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6-8-5 来源:四平新闻网 作者:通讯员 李好学 |
近年来,辽河农垦管理区积极扶持家政服务产业,支持下岗女工和农村妇女积极就业,助力城乡妇女创收活动。并依托家政服务公司积极搭建家庭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利用品牌效应,实现互联互通、信息共享,打造便民生活服务圈,家政服务对扩大内需有着直接的拉动作用和巨大发展空间。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辽河农垦管理区家政服务业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下岗女工和农村妇女走进“家政服务”行列,寻找一份属于自己的工作。近日,笔者走访了今年48岁的“爱心家政服务公司”负责人陈亚华。“我和爱人在当时的梨树农场‘辽河有限责任公司’上班,每月有1000多元的收入,日子过的挺好,后来单位经济效益不好,连续几个月发不出工资就解体了,我们成了下岗职工。”为了谋生,陈亚华先后在亲属家开的商店打过工、卖过菜。辽河农垦管理区成立以后,开发建设速度非常快,陈亚华与会木工活的丈夫宋立荣商量,2008年共同创办了“爱心家政服务公司”,那时镇里有好几家家政服务公司,竞争也很激烈。“家政服务琐碎而平凡,但我们坚持用爱心做好家务事,努力打造爱心品牌,尽力为业主提供优质服务。”陈亚华说,工作时我们统一着红色的“爱心家政”服装,奔波在家庭或单位保洁一线辛勤劳动。“不好意思,我接个电话……”采访期间,她的业务电话铃声不时响起,“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这些年来我们就是按照这样的经营理念,从当初4人发展到现在的20多人团队,并牢牢地站稳了脚跟。”陈亚华十分爽快地说。
我们的工作主要是为家庭和单位擦玻璃、清洗油烟机、室内保洁、新楼开荒、专业木工设计、刮大白、电工、搬家等,今年47岁的李艳笑着说,2003年在孤家子镇造纸厂下岗后,她一直没有找到工作,2010年来到爱心家政服务公司当上一名保洁员。为了提高服务水平,她严格要求自己,吃苦耐劳,勤奋工作,业主很满意。提起这件事,李艳至今仍十分感谢给她提供帮助的爱心家政服务公司。与李艳一样,还有10多位下岗女工和农村妇女在这家服务公司上班。今年43岁的王丽群是辽河农场三塔分场二社人,家里有2公顷玉米地,“现在种地都是机械化,我老公自己就行了,一点也不费劲。”她乐呵呵地说:“我在爱心家政工作5个年头了,每月都能挣1000多元。”除了这些中年妇女,今年25岁的小伙子马占超也加入这个团队。别看他年轻,工作却干的有声有色,经常受到业主的夸赞。
在家政服务工作中,陈亚华从不跟业主计较,干完活算账时20、30元的零头总是主动抹去。由于她开朗大方,不跟业主计较,获得业主的信赖和好评,回头客也越来越多。有的业主还每周固定让他们去清扫一次卫生,甚至把家里的钥匙都交给她们,活干完后,把钥匙留在家里关门走人。如今,她们的工作范围不断扩展,近的到榆树台、桑树台、双山鸭场,远的到小城子、沈洋、双山、梨树县城等地。
除做好家政工作,陈亚华还由于业务关系熟悉不少人,当起“爱心月老”,先后撮合12对新人成婚,哪家需要保姆的也来找她介绍。每逢重大节日期间,陈亚华还组织家政人员到敬老院为老人们拆洗被褥衣服,打扫室内外卫生。谈及今后的发展,“我觉得人们对家政服务这项工作,越来越认可和尊重了。”对此,陈亚华充满信心。
辽河农垦管理区家政服务作为新兴产业,它的内涵在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家政服务不仅为当地下岗女工和农村进城打工的妇女提供了就业机会,也为一些能人打造展示的平台。人们对家政服务的观念正逐步发生改变,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社会地位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家政服务在推进城市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责任编辑:邸芳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