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松原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松原
  地方资讯
税收惠民办实事 深化改革开新局 
市交通运输局:拧紧春耕生产“安全
加大排查力度 强化监管职责 我市
“网红”唤醒东北一座城
市公路客运站提升服务水平 保障安
我市首个在企业设立的干部教育培训
强化防火意识 提升防火能力 我市
全力守牢防汛防台风“安全阀”
 
  节约行动
乾安县秸秆禁烧变废为宝 保护环境
吉林油田超额完成2018年油气产
在中国有必要设立“减少浪费日”
节约网,坚持节约再出征
2018长春资源节约论坛成功召开
明日请为地球熄灯一小时
我市去年用水17亿立方米
李晓群:让节约不再是口号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历史记忆    
关东志博舞
时间:2016-2-3  来源:松原文化网  
  一个流传千年的祭祀舞蹈
  
  历史上,郭尔罗斯博舞深受人们的喜欢,也受到了民间艺人和研究者的好评。它有自身无可估量的存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
  
  科研价值:郭尔罗斯“博”活动是蒙古族最为古老的原生态民间信仰,是研究蒙古族萨满祭祀的最好版体,其舞蹈更是研究古代北方少数民族舞蹈发展历程的珍贵资料。博舞在蒙古民族的文化中有重要价值,但博舞的研究现状却不尽如人意,目前,博舞研究大多还停留在静态的形态分析,而缺少充分的历史研究和社会文化研究,这种静态的分析忽视了博舞的象征意义及其规范生活世界的功能,也淡化了博舞的复杂性和历史过程中的丰富性。我们要从文化多元化的角度重新梳理郭尔罗斯博舞的历史流传及与其他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要从历史和现实两个角度,系统地了解郭尔罗斯蒙古族博舞历史特征与独特的命运。这样才能更好地挖掘、继承博舞艺术,更好地传承萨满文化,为现代文化服务。
  
  艺术价值:“博”的舞蹈动作,对安代舞、盅碗舞等民族舞蹈产生了深远影响,是研究蒙古族民俗文化的丰富素材,对乌力格尔、好来宝、民歌等蒙古族民族文化艺术的传承、发展具有特殊价值。如今,具有现代特色的各类大型文体活动,特别是大型民族舞蹈,许多都借鉴了流传近千年的“博”的舞蹈动作。
  
  只有过了“九关”,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博”。因为各地传承和风俗不同,这“九关”也有变化。“九关”主要是:
  
  第一关:赤脚踩烧红的铁铧;第二关:用手摸烧红的铁圈;第三关:吃火炭:第四关:牙齿咬烧红的烙铁;第五关:赤脚踩钉板;第六关:赤脚踩铡刀;第七关:在摆动的木棍之间跳跃;第八关:脚踏水中的浮板不沉;第九关:油锅捞钱。
  
  在历史悠久的查干湖冬捕祭湖仪式上,在成吉思汗公园巨大的雕塑下,在查干花镇古老的“神树”旁,在偏远农家的小院里,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的舞台上……神秘的蒙古族博舞,带着神奇的韵律,承载着蒙古族悠久的祭祀文化,展示着人与自然最原生态的交流。
  
  在前郭县查干花镇,47岁的农民鲍玉芳(上图)是前郭县博祭天仪式和博舞的传承人之一。她家里有三公顷地,还养了一些羊。平时,她和乡亲们一样生活、串门、聊天,有祭祀活动的时候,她就会手持神鼓、带上神盔、穿上法裙,成为一名可以为人驱除病魔的萨满。在前郭尔罗斯,人们把男萨满称为“博”,女萨满称为“亦都干”“奥德干”,其活动称为行博。行博过程中的舞蹈就是博舞,这种古老的祭祀舞蹈至今已经流传千余年了。
  
  “我18岁那年先后拜了内蒙古两位‘博’为师,到了29岁就可以行博了。”鲍玉芳说。只有过了“九关”,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博”。因为各地传承和风俗不同,这“九关”也有变化。她通过的“九关”分别是:赤脚踩烧红的铁铧、用手摸烧红的铁圈、吃火炭、牙齿咬烧红的烙铁、赤脚踩钉板、赤脚踩铡刀、在摆动的木棍之间跳跃、脚踏水中的浮板不沉、油锅捞钱。
  
  在祭祀行博过程中,鲍玉芳是主博,负责舞蹈和唱词,她的丈夫是助手,负责音乐。“唱词是根据祭祀项目变化的,包括祭天、祭山水、祭敖包、求雨、治病等。”鲍玉芳说,唱词大致的内容都以赞美神灵、祈求吉祥为主。行博中,“博”用来驱除恶魔的铜人名叫“翁古达”。传说,唐太宗东征时,遇到大河,先后有1万名兵将淹死在水中。大军过河后,唐太宗就御赐这些兵将的亡灵为“翁古达”,其首领是浩布克泰。浩布克泰有三件法宝:第一件是两面蒙皮的红鼓,这是他的坐骑。第二件是64条飘带缀成的“好日麦博其”(法裙),穿上它就能飞。第三件是18面铜镜,这是他的护身法器。他胆子大极了,什么都不怕。后来,喇嘛教传入郭尔罗斯,博古达喇嘛找到浩布克泰,想让他归顺,遭到浩布克泰的断然拒绝,于是,他们开始斗法。传说,浩布克泰用九九八十一个雷击佛爷喇嘛没赢;又用三座山压佛爷还没赢;浩布克泰飞上天,结果被佛爷喇嘛抛出去的“敖其尔”(法器)打了下来。浩布克泰只好归顺了佛爷。从此“博”的双面鼓成了单面鼓,64根飘带只剩下24条,18面铜镜只剩下9面。
  
  随着时代变迁、科学知识的普及、医疗条件的改善等原因,现在“博”作为一种宗教仪式的萨满活动几乎绝迹。但由于其舞蹈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而且从事萨满活动的传承者还会跳萨满舞蹈,因此,博舞被相对完整地保存下来,并多次在民俗活动、节日庆典的舞台上表演,尤其是查干湖冬捕祭湖醒网仪式上的博舞蔚为神奇、壮观。近年来,前郭县在舞台上表演的博舞主要由草原文化馆、民族歌舞传习中心等文艺团体根据民间萨满改编而成。2014年12月3日,吉林省前郭县申报的博舞项目还被列入国务院以国发〔2014〕59号文件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成为东北三省唯一入选的传统舞蹈类项目,吉林省入选的两个项目之一。
  
  作为博舞的传承人,鲍玉芳把行博作为一种民族文化进行传承发扬。她将传统博舞进行精简,跳一段让儿子用手机录一段,取其精华,最终编成了一段9分钟左右的舞蹈,包括祭拜、请神、迎神、神降、娱神、送神等部分。她积极参加社会组织的祭祀表演活动,并在自家院落里以文化活动方式教授徒弟,与内蒙古等地的“博”进行交流。现在她正计划书写一本回忆录,记录自己掌握的唱词和行博的经历等。“虽然我的文化水平不高,但是我有义务让古老神秘的‘博’文化传承下去。这是我的使命。”鲍玉芳说。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乾安节约网   长岭县节约网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节约网   扶余市节约网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