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金得胜陀颂碑是金代第五帝世宗完颜雍为追记其祖父金太祖女真族杰出首领完颜阿骨打在此聚族民誓师反辽并终于灭辽立金的功业而立。石碑结构由首、身、座三部分组成。碑首高79厘米,宽100厘米,厚38厘米,碑首浮雕四条蟠龙,龙身相交,龙首向下,龙目圆睁,龙须生动,纤毫毕露,栩栩如生。正面龙身盘曲间留额心,镌刻“大金得胜陀颂”六个篆体字。碑身高177厘米,宽85厘米,厚31厘米,碑身左右边缘阴刻忍冬草纹饰,正面刻有汉字碑文815厘米字,背面刻有女真大字碑文1500余字;碑座为龟趺,长160厘米,高72厘米,宽97厘米。石碑全高为328厘米。

大金得胜陀颂碑石碑身
附:汉字碑文(原文为竖书繁体字、无标点,为阅读方便,改为横书、简体字,并加标点) 大金得胜陀颂并序 奉政大夫充翰林修撰同知制诰兼太常博士骁骑尉赐鲱鱼袋臣赵可奉敕撰 儒林郎咸平府清安县令武骑尉赐鲱鱼袋臣孙侯奉敕书丹 承直郎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充国史院编修官云骑尉赐鲱鱼袋臣党怀英奉敕篆额 得胜陀,太祖武元皇帝誓师之地也。臣谨按《实录》及“睿德神功”,碑云:太祖率军渡涞流水,命诸路军毕会,太祖先据高阜,国相撒改与众仰望,圣质如乔松之高,所乘赭白马亦如岗阜之大。太祖顾视撒改等人马,高大亦悉异常。太祖曰:“此殆吉祥,天地协应吾军胜敌之验也!诸君观此,正当戳力同心。若大事克成,复会与此,当酹而名之!”后以是名赐其地云。时又以禳桧之法行于军中,诸军介而序立,战士光浮万里之程,胜敌刻日,其兆复见焉。 大定甲辰岁,鸾辂东巡,驻跸上都,思武元缔构之难,尽孝孙光昭之道。始也,命新神御,以严穆穆之容;既又俾刊贞石,以赞晖晖之业。而孝思不忘念所,以张闳休而扬伟迹者,盖有加而无已也。 明年夏四月,诏以得胜陀事访地相府,谓宜如何?相府订于礼官,礼官以为昔唐玄宗幸太原,尝有“起义堂颂”过上党,有“旧宫述圣颂”。今若仿此,刻颂建宇以彰圣迹,于义为允。相府以闻,制曰:“可。” 臣可方以文字待罪禁林,然则颂成功,美形容,臣之职也。敢再拜稽首而献文曰: 辽季失道,腥闻于天。乃眷东顾,实生武元。 皇矣我祖,受天之祜。恭行天罚,布昭圣武。 有卷者阿,望之陂陀。爱整其旅,各称尔戈。 诸道之兵,亦集其下。大巡六师,告以神祸。 明明之令,如霆如雷。桓桓之士,如熊如罴。 先是太祖,首登高阜。灵贶自天,事骇观睹。 人仰圣质,凛如乔松。其所乘马,岗阜穹崇。 帝视左右,人马亦异。曰此美征,胜敌之瑞。 诸君设教,易经著辞。厌胜之法,自古有之。 我军如云,戈甲相属。神火焰焰,光浮万烛。 天有显道,厥类惟彰。国家将兴,必有祯祥。 周武戎衣,火流王屋。汉高历剑,素灵夜哭。 受命之符,孰云非贞。咄彼宗元,遂诬尚明。 得胜之祥,如日杲杲。至金遗老,畴弗乐道。 圣今天子,武元神孙。化被朔南,德侔羲轩。 眷言旧邦,六飞戾止。六飞戾止,江山良是。 念我烈祖,开创之勤。风栉雨沐,用集大勋。 圣容既新,圣功即高。永克厥志,以为未也。 惟此得胜,我祖所名。诏以其事,载诸颂声。 方王有声,橘骏有声。润录祖业,惟时圣明。 帝王之符,千载合契。配姬舆刘,诏于万世。 大定二十五年七月二十八日立石

当年金太祖完颜阿骨打揭起反辽旗帜,选择此地兴兵聚将,可谓适地得之便,择良境而成业,一代英主,胸怀远见,暂不为言。石碑坐落处四周约为三十平方公里之平原,一片沼泽,蔓草丛生,水草丰盛,西北两面有高达五十米的弓形断崖所环抱之天然屏障,北临松花江,东据拉林河,凭江河之险阴。尤其此地恰是辽与女真部落边境接壤处,南临辽之黄龙府(今农安)六十公里,间隔松花江天险,西距辽之北方边陲重镇宁江州(为今伯都讷乡所在地)仅百余里之遥,大军西出,进可迅击,退可稳守。并且此处可居高临下,操演兵马,在古代是一处良好的天然练兵基地。 现在凭地远眺,犹可想见当年,金戈铁马,枪戟林立,一呼群诺的雄伟誓师场面。 金世宗于大定二十五年(公元1185年)立碑,至今已有八百余年,两次折断,两次粘接复原。大金得胜陀颂碑虽屡遭创伤,但经过党和政府的多次保护维修,安然健在,保存完好。1987年被定为国家级重点保护文物。此稀世珍品,将长存后世,晶莹四射,永放光芒。

大金得胜亭
大金得胜亭。大金得胜亭占地面积144平方米,建筑面积331平方米,钢筋混凝土结构,三层八角,亭基为汉白玉须弥莲瓣座,直径12米,象征金代120年,九步台阶象征金代9代帝王。亭高25.92米,黄铜铸顶。游人可以从一层进入,直通亭顶,登高望远,一览保护区风光。 辽金历史陈列馆。辽金历史陈列馆与大金得胜亭紧紧相依。辽金历史陈列馆总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建筑面积900平方米,平面布局呈“工”字型,框架结构,为起脊歇山式仿古建筑。陈列馆的主要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完颜阿骨打誓师起义反辽的经过,主要展出辽金时期的生产工具、生活用品和军事装备如铁铧、铁犁、六耳铁锅、陶壶、陶罐、马刀、铠甲等。沙盘展示完颜阿骨打身骑白马,向众将士宣布“若大事克成,复会于此,当酹而名之”的场景。第二部分为湿地生态环境,以湿地保护区得天独厚的水域资源和草原环境为依托,采用声、光、电等现代科技手段对展示的鱼类、鸟类、兽类标本进行处理,是它们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使游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和和谐。第三部分展示今古扶余的民俗民风和传统文化,将征集到的老式犁杖、民族服饰等物品配以图片、照片和文字说明,它们将形象的向游人述说扶余这片热土上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 ( 责任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