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6-3-9 来源:吉林日报 作者:姜忠孝 姜辉 王志伟 |
托起绿色致富梦——洮南市洮府乡增胜村籍万宏的故事
走进洮南市洮府乡增胜村,白雪皑皑的道路两旁最醒目的是一座座蔬菜大棚,让人切实感受到菜农的幸福生活。 增胜村位于洮南市近郊,长白公路从村子旁边穿行而过,这里土壤肥沃、水质优良,非常适合蔬菜生产。近年来,增胜村积极调整蔬菜种植产业结构,科学经营管理,以蔬菜产业带动其它产业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健康发展、良性循环的富民之路。这是因为村党支部书记、蔬菜产业协会会长籍万宏千方百计为百姓托起了绿色致富梦。 增胜村的蔬菜生产有着悠久的传统,但随着近年来市场的饱和,以家庭为基本单位的蔬菜生产已面临困境,市场竞争激烈直接影响了蔬菜价格和菜农的收入,传统蔬菜种植已优势不在。怎样带领菜农突破“瓶颈”,成为了摆在籍万宏面前的一道难题。 2003年,增胜村迎来了发展的契机。此时,洮南市辣椒产业刚刚起步,而辣椒生产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育苗。籍万宏结合本地发展蔬菜产业的基础和条件,看准机会,准备与“金塔”辣椒公司合作辣椒育苗生产。菜农思想保守,并不看好这样的新鲜事物。籍万宏带领村委会其他3名成员率先搞起了辣椒育苗。为确保育苗成功,他查阅了大量的科普书籍,虚心向技术人员请教,终于取得成功,并掌握了第一手技术资料。辣椒育苗每平方米收入在25元左右,要远远高于普通蔬菜种植的效益。看到这些,村民彻底改变了传统种植的保守思想,开始在自家耕地筹建大棚,与籍万宏一起发展辣椒育苗。资金有问题,籍万宏帮助联系资金,技术有问题,他负责提供技术。到2004年,增胜村有24户农民共30栋大棚发展辣椒育苗。当年,3个月育苗期收益210万元,每栋大棚收入达7000元。2014年,增胜村已发展到大棚570栋,面积达到223万平方米,年产值2000万,其中辣椒育苗收益900多万元。以增胜村辣椒育苗基地为中心,拉动洮府乡其他9个村发展辣椒育苗产业,每年,白城、通榆、松原、内蒙古、黑龙江等外地辣椒商贩纷纷来此委托育苗。辣椒育苗,成了菜农增收新的增长点。 2013年,增胜村成立蔬菜产业协会,蔬菜种植完全实现了科学高效的产业化管理模式,籍万宏当选会长。 每年的6月之后,辣椒育苗已经结束,籍万宏又在下个季节的蔬菜生产上做起了文章。在正确分析蔬菜产业未来发展走势后,他发现人们在追求高产、高效农产品的同时,更注重其品质,于是他又带领农民走优质安全无公害绿色蔬菜之路。 多年来,增胜村坚持政府引导和市场主导原则,以政策扶持为动力、以科技支撑为关键、以产品销售为重点、以增加收入为目标,绿色无公害发展之路越走越宽广,所生产的蔬菜竞相引来内蒙古、沈阳、上海商贩抢购,每年无公害蔬菜产值都在1000万元左右。2012年,籍万宏又申请在日光温室大棚内建户用沼气池项目,并请专业技术人员当面传授沼液、沼渣在大棚生产中的应用,每年每座沼气池可为一个300平方米日光温室提供优质沼液20立方米、沼渣8立方米做肥料,仅此一项每栋大棚可节约生产投入800元。目前,增胜村的沼气池已由最初的50座发展到260座,而且,沼气的利用不仅应用到了大棚蔬菜生产,更深深影响了百姓的生活,农民的做饭、取暖也都所需的燃料大多来自于沼气。如今的增胜村,绿色蔬菜生产已经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人均收入达到了1.8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籍万宏并没有自我满足、停滞不前,他正在带领增胜村村民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勾勒增胜村更加美好的蓝图。那就是以蔬菜产业为龙头,实现多产业共同发展道路。通过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大力发展奶牛产业和蛋鸡产业。目前,增胜村已建成标准化牧业小区和一个现代化机械榨奶站,奶牛养殖户100户,奶牛1500头,村民人均收入预计增加5000元。另外,力争三年内建设一个标准化蛋鸡养殖小区,蛋鸡养殖达到30万只,实现利润1000万元。增胜村在多产业共同发展的道路上率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天道酬勤。多年来,籍万宏相继获得“吉林省科普惠农新农村带头人”、“吉林省‘双百’基层农技协优秀领办人”、“洮南市能人治村标本”、“洮南市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个荣誉称号。他说:“为村里的百姓做点事是应该的,看到自己的家乡一天天富起来,心里高兴啊。” ( 责任编辑:孙立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