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我叫陶佳勋,是洮南市草根爱心公益团队的一名队员。凝聚爱心,传递希望!今天我站在这里,代表草根爱心公益团队作表态发言,感到无比的高兴和自豪。我发言的题目是《爱的集结号》。 我们洮南市草根爱心公益团队成立于2011年7月,由退伍军人侯锋牵头组建,我们的成员有工人、农民、商人、公务员、学生等不同职业、不同年龄段的成员300多人。两年多来,我们遵循“雪中送炭、量力而为”的原则,精准的定位扶助对象,聚集最大的能量帮助需要帮助的人,用一棵棵草根的力量汇聚了一股股爱的河流。 团队的创始人侯锋原在沈阳工作,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时,他自费购买了物资,赶往汶川开始了紧张的救援工作。期间,一些义工团队整齐的队伍、完善的流程、丰富的经验,使他心中渐渐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 2011年7月1日,在侯锋的倡议和组织下,洮南市草根爱心公益团队成立了,侯锋也完成了化茧成蝶的华丽转身,由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人们都说:“万事开头难”。建队伊始团队仅有成员12人,大家虽志同道合,但对于心心向往的公益事业并没有明确的目标。经过在公益QQ群里商讨之后,大家终于决定以义务献血为开场。当3800CC鲜血装满一个个血袋的时候,队友们的心贴得更近了。 2011年10月,经过我们的实地踏查和走访,了解到有一些家庭非常贫困,几乎连供暖、做饭的燃料都无着落。我们很快拟定出《暖冬行动方案》,把“更换一盏节能灯、安装一个保暖门帘、送去一车植物秸秆”确立为本次暖冬行动的主题。团队成员分成6个组在全市进行拉网式排查,最终确定30余户特别贫困的孤寡、残障家庭作为扶助对象。大家出资购买并安装了保暖门帘、修整门窗、钉塑料布。为了让贫困家庭既能节省电费开支,又能过上亮堂堂的日子,卖灯具的队员袁淑坤免费提供了优质节能灯泡,并亲手为他们更换。在灯亮起来的一刹那,听到残障儿童的欢呼声、看到孤寡老人们的笑脸,大家感受到了不仅仅是一盏灯带来的光明,而是爱的火苗唤起了人们心中久违的感动!女队员栾波、王海霞、墨菊,不怕脏、不怕累,洗被子、擦玻璃、归整杂物,如同在自己家做家务一样。 由于团队是民间组织,成员的经济条件都十分有限,为了给老人们搞到烧柴,大家集体到野外割苞米秆、捡树枝。我们有车的出车,有力的出力,有钱的出钱,在拾柴的过程中,王勇被锋利的镰刀划破了裤子和小腿,小志被带刺的秸秆扎破了手,金子被毛茸茸的干柴划破了脸,鲜血流了出来。受伤的队员经过简单的处理后,又投入到劳动中。劳动的间歇,我们自带午餐,饭后还有即兴的小节目表演。大家笑着、唱着,每个人心里都像那柴草车一样,收获都是满满的。当我们将一车大块煤送到帮扶户郑大爷家中时,郑大爷一定要与我们合个影。当侯锋把放大的照片送到郑大爷手中时,他欣喜的将照片挂在了家里最显眼的墙上,说:“天天儿看着你们,我就有活下去的信心啊!”全场的人都哽咽了。从这以后,队员们轮流去陪郑大爷聊天,帮他做些家务,这个家不再冷清。 如今,我们的团队已经走过了两个冬天,我们的暖冬行动也开展了两次,2013年春节前我们送出了队员自己包的2600多个爱心饺子,两次行动中仅米、面、油等就达5000余元。我们决心还要将这样的行动继续下去,让更多的人们冬天不再寒冷。 第一次大型活动的成功,更加激发了队员奉献爱心的热情。2012年初,我们的成员增加到了180多人。人气旺了、力量足了,有很多需要帮助的人主动找到了我们。 2012年3月,一个五口之家着实给团队出了一道前所未有的难题。洮南市富文街道居民张国英因为患脑瘤,已卧床7年,丈夫离家出走多年。14岁的儿子浩天为了照顾妈妈,学业时常中断。70多岁的老母亲为了给女儿翻身,致使胯骨严重扭伤,不能弯腰,走路吃力,靠服用镇痛片维持。姐姐打零工,姐夫没有工作,患有多种疾病。他们的住房是借的,靠低保维持生活。当我们接到他们的电话,他们已经断油半个月、米也基本没有了,烧柴仅剩一些苞米秆。队员们迅速行动,仅半天时间,米、面、油、鸡蛋、煤炭、学习用品、衣服、消毒液等就送到了张国英的家中。燃眉之急缓解了,但面对这样负担沉重的家庭,我们深感能力有限,看病的费用是一笔庞大的开支,怎么办?这个时候,队员们集思广益,很快就制订了一套改善家庭状况的方案。“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队员张海波为张国英的姐姐联系了环卫的工作,保障了一家人基本的生活需要。张国英的母亲在大家的悉心照料下,通过药物治疗渐渐能下地走路了,生活也基本能够自理。