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洮南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洮南
  地方资讯
听老党员讲入党故事 不忘初心
洮南市气象局开展汛前区域站巡检工
洮南公安交巡警积极开展全国中小学
推进农村“厕所革命” 助力乡村振
名家引领 促教学素养提升
洮南市消防队举行农村空气开关发放
人防宣传教育进社区
市城管局全力做好防御台风工作
 
  节约行动
餐饮行业“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倡
石文博主持召开洮南市畜禽粪污资源
在中国有必要设立“减少浪费日”
节约网有自己的“减少浪费日”
节约网,坚持节约再出征
2018长春资源节约论坛成功召开
长春市启动2018年城市节水宣传
李晓群:让节约不再是口号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洮南好人    
李润波:厉行节约 变废为宝惠乡里
时间:2016-5-24  来源:东亚经贸新闻-吉和网  作者:朱晓云

原标题:洮南村民李润波将别人扔掉的废品捡回来改装成“宝”


李润波正在加工废品邱会宁供图


    李润波,吉林省洮南市那金镇那金村村民。他身体力行,坚持物尽其用,边收集旧物边手工改造,然后再提供给村民使用,既达到了物尽其用的目的又方便了乡里乡亲,既节约了资本又改善了周边环境。

    物尽其用废物变成“宝贝”

    李润波家住那金镇那金村西头,他家附近有个垃圾点,别人不要的废旧物件常扔在那里。一有时间,他就到垃圾点去转转,把能利用的废物都收回来。平时,无论在道路旁还是在垃圾筒上,只要发现有用的旧物他都捡起来。他把这些废物、旧物都装在他用旧大衣柜改装的“旧品利用柜”里。柜里有各种标准件、水暖件、电器件、玻璃片、镜片、自行车零件、废材料、废工具等等。有的他拿来直接做配件,有的成为给邻居修东西的材料,有的经他的手改造后还能做它用。邻居们缺东少西的时候,只要到李润波家准能找到称手的,甚至还能发现自己曾经丢弃的某个物件,现在却被当成“宝贝”存放在柜里。而当邻居们来借这些经李润波手工改造或者自己出钱更换零件的工具、配料时,李润波从不收任何费用,甚至还要亲自给安装上。起初,有人嘲笑李润波这样做不体面也不划算,可他不管这些,仍然修旧利废。他总说:“我们的资源有限,能节约点就不要浪费。”渐渐地,他的行为也带动了那金村村民,大家不再把家里的废品旧物扔掉,而是直接送到李润波家里。

    循环利用旧物也有大作用

    李润波总是不停地忙碌,为自己的家,为自己的邻居,为整个那金村的村民,他用他的废物“宝贝”们为大家创造了一个整洁、美丽的生活环境。一把做针线活的旧剪刀、剁菜的破菜刀、旧锯、旧铁锹,他拿来锄草,修剪村里过高的树墙、歪斜的大树、枯枝、冗枝,补植树木、花卉,维修庭院晾衣绳,设置树下休息长椅……在争创“全市文明村”活动中,他主动认领了自家附近的街道绿地,还是用他的废物“宝贝”们早晚拔草、浇花、捡拾垃圾,像照顾自家庭院一样悉心维护着村里的一草一木。他还把他的废物“宝贝”们分发给周围的邻居,带动他们一起共创优美环境。起初,有的群众不理解,说他多管闲事,他就耐心地告诉他们“绿地是大家的,我们都应该自觉保护”。时间久了,村民们也主动加入到整治和维护村屯环境的行动中。

    获得“吉林好人”标兵称号

    如今的那金村,用电已经得到普及,可是李润波家里做饭、烧水依然用玉米秆等,他说这样不仅节约用电还不会把农作物的枝叶浪费掉。出门办事,李润波经常步行或骑自行车,他说这样不仅节约能源还可以锻炼身体。

    李润波,以一个农民的朴实、勤俭和善良,用一点一滴的行动,向人们传授着“物尽其用”的“节约经”,传承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2015年,李润波以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品德获得了“吉林好人”标兵荣誉称号。2016年年初,李润波又获得了“第五届吉林省道德模范暨吉林好人2015年度人物”提名奖。

    ■短评

    他将别人眼中的废品改造成可用的工具,将资源节约利用起来,这本身就是造福子孙后代的行为。谁说“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日子已经过了时,这个勤俭节约的道理是永远不过时的。李润波虽然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但他的身上闪耀着的美的品德比金子还珍贵。愿这种美德在人们中间传播开来,传承下去。



( 责任编辑:吴海燕 )
白城节约网   洮南节约网   大安节约网   镇莱节约网   通榆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