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松原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松原
  地方资讯
税收惠民办实事 深化改革开新局 
市交通运输局:拧紧春耕生产“安全
加大排查力度 强化监管职责 我市
“网红”唤醒东北一座城
市公路客运站提升服务水平 保障安
我市首个在企业设立的干部教育培训
强化防火意识 提升防火能力 我市
全力守牢防汛防台风“安全阀”
 
  节约行动
乾安县秸秆禁烧变废为宝 保护环境
吉林油田超额完成2018年油气产
在中国有必要设立“减少浪费日”
节约网,坚持节约再出征
2018长春资源节约论坛成功召开
明日请为地球熄灯一小时
我市去年用水17亿立方米
李晓群:让节约不再是口号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趣闻传说    
夫余府宁江州伯都讷的今与昔
时间:2016-2-3  来源:松原文化网  
  伯都讷是个比较古老的地方,据考证,早在新石器时期,这里就有人类在生活。最早见于史书记载的便是在《竹书记年》中:“帝舜有虞氏二十五年,息慎氏来朝,贡弓矢。”这一段史书是说,在华夏的三皇(伏羲、女娲、神农)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舜)的第五位帝王时,东北地区的肃慎人,就向中原内地的舜帝朝贡过弓矢。
  
  在《史纪·五帝本纪》里载:“虞帝、南扶交趾——北山戎、发、息慎。”所说的山戎、发、息慎都是北方族人。息慎便是松嫩平原包括伯都讷的肃慎人。
  
  在一二松花江与嫩江汇合处,也就是伯都讷一带。古代称之为“北方大泽腹地”,行政在九州之外,八殥中黑水之地。在《山海经》里也有记载:“大山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之国。”东北肃慎人与中原内地朝廷的交往,一直持续到公元前十一世纪的西周。他们仍然进贡叫楛矢石砮的弓矢。周武王为了纪念这一事物,在箭杆上庄重地刻下了“肃慎氏之贡矢”六个字。
  
  秦汉时期,伯都讷地方的肃慎人改称挹娄。这时,由东胡族分化出来的乌桓和鲜卑族占领了这里。后来,他们的分枝慕容氏、段氏、宇文氏、拓跋氏、库娄奚也在这里统领和生活过。
  
  魏时的秽貊人是东夷人的一个分枝,后来又发展成两大族系——夫余人和高句丽人。这两大族系建立的国家,占据东北以及伯都讷地方几百年。据《后汉书·夫余传》记载:“夫余国在玄菟北千里,南与高丽,东与邑娄,西与鲜卑接,北有弱水,地方千里……”据专家考证,夫余国的位置就在伯都讷宁江州这一带。有橐离国王子东明,在此地建立夫余国这一传说。
  
  公元237年,公孙氏败于魏,夫余国投魏。这时的夫余国已走向衰落,疆域的四至是:东至松花江流域,西至长岭,南至吉林,北至嫩江。公元410年,高句丽好太王战败夫余国,至使一部分北迁,一部分臣服后仍居此地。
  
  北魏太和17年(493年)夫余国被肃慎人的后代,挹娄改称的勿吉所灭,历时700余年的夫余国时代就此结束。伯都讷地方又一次回到了土著人肃慎后代勿吉的手里。当时勿吉人共分七部(粟末、伯咄、安车骨等)伯都讷地方为伯咄部所居住。
  
  隋唐时勿吉改称靺鞨,其中的黑水靺鞨居住在伯都讷地方。在《新唐书·黑水靺鞨传》卷219中记载:“黑水靺鞨居肃慎地,亦号挹娄,元魏时曰勿吉。直京师东北六千里,东濒海,西属突厥,南高句丽,北室韦……东曰伯咄部。”
  
  在《隋书·靺鞨传》中记载:“靺鞨,在高丽北,邑落俱有酋长,不相总一。凡有七种:一号粟末部,与高丽接,胜兵数千,多骁武,每寇高丽;其二曰伯咄部,在粟末之北,胜兵七千。”
  
  渤海国是靺鞨人创建的,伯都讷便是渤海国设置的夫余府。这里依靠松花江水路运输的优势,地方经济发展很快,是仅次于五京的二等都邑。所以,在历史典籍中,渤海国被称之为“海东盛国”。其中夫余府所占有的地理位置和所起到的经济作用,是至关重要的。
  
  伯都讷设置为宁江州,大约是在辽清宁四年。在《辽史》卷98中记载:“清宁四年,城鸭子,混同二水间。”也就是1058年——1061年之间设置的。当时称二松花江下游为鸭子河,一松花江上游为混同江。所以当时指的便是伯都讷。
  
  渤海国在926年被辽国所灭。以耶律阿保机为首的辽国,拔夫余灭渤海统一八大部落,建立大辽国。在《旧唐书·契丹传》卷199下中记载:“契丹居黄水之南(土拉河)黄龙之北,鲜卑之故地,在京五千三百里。东与高丽邻,西与奚国接,南至营州,北至室韦……地方二千里,……胜兵四万三千人,分为八大部。”
  
