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时节冰雪尚未消融,我市农民就积极投入到春耕备耕生产中。广大农民以市场为导向,以增加收入为目标,主动调整种植结构,用更绿色、更高效地生产,提供更能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农产品,成为农民的新追求。
备耕时节,二道江区铁厂镇三道沟村的50多位村民在村干部地带领下,来到通化县英额布镇四平村的温室大棚,实地参观了当地大叶芹等山野菜种植繁育,认真听取了当地农民的指导建议,让村民们对山野菜等特产栽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大伙希望今年通过种植结构的调整实现增产增收。三道沟村村民林红英说:“按老一套做法,一定是不行的,一定会被市场淘汰。参观参观还是有好处的。因为现在种玉米太便宜了,种子、化肥都很贵,像这样种植绿色蔬菜要是成功了,收益的的确确是非常大的。”
三道沟村的村民在忙参观,而在通化县英额布镇魏家村,村委会主任姜声罡却是忙出差,他计划去河北省安国中药材市场,寻找销售厂家,签订销售订单,以订单带动种植结构调整。
姜声罡介绍说:“土地转型是趋势,也是必然。拿村干部和镇政府领导来讲,都想土地转型,怎么发展其他产业,怎么才能致富。我们也是经常出去考察学习,我马上要去安国,现在药材市场大趋势挺好,看看药材这块能不能签一些订单。能不能卖出去和销售价格等方面老百姓都有顾虑,我提前谋划好,老百姓看完以后,心里踏实了,就会跟着干。”2017年,魏家村在精准扶贫的政策支持下建起了217亩的中药材种植基地,主要种植贝母、黄精、苍术等品种的中药材,经过近两年的种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不光是村里的贫困户有了收益,也让更多的农民看到了种植结构调整带来的好处。
这些只是我市种植结构调整的缩影,近年来,我市农业领域着力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模式。2018年,我市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基础上,大力发展绿色优质农作物。全市农作物播种总面积533万亩。种植经济作物70万亩,占到农作物的13%。绿色优质稻米种植面积达到90万亩,占水稻种植面积的65%。鲜食玉米种植面积达7万亩。
今年,我市将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科学规划农业产业布局,优化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推广绿色高效技术,推进特色产业发展,积极开展农业科技指导培训,为农业增产增效提供有力保障。 ( 责任编辑:马妍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