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梨树伪县长尹寿松开发“四平街市场”

奉天省长张作霖决定在四平开辟“四平街新市场”的批示
四平这座城市只有百年的历史,1921年(民国十年)开始开辟新市场,先后设立“四平街村”与“四平街区”行政机构。1937年以前四平为梨树县所属,1937年从梨树县划出四平街等,成立四平街市。在“四平街”形成过程中一个人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个人就是民国期间曾任梨树县知事的尹寿松。梨树县档案馆的县公署档案,有十几卷清晰的记载了“四平街新市场”开发与建设的历史。 尹寿松,字秀峰,安徽桐城人。1920年调任梨树县知事。当时的四平,除了火车站站前外,其余土地还是一片荒凉的农田,四平街的名称也是借用15里外的老四平(今昌图县老四平)名字。日俄战争后,日本夺取了南满铁路的控制权,并不断将四平街的土地扩大为“铁路附属地”。当时四平街归梨树县二区管辖。随着南满铁路“附属地”扩大,又以及有铁路交通之便,梨树县很多商户都到“附属地”内营业,初步形成为附近商贸中心。由于“附属地”归日本人管辖,工商、税收完全归日本人管理,商业命脉掌握在日本人的手里,不仅梨树县内的民族工商业和税收均受到严重影响,而且日本警察对进入“附属地”卖粮食、买东西的农民经常进行打骂,中国人饱受日本殖民主义者的欺凌、搜刮、压榨之苦。 梨树县知事尹寿松为了抵制日本的经济侵略,扶持民族工商业的发展,上任伊始(1920年冬)经呈请洮昌道尹马龙潭、奉天省长张作霖批准,决定在四平开辟“四平街新市场”,以振兴梨树的民族工商业。四平铁路东侧地势平坦,距离火车站又近,交通便利,是建立新商埠的好地方。经过详细的测量和研究后,尹寿松决定将新市场地点选在此处。1921年初,在尹寿松的运筹下,梨树县公署在四平街道东(铁路以东)收买民地2,082亩,规划并建立街基,设立东西大街4条,南北纬路10条。这些街道纵横交错,马路笔直,街区成井字分布,十分规整。 1921年5月13日,梨树县公署(行字六十九号)公布开辟四平街市场的布告,并颁布开辟新市场的章程和一系列优惠的开发政策。此政一开,商民争先恐后领取地号,建设房屋,初期报领地号的商民就达三百余户。首先是粮油业,如大粮商张君作开设的同丝和粮栈、何西泉开设的公泰昌粮栈、冯海峰的东河庆粮栈及张秀清开设的亚细亚火油公司等,都是当时较大的商户,设立在新市场的一、二马路一带。另外,兴业公司还修建了大批房屋出租给各行各业,如饭店、旅馆、小杂货铺等。到1923年,共建店铺和民房4,318间,大小商号214家,二年左右时间,新市场内的商户超过满铁“附属地”内的商户的108%。从此,“四平街新市场”的商户越来越多,人口也随之大量增加,昔日的村田变成了店铺林立、人口稠密的繁华街镇。 1924年,鉴于四平“街内无电,入夜昏暗”,尹寿松便“谋诸地方士绅,发起创办电灯”。年底通电,不仅有利商贸的发展,“四平街新市场”面貌也为之一新。1926又将电引入梨树县城。在开辟“四平街新市场”的同时,尹寿松又领导修建了梨树通往四平的第一条公路。以前,梨树县城通往四平街有两条大车道,但线路迂回,雨后泥泞,车马难行,人们到四平街做买卖颇为不便。尹寿松便勘察民地,修筑了一条由县城直通四平街的新路。新路的修建,更加有利了梨树到四平街的商路畅通。 尹寿松开辟“四平新市场”的政绩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至赞扬,当时的奉天省长张作霖、奉天省实业厅长谭国桓、洮昌道尹马龙潭皆对尹寿松开辟新市场予以嘉许。1924年尹寿松卸任。1925年,四平街商界共同发起,为尹寿松立了一块“尹公德政碑”。碑文中有这样的文字记载:“吾奉梨树四平街,奉、吉间之要冲也。自南满铁路既兴,外人多集于此,商业称盛。逮邑侯尹公秀峰莅任兹土,慨然于日中为市之利,多方提倡开放新市区……人烟辐辏,瑰货云屯,阛璝之兴,蒸蒸日上。商民饮水思源,深感尹公往年谋划之精,乃思勒碑,以垂永久……深佩尹公厮举,迥非寻常俗吏”等。碑文不仅见证了尹寿松的历史功绩,同时也见证了四平市的一段特殊的发展历程,见证了在那个年代中国人同外国侵略者斗争的历史。 如今四平市铁东区,街道规整,人口众多,商业依旧繁荣。尽管与那时相比,城市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变化,但老街区仍然保持着尹公当时规划的城市格局。 1929年的四平街市街地图

魏晓光系吉林省梨树县档案研究员 ( 责任编辑:李铁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