  在《新唐书·契丹传》卷219中记载:“契丹,本东胡种,其先为匈奴所破,保鲜卑山(大兴安岭)……逃黄水之南,黄龙之北。至元魏,自号曰契丹。”这一说是东胡的后代,而不是神农炎帝的后代。
  
  辽国初期,原来渤海伯咄部居住地,即伯都讷宁江州地方,归契丹之达鲁古部管辖。从五代后期起,黑水靺鞨改称女真。他们有的加入了契丹籍,称之为熟女真,还有一部分未入籍,称之为生女真。辽国为了防御生女真,便在伯都讷设置了宁江州,同时也有助于商业贸易和经济发展。
  
  辽国契丹人对女真各部的无情压榨和残酷剥夺,终于激起了以完颜阿骨打为首的起义反辽,于1114年首战宁江州以少胜多而告捷。辽天庆五年(1115年)完颜阿骨打称帝,创建金国。又经过11年的争战,在辽保大五年(1125年),辽天祚帝耶律延禧为金大将完颜娄室擒获,辽朝灭亡。金灭辽后,又于天庆五年(1127年)灭北宋。从此,在中国历史上,形成了金国与宋朝相对峙的局面。
  
  大金国的兴起和建立,是宁江州奠定了他们的反辽基础。首战宁江州大捷,也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绩典范,在军事史册上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金国的创建,也充分地彰显了伯都讷女真人的先祖,从肃慎人到挹娄、勿吉、靺鞨、渤海、这一路走来,既有繁荣昌盛,也有衰颓萎靡,既有独霸一方称雄立国,也有受制于人为奴为仆之时。但是,大金国的建立,足以鉴证松嫩平原上的土著肃慎人的睿智,坚定和不凡。后来创建大清朝的辽宁新宾建州女真人(满族)的祖先也是来自于这块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沃土上。
  
  在金章宗明昌六年(1195年)金国征服了蒙古弘吉剌惕忒里虎诺颜部。便把这个部中的郭尔罗斯纳仁汗部族,安置在了一二松花江与嫩江交汇处流域。于金章宗明昌七年,将纳仁汗的都城——伯都讷古城,命名为纳仁汗浩特。
  
  金宣宗元年(1213年),哈萨尔受命带领二十万大军,将迎战于克哩什·库卜克尔之地(齐齐哈尔一带)的纳仁汗收服。从元朝到明朝,郭尔罗斯纳仁汗部族,始终统领着这个区域。
  
  到了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哈萨尔第十四孙,奎蒙克塔斯哈剌带领十万部众东迁,建立了嫩科尔沁。他的孙子乌巴什,在一二松花江与嫩江交汇处两岸,建立了郭尔罗斯部。纳仁汗的郭尔罗斯便融入到了乌巴什的科尔沁郭尔罗斯。
  
  在后来,生活在伯都讷一带,纳仁汗的后代和部族,为了有区别,便自称卦勒察,而且还代表一个国家和部族,参加了与后金国努尔哈赤的“九部联军之战”。正是由于卦勒察人的这种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奋争精神,才使得清朝连续多次的对其进行征剿。
  
  清朝建立后,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设立伯都讷驿站,是吉林将军境内西部通往齐齐哈尔,嫩江城的重要通道。又在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在伯都讷南20里处建新城,名伯都讷新城。奉命添设伯都讷副都统,率八旗兵驻防,兼理锡伯、喀尔喀、巴尔虎、卦尔察等佐领,还有蒙古各户。伯都讷新城成为清初柳条边外七大军城之一。
  
  乾隆十二年(1747年)二月二日吉林厅派出伯都讷巡检,管理当地事务(包括今天的宁江区、扶余县、榆树市)。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改设理藩院委署主事,管理当地蒙古人事务。嘉庆十六年(1811年)改置伯都讷理事同知,兼管榆树屯。
  
  清代初期,实行了“京旗还屯”,从嘉庆二十三年起,至道光四年(1824年)才见诸行动。是年十一月伯都讷副都统奉旨,招民人,拨旗人(住京城的旗人,朝廷动员他们返回伯都讷老家务农)开发伯都讷围场边荒(欧李贡场),分八旗为左右两翼25屯,每屯安置京旗30户,以“治本于农务滋稼樯”八字为序号,每字各编为25号,总计200屯(以序号编屯名的地域,今多分布在蔡家沟乡、肖家乡、新安乡、新城局乡,还有榆树市一些乡镇)。
  
  这次由官署主持的大开荒,史称“新城屯荒”或“伯都讷屯田”。至道光七年(1827年)仅建成120屯,故改每旗为15号。但是,届期京旗到屯者不多,为避免垦地撂荒,吉林将军奏请变通政策,清廷同意120屯地照“荒价减半”,卖给开荒民人原主“永为恒产”。“移垦京旗”政策在伯都讷宣告失败,但却扩大了伯都讷民地面积,增加了民人户口和官府财税收入,伯都讷逐渐发展为吉林西部地区经济重镇。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吉林将军达桂奏请伯都讷厅升府,榆树屯升县。于次年,御批设立新城府,领榆树县。首任知府许光霞,光绪三十三年设署衙。1913年更名新城县。又于1914年2月5日更名扶余县。

( 责任编辑:管理员 )
乾安节约网   长岭县节约网   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节约网   扶余市节约网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