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加大扬尘污染防治力度。对市区内全部建筑工地,严格按照“六个百分百”要求进行综合整治,同步实现渣土运输、物料堆放可追溯。城区主要道路机械化清扫率由2017年85.6%提升至90%,年底前可达100%。 与此同时,全市新建柴油货车黑烟抓拍装置10套,进一步提高机动车污染防治非现场执法能力;市生态环境局联合公安、交通、住建部门开展柴油货车及非道路移动机械路检路查工作,累计抽测柴油货车47200余台次,抽检合格率95%以上;公安部门牵头市商务局、市生态环境局和市应急管理局联合查处并依法取缔黑加油点12处,刑事拘留2人,行政拘留10人。 近年来,我市深入落实河湖长制,加大河湖整治工作力度,坚决打击乱堆、乱采、乱占、乱建、超标排污、违法养殖等非法行为,建立健全“防反弹”长效机制,杜绝新的“四乱”问题发生,推动河长制工作从“有名”到“有实”转变。 为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实现精准化治理污染,我市开展“百日会战”等专项行动,全面部署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工作,促进水环境质量改善。 实施“千吨万人”农村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划工作。全市各县(市、区)农村集中式水源地区划均已获批通过,前郭、扶余、长岭、乾安农村分散式水源地保护已完成划定范围批复,努力推进全市从安全供水向优质供水转变。 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34个(涉及查干湖6个)水体专项治理和水质提升工程台账;完成108个入河排污口“一口一策”整治;354户加油站全部完成地下油罐防渗改造。 全市共划定禁养区775个,禁养区内的72户规模养殖场,已全部完成搬迁关停。全市规模化养殖小区(场)共688户,已完成污染防治设施配建620户,规模化畜禽养殖小区(场)粪污综合利用率为91.46%,污染防治设施配建率达92.5%,分别超过国家要求18个和12个百分点。 作为吉林西部粮仓,打好黑土保卫战是我市保障粮食安全、农民增收和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要求。 在加快推进“土十条”各项工作过程中,我市实行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制,将土壤污染防治目标任务进行分解,与各县(市、区)政府、重点监管企业签订土壤污染防治目标责任书。完成农用地详查点位核实,并已开通土壤环境信息管理平台系统。编制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实施方案,开展重点监管企业自行监测,现已完成全市土壤环境重点监管企业名单,并公开发布。 着力推动重金属超标排查。按照农用地土壤环境类别质量划定成果,我市组织前郭县、扶余市开展重金属超标点位5公里范围内排放源排查工作。 重点控制查干湖农业面源污染,全面加强查干湖周边农业生产宣传,引导农业种植向绿色有机产品转型,鼓励农户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不断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做到收转运全覆盖、无死角,确保年底前90%以上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 冰封雪飘,享誉中外的冬捕盛景将再次在查干湖景区上演。今年,随着创建国家5A级景区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蝶变中的查干湖每天都给人带来惊喜。 近年来,我市扎实推动查干湖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切实擦好擦亮查干湖这块“金字招牌”。吉林西部供水“河湖连通”工程松原市圣湖生态补水项目稳步推进。去年,共投入2.2亿元用于规划设计、可研编制和项目建设,拆除影响生态环境的建筑1.6万平方米,建成运行南北景区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压缩站,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加快湿地综合治理,2018年至2019年开展的系列破坏侵占湿地专项行动进行“回头看”,对全市破坏侵占湿地等问题进行全面清理。 大力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还湿等生态工程,全力开展百万亩大造林行动,在2019年造林绿化51万亩基础上,2020年确保完成造林绿化50万亩以上。 建立健全执法联动机制,畅通群众监督举报渠道,严厉打击毁林行为,对违法开垦、采砂、取土等情况进行全面清理。 今年是污染防治攻坚战决胜之年,现在正是“百米冲刺”之时,我市将与国家、省污染防治攻坚战确定的目标任务、污染防治攻坚成效考核要求全面对标对表,紧盯制约各项目标和任务顺利完成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全面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