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农村电子商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体。伊通满族自治县正是看准了这一契机,积极落实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工程,优化农村群体创业致富渠道,增强农特产品、满族特产的市场竞争力。把电子商务打造成为新常态下县域经济发展和创造利税的新引擎。如今,全县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正如火如荼进行着…… 站长代买代卖两忙 “艳华啊,我想给我大孙子买几个田字格本,快帮我上咱们商城看看。”“小华啊,我家里有些鸭蛋,能帮我拿到商城上去卖吗?”在伊通满族自治县伊通镇兴隆村惠民服务站内,站长吉艳华被村民围了起来,耐心地回答着村民的问题。原来,兴隆村惠民服务站是伊通满族自治县电子商务进农村的示范点,位于兴隆村二队,依托“指尖上的财富”商城为村民服务,帮助村民买卖商品,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 虽然成立仅一个月的时间,吉艳华的服务站却在村里闻名遐迩了,都知道她这儿能在网上买东西,也能在网上卖东西,会用智能手机的村民还到店里扫描二维码,关注商城动态并且下单购物。“我这儿以前就是一家普通的小卖店,申请惠民服务站站长成功后,就在店内开始为村民服务,帮助他们在商城上买卖商品,收入还不少。”说到这一个月的收入,吉艳华竖起两根手指头,美滋滋地说:“将近2000元呢!” 村民足不出户赚钱 在大孤山镇惠民服务站,26岁的任佳正忙着整理货架。店内的电脑上显示着商城页面,电视里播放着宣传片,离柜台不远处还有一台银联便民支付操作器,“在那台机器上,村民可以自主缴纳生活用款,特别方便。”任佳毕业于四平卫生学校口腔科,听到家乡在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毅然地放弃了在城市大医院工作的机会,回到老家经过培训后成了一名惠民服务站的站长。“网上商城不仅可以帮助村民买卖商品,还能够免费帮助大家发布求职信息,简直就是淘宝+58同城啊。”任佳将店内布置成大超市的自选商品形式,再加上惠民服务站的开通,让小店在镇上颇具人气。 村民王鑫告诉记者,冬闲时在家没事做,就养了一些蛋鸡,把产出的鸡蛋卖掉作为一笔收入,最近鸡蛋攒了好几筐,到了出售的时候却犯了难。“外边天气太冷了,而且路还滑,把鸡蛋运到市场上不方便,听邻居说这儿能帮助我们买卖东西,我就把鸡蛋拿过来问问。”任佳听后,以市场价格进行收购,帮助王鑫在网上出售,几天下来效果还不错。“这惠民服务站真不赖,让我坐在家里就能挣到钱。”王鑫喜悦地说。“村民经常会把家里的笨鸡蛋、土豆干、大鹅、公鸡等农特产品拿到我这儿,让我帮忙代卖,效果都很不错。”任佳说。 农村电商全县推行 目前,电子商务进农村是伊通满族自治县正在全力推进的项目,以吉林指尖上的财富商贸有限公司,也是伊通满族自治县本地第一家电子商务平台为运营商,在资源整合、人员培训、物流体系建设等方面负责具体事宜,聚集农产品上行和工业品下行两大功能。重点打造互联网+三农、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流通、互联网+服务、互联网+创业五大模块,指尖上的财富电商平台、三农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党员远程教育平台、便民信息综合服务平台齐头并进,打造电子商务伊通模式。 “我们为每位惠民服务站的站长免费提供价值22000元的设备,并且全程免费培训,在各村屯当地的超市、村部、合作社进行设点,站长以双向流通的方式服务农民,从中赚取服务费和差价。”吉林指尖上的财富商贸有限公司经理邵珠峰说,在2016年元旦前,计划建设120家惠民服务站,在2016年6月30日前,计划全县187个村屯的惠民服务站全部落地开花。“按照我们的设想,电子商务进农村项目完成后无疑会对县域经济和农民创收有很大的推动作用。”邵珠峰说。( 责任编辑:李铁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