三姓城(今黑龙江身依兰县)。到了清末,法特哈驿站逐渐发展为大集镇。 1682年,康熙皇帝第一次东巡吉林。1698年康熙皇帝第二次东巡吉林。康熙皇帝下令不走山海关,因为当时是秋季,怕大队人马损坏老百姓的庄家,所以走口外。 当年10月到达法特哈驿站后,康熙皇帝派大学士伊桑阿到松花江边祭松花江之神,随后打猎并到松花江捕鱼。还有一件事,就是康熙皇帝把法特哈边门改名为巴彦鄂佛罗边门。史料说:“圣主(指康熙)指边门外山嘴子将法特哈门改为巴彦鄂佛罗门。”康熙指的山嘴子,即今天归榆树市管辖的荒山嘴子,(也写为黄山嘴子)。“巴彦”是满语,意为富。“鄂佛罗”,山嘴也,意为荒山嘴子林木茂盛。 当年由吉林城出发去法特哈驿站,要经金珠驿站到舒兰驿站,然后经大白旗屯街(今白旗镇)到达法特哈驿站。舒兰驿站简称舒兰站,在松花江支流东岸。因为从金珠驿站到法特哈驿站距离过长,清政府于1692年在此设立舒兰站。舒兰站附近有溪浪河,原名舒兰河,所以叫舒兰站。“舒兰”是满语果实的意思,也译为红果或山里红。山里红也是贡品之一。 因为当年这里是清王朝的封禁之地,人烟稀少,所以又称舒兰荒或六道荒。清末把舒兰荒划为六牌(或称六排),即农、夫、耕、耘四牌,外加三官地、五官地统称六道荒。由于外来人口增加,宣统二年(1910年),在朝阳(抢坡子)以舒兰驿站为名设县,叫舒兰县。1940年随着拉滨线铁路通车,交通便利了,所以县政府迁到四房(或称四间房),即现在的舒兰市区。先有驿站,后有舒兰县,这就是舒兰市的历史。( 责任编辑:宣芮楠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