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5-11-5 来源:新华网吉林频道 作者:姜辉 刘杰 会权 |
有人说,用自己的左手温暖自己的右手是一种本能,而用自己的双手去温暖别人的双手,却是一种奉献。市中医院副院长崔国强医生就是这样一位时刻胸中装满大爱,把病人当亲人、把奉献当责任的好医生。 苦学技术,为了减少患者的病痛 崔国强是一位参加工作35年、1988年入党的老党员,他几十年如一日,在医院临床一线苦学技术,辛勤工作,技术上精益求精,在从事骨外科医疗工作中,待患者如亲人,展现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时代风采。工作中他时刻牢记“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神圣使命,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每当看到临床许多患者因缺乏有效治疗手段而贻误病情,或造成患者终生残疾,甚至失去了生命时,他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学习先进技术,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病痛。为此,他在组织的安排下,多次去各大医院进修深造,回来后勇于实践,反复钻研骨外医疗技术。为了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多少个日夜,他都是在办公室学习和患者的病床前度过的。累了他就在办公室躺一会儿,困了就用冷水洗洗脸,饿了吃点方便面。长期的勤奋和努力,使他熟练地掌握了骨科多项诊疗先进技术,为无数患者带来了福音,为医院骨科先进技术的推广作出了贡献。 爱岗敬业,与死神争夺鲜活的生命 多年来,崔国强在医疗实践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也掌握了高超的医疗技术,难能可贵的是他在工作中始终表现出的爱岗敬业精神。他不知疲倦地工作,几乎达到了忘我的程度,因而被同事们誉为“铁人”。他几十年工作在临床第一线,从来没有休过假,而且因抢救患者经常不能按时吃饭、睡觉,常常是刚进家门,又要返回病房,甚至要带病工作。 那是2014年9月的一天,凌晨两点多钟,崔国强刚回家就突然接到了医院急救中心的电话,说是有一位伤员肋骨骨折、股骨骨折、右小腿骨折,生命垂危。当时崔国强正发高烧39度,可他放下电话,立即赶到医院进行紧急手术。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奋力抢救,终于把一个鲜活的生命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崔国强这才感到浑身乏力,眼前发黑,几乎达到就要虚脱的程度。手术下来,病人家属见此情景,感动得握着崔国强的手,哽咽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在崔国强的医疗日志中,经常有他连续十几个小时做手术的记录。有一次因外科手术密集,崔国强连续3天3夜没有休息,当做完最后一台手术时,同事们都心疼地劝他:“你都50多岁的人了,还有高血压,再这样下去,早晚会累垮的!”崔国强是位职业医生,这些道理他心知肚明,可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让他无法停下工作的脚步,第二天一上班,大家又看到崔国强那忙碌的身影----因为他放心不下病人,病人也确实也离不开他…… 医德高尚,以言行大爱书写华美人生 多少年来,在医院重大事故、危重病人的抢救中总有崔国强的身影;多少年来,由于科室床位紧张,他就把自己的办公室一半腾出来,为患者随时加床----他的办公室既是诊室,又是病房;多少年来,连崔国强自己也记不清,他替多少病人垫付过医疗费用。前不久,一位农民工因骨折急需手术,因事发突然,陪护人员一时拿不出那么多的入院手术费。崔国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马上张罗2500元钱帮助患者预付了所需资金,使患者及时得到了救治。当病人家属赶到医院时,患者已手术完毕,并被平安地送回了病房…… 崔国强对同事、对患者都充满了爱心。对同事总是真诚相待,对病人总能表现出大爱情怀。在医院,同事间谁遇到困难,他都是不遗余力的去真诚相助,高尚的医德时刻影响感动着同事,为医院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他从不追逐名利,也没有豪言壮语,对事业充满热爱。他多次主动要求参加医院送医下乡医疗组,深入到农村巡诊,为困难群众免费开展手术。“病人就是亲人,病人家就是诊室”这是他常说的话、常做的事。他把“救死扶伤”当作自己的天职,在无影灯下、手术台前,用大爱谱写了共产党员的华美乐章。 35年的辛勤工作,使崔国强获得了很高的荣誉。他先后被省中医药管理局确认吉林省名中医,被吉林省总工会评为卫生系统岗位明星、新技术标兵,并获得了吉林省“五一”劳动奖章。( 责任编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