从那时起,队友们每星期一次电话沟通,每半个月一次慰问走访形成了常态。在我们的努力下,五口之家收到了我们及社会各界的捐款1万多元。张国英的姐姐每次打电话都激动不已。她说:“等将来浩天长大了,也要当志愿者,好帮助更多的人”,朴素的话语揭示了她对生活的感悟。 2012年6月,我们为白血病患者王继发举行了一次募捐活动。参加活动的队员中,年岁最大的王姨已到了花甲之年,年纪最小的悠悠小朋友不过九岁。活动中,大家站得腿疼了、脚肿了,晒得皮肤过敏了,说得嗓子干哑了、嘴唇爆皮了……队员小刘在加入团队之前除了喝酒就是打仗。可是他却说:“帮助人的感觉真好,心里踏实快乐,我要多多做好事,再也不混了”。通过群内捐款和向社会呼吁,为期3天的募捐活动共募集善款近3万元,解决了王继发的燃眉之急。 继王继发之后,我们还为白血病患者宁旭东募捐6400元、为血液病患者张莉募捐13000元;为洮北区洮河镇遭受火灾的老韩家募捐5000余元,并先后两次派代表慰问伤者;联合白城市瀚海爱心公益联盟为洮南市脑出血贫困患者于竹爽捐款3000元;为大学生王化伍筹集学费7000余元。每一次募捐,我们都能深刻体会到世间百态、人情冷暖,此情此景,我们内心更加坚定地要将爱的行动进行到底,为更多的人送去帮助,唤醒更多未泯的良知。 活力来自创新,活力来自与时俱进。随着团队的壮大,我们注重增加志愿服务内容,拓展志愿服务领域。2012年9月,洮南市第二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期间,我们协助公安交警维持会场秩序及清理会场卫生;2013年春节前夕,我们经过一个多月的精心准备,在政府礼堂为全市600多名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组织了一场新春慰问演出;今年“三•八”妇女节当天,全市环卫女工放假,我们自发组织起来清扫街道,我们的行动净化了城市,也温暖了人心。 除了一些有计划地组织公益活动外,常常还会有一些突发状况发生。2012年7月,洮南大雨频繁,我们十分担心那几户住在低矮土房的老人们,其中属李徐氏老奶奶家的房子最危险。7月28日傍晚,天气预报说夜间将有大到暴雨,侯锋冒雨到李奶奶家看房子,发现情况堪忧。于是电话调动可以出现场的队员,马上准备铁锹和水桶,就算贪黑也得将院子里的深水井掏出来。接到电话后,离得比较近的5名队友陆续赶到现场,首先把李奶奶转移到邻居家借宿,然后开始掏水、挖井。那时,雨下的正大,大家为了加快挖掘速度,甩掉雨衣,顶雨作业。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奋战,院子里的水没了,深水井也挖好了,满身的疲惫难掩大家内心的喜悦,有的队员把劳动时的照片发到QQ群里面分享,看到队员们劳动时滑稽的表情,所有的辛苦一下子就忘记了。 爱心传递正能量,火热情怀得到社会广泛认同。2012年7月4日,草根爱心公益团队在成立一周年的时刻,光荣地被洮南市志愿者协会正式授旗,大家不能忘记的是,当从协会领导手中接过旗帜时所有队员都高兴极了,大家都不约而同的说出这样一句话:咱们终于有家了! 有家了,更有谱了。在爱心帮扶计划实施方案上,我们团队研究出了一套针对贫困儿童的助学长远计划。以洮南九中一年四班张艺峰同学展开先例。14岁的张艺峰过早的失去了父亲,母亲脑血栓后遗症,只有拄拐才能行走,这个品学兼优的孩子瘦小的脊梁上一肩担学习、一肩挑家务,团队得知信息后,与车友会联合为孩子捐助3000多元,连同食品、衣物,一次性送到小艺峰的手中,并且成立小艺峰帮扶基金,计划以细水长流的帮扶方式,对其学习生活全面帮助。 向善的力量凝聚人心。如今我们已发展成员300多名。经过两年的运作,我们团队志愿服务工作已经步入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每次活动后,我们都要总结经验,查找不足,逐步完善。依据志愿者服务章程,对成员分工、组织机构、经费使用、团队活动等进行了详细规定。同时也在不断探索和借鉴其他公益团队的管理经验,确保我们的团队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在志愿服务活动中,侯锋被评为白城市十佳志愿者,有4人被评为洮南市优秀志愿者,2013年5月,我们团队被省文明委授予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每一名队员都在服务他人的奉献中磨砺了自身,在志愿行动中更懂得爱和成长。希望越来越多的人们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让我们的城市越来越温暖,越来越美丽。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