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今年以来,铁东区严格按照“储备项目抓前期、在谈项目抓签约、签约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投产项目抓达产”的思路,进一步解放思想,依托项目建设,全区经济社会实现了快速发展。 瞄准产业 打造集聚项目的“链条” 铁东区加速培育主导产业,科学制定产业集群发展规划,着力培育壮大一批核心企业,引导中小企业集群发展。重点加强打造专用汽车及配件、装备制造、农产品深加工、医药化工等几大产业集群和规模以上企业的建设力度。并按照“洽谈一批,签约一批,建设一批,投产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建立和完善了项目库,力争将一批重大、优质项目纳入省市和国家盘子,为向上争取项目和资金打牢了基础。年初以来,全区共谋划项目125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78个,近期可以建设的项目共 31 个。建立激励机制,让优惠政策向支柱产业和骨干企业倾斜,在用地指标、技改贴息、融资、电力、交通运输等方面,优先满足骨干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加大对投资 2 亿元的云翠谷温泉旅游建设项目、投资1.1亿元的铁东汽车产业服务综合体建设项目、投资 8 亿元的专用车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重点项目的政策扶持和推进力度。 推进招商 打造承接项目的“平台” 铁东区主动叩门招商,提高招商引资的针对性、时效性。围绕资源禀赋、特色产业、重点企业,大力推进以商招商、产业链招商,注重项目质量,着力引进一批引领型、支撑型重大项目。制定2017 年度重点洽谈推动项目一览表,明确了2017年招商工作整体目标,分解了招商引资任务,并将招商工作纳入年度考核内容之一。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基础设施、农业产业化、现代服务业项目对接、跟进和配套工作。加大跑项目争资金力度,全力争取国家和省在资金、项目及政策方面的支持,力争更多项目挤进国家投资计划范围,确保项目按要求全部开工建设。上半年,录入省项目签约调度系统项目24个,到位资金20.22亿元。同时,积极开展“请进来”和“走出去”活动,赴北京、石家庄、郑、杭州、无锡、义乌、青岛、重庆等地开展商贸洽谈活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果。 优化环境 打造吸引项目的“磁石” 为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好项目,铁东区按“定领导、定人员、定任务、定时限、定责任”的目标倒逼工作机制和推进机制,将工作细化、落实到各个层次、各个环节,形成了任务有人抓、工程有人管、责任有人负,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同时,采取区级领导分工负责制,对每一个重点项目都明确了负责领导、建设单位、具体责任人、建设目标和竣工时限,采取整合资源、组织精干、倒排工期、挂图作业、定期考核等措施,全力以赴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目前,专用车产业园区孵化器建设项目,方向机公司中重型商用车智能转向产业化建设项目,中航奋进年产2000辆新型 材料轻量化城际物流封闭箱式运输车、3000辆中置轴车辆运输车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世宝集团机加车间(厂房5)研磨机器人建设项目,中韩合作年产300辆翼展式专用车建设项目,铁东双创服务综合体建设项目,叶赫现代观光农业建设项目,四平拓华颐养堂养护院建设项目,铁东区美食风情街建设项目等9个重点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总投资高达64.15亿元。 科学管理 打造推进项目的“引擎” 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铁东区坚持主动服务、跟踪服务,采取下放审批权限、简化前置审批手续、缩短审批时限、完善保障措施等方式,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和能力。严格落实行政领导责任制,大力推行“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区级领导挂钩重大项目、相关领导配合抓、干部职工协同抓”的组织领导保障机制和联审联批制度,定期召开 区委、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高层对接会,及时协调、解决项目建设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了各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目前,已召开对接会 5 次,梳理问题 16个,已为企业解决重大问题 9个。建立项目跟踪督查机制、公开公示制度和建设监测机制,坚持每周一督查、一通报、一调度,对涉及民生的项目,主要领导坚持亲自督查,抓开工质量、促开工进度,确保高标准建设。 全区已召开项目调度会7次,区级以上领导到项目现场调研 35 次。实行银行联系企业制度,搭建银企合作平台,加强对企业的信贷扶持力度,促使银企形成稳定合作关系,为企业发展拉长增粗资金链,注入新鲜“血液”和活力。目前,已为企业融资18.2亿元。( 责任编辑:王雪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