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通化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通化

  地方资讯
市直教育系统安全工作和疫情防控工
我市小学教学抽样评估调研活动圆满
通化旅游登陆2019中国中国--
通化县巾帼志愿者助力新时代文明实
不忘历史教训 珍爱幸福生话
省第二届中老年电视舞蹈大赛通化赛
我市首届红十字应急救护大赛举行
全市新增省科技小巨人企业17户
 
  节约行动
二道江区“借雨洗路”除尘节能两不
李晓群做客《我是长春人》
通化市举办节水宣传周活动
我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软环境建
东昌分局采取措施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冰箱新国标即将实施 倡导节能环保
我省推行企业名称全程电子化登记
省3a以上景区将一次换乘可达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智慧通化    
通化市公安局构建覆盖全警信息化建设应用新格局
时间:2016-2-6  来源:通化日报  

  原标题:市公安局推动信息化建设打造实效警务

  随着信息科技的迅猛发展,信息化已成为当代科技革命和社会变革的关键推动因素,其丰富内涵和多元结构深刻影响着公安工作的建设与发展。近年来,通化市公安局深化科技信息化手段应用,依托信息平台,综合运用网络资源,全面推进公安信息化建设工作,逐步构建起了覆盖全警的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新格局。
  
  为确保全市公安信息化工作的顺利推进,通化市公安局加大了对信息化建设的各项投入。全市共招录或选招信息化方面的人才120余人,开展各类信息化业务培训35次,共计2600余人参加,组织信息化应用技能考试13次,并建立起全市公安人才档案资料库,选拔评定骨干型人才83人,拔尖型人才41人。
  
  该局坚持“科技强警”理念,大力加强城市治安防控图像监控系统建设,进一步提高驾驭社会治安局势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化在治安管理中的作用。同时,该局构建了科技含量较高的软件系统作为安全保障,搭建计算机运维管理平台、安全管理工具,建成信息应用研判平台。东昌公安分局结合社区警务转型和刑事合成作战,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化装备保障,分局先后为派出所配齐了必需的武器警械、防护器材、通信设备等装备,并为每个派出所购置并配齐了移动办公系统,每名社区民警配备1部执法终端,强化制度保障,先后成功侦破了一批有影响的大案要案。
  
  建成了公安信息网运维管理平台,信息安全水平得到很大提高,新中心机房投入使用后,机房各系统运行环境得到全面改善。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功能将由原来的12项扩展为17项,全部实现网上录入、网上执法办案、网上行政管理。全市已建立覆盖派出所的视频会议系统、可视指挥系统等,配置了可实现3G图传和卫星通信的应急通信指挥车,实现了扁平化、可视化、智能化的警务指挥模式,实现了资源共享、统计分析、设备运维等功能,充分满足了实战的需要。
  
  通化市公安局着力打造通化公安信息化的“尖刀利器”,自主研发了3种警用无人机,研发项目已被省公安厅评为2014年“厅级科研和技术革新项目”。无人机参加巡航64次,现场救援3次,配合抓捕1次。圆满完成了全省“瀚海风暴1号”特警跨区域拉动演练、全省公安武警反恐维稳实战演练汇报会和2014东北蒙警务合作区公安特警跨区域拉动演练、全国警务装备展等任务,得到了公安部和省、市各级领导的肯定。“浑江号”无人机还参加了联合国利比里亚维和任务。2015年,全市公安机关将基础信息化建设置于公安工作战略性、先导性地位,扎实推进警务信息综合应用平台升级改造和信息资源服务平台建设,抓好治安信息管理综合应用平台,推动交通勤务从静态管控向智能动态管控转型。2016年,全市公安机关将继续把信息化培训作为重点,严控培训学时,严把考试关,确保每名民警都懂得信息化操作基本知识,培养一批信息化小专家、小教员,发挥重点示范作用和日常引领功能。全市公安机关以“信息化深度建设及应用年”为契机,更加注重将信息化手段融入合成作战体系。截至目前,全市公安机关通过信息化合成作战,抓获逃犯512人,命案破案率达百分之百,破获经济案件75起,挽回企业损失3700余万元,信息研判有效支持率达81.5%以上。



( 责任编辑:李铁民 )
梅河口市节约网   集安市节约网   通化县节约网   辉南县节约网   柳河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