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深秋,辛苦一年的农民正在收获自己的辛勤果实,各家各户院子里摞起来的苞米堆告诉我们,秋收工作已经进入尾声。在前郭县吉拉吐乡扎罕布勒格村,大型农机具的轰鸣声、无人机升空盘旋的破风声仍旧隆隆作响,走近一看,一条条干净、顺畅、整齐的田垄已经完成整理,附近的村民看着在田里作业的新机器啧啧称奇。
“今年,作为黑土地保护项目中一项重要内容,县里大面积推广秸秆还田政策。这是我们合作社新购进的联合整地一体机,秸秆粉碎、翻压还田一次性完成。那边的无人机是专门喷施腐熟剂的,无人机喷施后,一体机进地作业,快的话一天能完成10公顷左右。”扎罕布勒格村党支部书记、富村种植养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兴国一边指挥一体机作业,一边对附近好奇的村民介绍着。
今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吉林时指出:“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把黑土地这个‘耕地中的大熊猫’保护好、利用好,使之永远造福人民。”近两年来,前郭县委、县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全力打好民族、绿色、旅游“三张牌”,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的方针,从保护和治理修复黑土地入手,强化土壤污染管控,大力推广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技术,坚决做好黑土地保护利用这篇大文章。
“看着是挺好、挺干净的,但是埋在土里的秸秆碎叶和碎段能都腐烂么?”有村民问道。
“可以,我们先用无人机喷施腐熟剂,整地一体机的作业深度能达到25厘米至30厘米。预计到明年的6月份左右,秸秆碎叶和碎段就能全部腐烂,转化为有机质,进而促进大田玉米的生长,解决‘土变瘦了、土变硬了、土变薄了’等问题。”李兴国耐心解答。
“旱田的玉米秸秆能还田,那我们水田稻草能不能还田?”闻讯赶来的几位水田种植户急着问道。
“当然可以,今年咱们县里出台的政策也对水田稻草还田提出了具体要求,第一种模式就是用带茎秆切碎和抛撒装置联合收割机,控制稻秆粉碎长度在10厘米以下,均匀覆盖于地表,施入促进秸秆腐烂的有益微生物菌剂,进行深翻,深度15厘米至18厘米,将秸秆深翻至土层以下。没有切碎还田装置的联合收割机要用粉碎抛撒机完成粉碎抛洒,再进行深翻。另一种模式就是留茬高度在20厘米至25厘米以上,秸秆离田。施入促进秸秆腐烂的有益微生物菌剂,然后进行深翻,深度在15厘米至18厘米。”李兴国详细介绍。
“保护黑土地是我县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精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需要,旨在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来到现场查看作业进度的前郭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前郭县自2018年开始在全县开展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工作,到目前为止,通过项目的实施,黑土耕层变厚,黑土地更有劲儿了。2019年,前郭县实施了16万亩的秸秆还田,不仅减轻了秸秆禁烧压力,防止了焚烧秸秆对环境的污染,而且通过项目实施,土地规模化集中式作业,降低了作业费用,增加了黑土地的地力,提高了项目区的粮食产量,农户节本增收。项目的实施,使农民得到了实惠,对黑土地保护利用起到了以点带面的示范推广作用,为黑土地保护利用技术推广打下了坚实基础。
据吉拉吐乡分管农业的副乡长陈洪军介绍,吉拉吐乡总耕地面积4734公顷,目前已全面收割完毕。今年,前郭县决定在全县范围内的公铁沿线两侧600米范围内实施秸秆还田工作,吉拉吐乡经过认真细致排查,确定全乡黑土地保护总面积为724.05公顷。其中,水田全量还田513.18公顷、旱田全量还田210.87公顷,计划在今年11月10日前全部完成还田作业。“黑土地是咱们东北的特有资源,是保障东北粮食产量的关键所在,保护好黑土地是我们应尽的义务,更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民生工程。我们一定会贯彻落实好上级政府的决策部署,把黑土地保护、秸秆还田工作做实做细。”陈洪军说。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