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6-1-16 来源: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面对老工业基地城市可持续发展与资金不足的矛盾,信息化建设与城镇化发展速度不协调,百姓关注的热点民生问题日益突显等突出问题,吉林省以系统思维为核心,解决城市安全、交通、管理、规划等各种民生问题,实现城市各类要素均衡化、协同化运行;以创新融资为手段,多元化筹措城市发展所需资金,探索实践了适合当地特点的智慧城市和新型城镇化建设道路。 一是创新融资方式,吸引多元资金投入。四平市结合实际情况,在顶层规划和设计阶段确定了智慧城市投融资建设项目相关政策和方向,确保建设资金的落实。同时,以投资带动引资、以政策促进服务,细化政府管理和信息服务功能,以较少的政府投入带动项目的全面建设,具体表现为:创新投融资模式,有效利用社会资金。发挥政府投融资的导向作用,建立健全政府、企业等多方参与的投融资机制,探索利用融资租赁和开发性金融等金融工具以及产业投资基金的形式,建立多元化、多渠道、多层级的投融资体系,引导社会资金投向“智慧四平”建设。例如利用融资租赁模式整体解决了社会安全、交通、城市管理等建设资金1.5亿元。创新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政府通过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公开透明方式,事先明确收益成本机制,吸引社会资本对重点项目进行投资,稳妥推进政府公共信息服务项目外包,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和机构参与项目投资和运营,同时正确引导智慧城市建设市场预期,防范和化解财政金融风险。例如智慧健康和远程医疗的规划就已经引入PPP合作模式。加大专项资金投入,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加大对智慧城市的专项资金投入力度,发挥其杠杆拉动效应。投资方向侧重基础性、公益性、战略性的重点项目,如政府对城市供暖监控系统的投入300万元建设既是民生基础投入,也是节能减排的战略性投入。同时也积极争取国家、省和各相关部门对四平市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与支持,争取各类试点、示范项目落户四平。 二是以系统思维为核心,解决信息化建设与城市发展不协调。通过重视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建设城市综合运行平台,重点解决部门间业务系统“纵强横弱”、数据信息不能共享、重复投资建设的问题。通过系统科学地打造智慧政府,切实提高城市综合管理服务水平。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促进政务资源整合,实现高度共享,打造高效、透明、灵活、应变的智慧型、服务型的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通过发展信息化引领的智慧产业,实现产业转型。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有效带动四平智慧产业发展,特别要促进信息化及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实现转型发展和综合经济实力增长的目的。智慧四平建设将拉动大量的智慧基础设施、智慧技术、智慧产品、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人文、智慧生活等产业发展,形成完善的智慧产业链,并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产生一批国家级和省市级创新型企业,带动促进产业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达到产业强市的目的。 三是解决民生问题,强化城市安全运行。通过四平市智慧城市建设,打破信息壁垒,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和整合,打造公共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基础设施安全、生产安全、食品安全、综合应急等一体化的城市安全运行和预防控制体系,构建覆盖广泛、反应灵敏的预警机制,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协同作战,进一步推动了城市安全管理与应急处理,实现城市安全运行,构建平安四平。通过四平智慧城市建设,加强教育、医疗、社保、就业、养老、失业等基本民生服务,建设公共服务集成示范区,改善交通管理及出行服务,丰富市民数字化生活,重点解决衣、食、住、行等民众最关心的问题,逐步实现四平市“十二五”期间民生大改善重要战略任务,构建幸福四平。建设综合勘察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研究员王丹在总结四平智慧城市的建设经验时表示,四平加强政府主导,进行管理机制创新;运用系统思维方法,实现顶层设计创新;通过金融创新,保障智慧城市可持续发展。四平市运用系统思维方法,注重顶层设计,建设城市综合运行管理中心平台,破解“信息孤岛”难题,实现跨部门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形成了工作流程清晰、组织严密、指挥高效的城市综合管理服务体系,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和服务能力。基于综合运行管理中心平台建设平安城市、智能交通、多维地理信息和智慧化城管等重点系统,构建“平安四平”和“幸福四平”,强化城市安全运行和民生保障,解决了城市安全、交通、管理等民生问题,也推动了智慧城市建设的落地。四平以有效利用社会资金、创新使用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模式、加大专项资金投入等方式创新了投融资模式。多元化的资金筹措,解决了智慧城市建设中的资金来源问题,保障了智慧城市建设的可持续性。同时,通过智慧城市建设,也带动了四平市智慧产业的发展,促进了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对其他与四平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相近城市的智慧城市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责任编辑:李铁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