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柳条乡位于双辽市东南部,东辽河北岸,总人口17800人,有15个行政村,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村4个,贫困人口1548人,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仅0.57公顷。多年来,种植结构单一、生产力低下、10年9旱的气候条件束缚着柳条乡农业生产发展进程。面对困境,柳条乡党委、政府广泛调研,科学谋划,开拓出一条适宜柳条乡发展的脱贫致富新路。 调结构促发展 “菇娘”变成“金元宝”双辽市柳条乡地貌特征独特,主要种植玉米、水稻与杂粮,仅玉米种植面积就达到3500公顷,广种薄收现象普遍,户均年收入较低。发展“菇娘”产业项目可以优化柳条乡种植结构,改变原始单一的种植模式,调优种植结构,能够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优势。成本低、风险小、易管理、效益高、好销售是“菇娘”的最大特点。通过对周边市场的调查发现,目前,“菇娘”市场供应价格大多在5到10元,面对自身优势和发展前景,农民对发展“菇娘”种植业热情很高。“摘下来的“菇娘”全是一个个金元宝,现在1亩“菇娘”的纯收入能顶5亩地玉米收入,种“菇娘”收入个几万元不成问题。”双辽市柳条乡娟娟“菇娘”种植合作社社长沈波说。 小“菇娘”大市场 让贫困户走上致富路“菇娘”种植是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无论是生产、覆膜、实施膜下滴灌等种植方式,还是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技术、测土配方施肥等技术措施的集成应用,都让“菇娘”抵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大大提升。2015年,在乡党委的鼓励和帮助下决定调整种植结构,助力发展,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尝试种植“菇娘”。柳条村村民沈波尝试种植“菇娘”5亩,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2016年,沈波将“菇娘”种植面积扩大到了30亩,通过两年的实践,总结出许多种植经验,同时也发现了“菇娘”的巨大市场。此后,有3户贫困户加入了“菇娘”种植行列,实现了脱贫致富。 为了将“菇娘”种植项目做大做强,将更多贫困户纳入进来,在乡党委、政府的帮助下成立了双辽市柳条乡娟娟“菇娘”种植合作社。合作社实行专人管理财务、收支两条线运行机制,深得社员信任和好评。2017年,合作社把发展棚膜和陆地“菇娘”种植确定为发展和改变农村经济的突破性项目,吸收1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 重技术严把关 特色种植促进精准扶贫 发展是硬道理,实干是真功夫。壮大特色种植产业,在全乡发展“菇娘”种植已经成为柳条乡党委、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重要举措。目前全乡15个行政村种植“菇娘”23.47公顷,同时大力发展标准化日光温室和标准钢架大棚,解决目前秧苗外购的问题。柳条乡党委、政府还特邀有多年技术经验的双辽市园艺特产站的专业技术人员,为光大种植户实行统一的技术指导,严把质量关。同时因地制宜选择优良品种,确保各项生产技术及时到位,为推广种植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带动贫困户发展“菇娘”种植项目的同时,还将福利惠及一些无力参与种植的贫困户。乡党委、政府与娟娟合作社达成共识,为贫困户创造新的收入来源,在“菇娘”采摘期间优先雇佣贫困户到合作社采摘“菇娘”。贫困户李凤霞,患有糖尿病以及乳腺癌,丈夫患有脑血栓,两人几乎没有劳动能力。正在采摘“菇娘”的李凤霞告诉记者:“我在这里干了3天了,每天工资80元,还能继续干半个月,这样一来可以收入1500元左右。”( 责任编辑:王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