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6-2-3 来源:新浪博客——老头子的博客 |
何庆魁,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人,生于1948年,父亲老来得子,所以家中对何庆魁很是珍爱。曾经是松花江上的一名渔民,一打便是20年,后来任吉林省东辽县文化局创作室专职编剧,1992年辞职,从事剧本创作。1990年正式开始小品和影视剧创作。自1994年至今,已为中央电视台创作了整整10余部作品,其中获得6个一等奖、5个二等奖。 60年代在军队服役,在吉林省军区宣传队担任骨干。创作表演反映连队生活的曲艺作品。1969年退役,回到吉林省扶余县四马架乡大孤家子村务农并从事曲艺作品的创作与摸索,积累了大量的生活与创作素材。 庆魁虽然是农村人,但他只愿意做两件事:一是打鱼,二是写稿、投稿。 下乡知青张艳茹和庆魁育有两儿一女,五口之家,靠张艳茹一个女人种田,日子穷得不成样子。因为穷,更因为屡屡投稿总不见发表,何庆魁处境很艰难。1986年,随着知青返城政策的落实,张艳茹把庆魁和3个孩子都带回了扶余县城。当时她和老何一直都没有工作。每天凌晨,张艳茹就骑着自行车去郊外菜地上菜,她用两个大编织袋装满了菜,然后绑在自行车后架子上,推着步行十几里到菜市场叫卖,一家人的生计就靠一点点卖菜的小钱维持着。 何庆魁的命运出现转机是1989年,那时,高秀敏是扶余县民间艺术团的副团长,庆魁把《谁娶谁》剧本拿给她看。高秀敏认真看了庆魁的剧本,觉得剧本很好,就力排众议,亲自将这个剧本上演了。没想到,这个剧本竟然获得了当年全省文艺汇演一等奖。也正是因为这次成绩,1990年,邻近的东辽县文化局聘请何庆魁到戏剧创编室担任编剧,日子总算稍稍安定下来。 这时,张艳茹依然每天去市场卖菜,可何庆魁的创作一发不可收,连续写了好多个获奖剧本,直到1992年由他撰写、高秀敏主演的小品《包袱》在全国一举成名。 主要作品: 小品《红高粱模特队》获1997年春节联欢晚会二等奖 小品《卖拐》、《卖车》、《心病》、《送水》等分别获2001年、2002年、2003年和2004年春节联欢晚会一等奖 小品《就差钱》辽宁春晚 小品《捐助》赵本山、小沈阳、王小利、孙丽荣、于洋,2010年央视春晚 电视剧:刘老根1,圣水湖畔 高秀敏,1959年1月28日--2005年8月18日,吉林省扶余人,国家二级演员,著名小品演员。(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