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初,东来乡农业站2017年第一批赤眼蜂卡被陆续发到玉米种植户手中。初步统计,这批赤眼蜂卡将可挽回玉米损失64万公斤,全乡有效受益面积达到14284亩。
赤眼蜂为卵寄生蜂,在夏季玉米拔节期,可将卵产在玉米螟、粘虫等鳞翅目害虫的卵内,孵出的幼虫在害虫卵内寄生,使得害虫的卵不能孵化,从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通过赤眼蜂来防治玉米螟的这种“以虫治虫”生态防治技术,对于东来乡农民来说,不但不陌生,反而“乐在其中”。为了最大限度降低玉米螟的危害,近年来,每年的6月底至7月初,东来乡农业技术人员都会集中力量开展赤眼蜂投放工作,并按照各村玉米田占比,合理发放赤眼蜂卡。这种生态防治技术,有效提高了玉米产量及籽粒质量,不用农药除虫的玉米,吃起来更安全,销售利润也更丰厚。当地农业技术中心还向农民送上“红包”“福利”:赤眼蜂卡统一免费发放,农民不需要投入一分钱。细细算来,这种新技术节省了不少农药钱和下地功夫,农民只需在玉米叶片下面用牙签固定一小块赤眼蜂卡就可以完成除虫的全部流程,操作十分简单。利用赤眼蜂从害虫口中夺粮食代替传统的喷洒农药,还更加干净环保,有效改善了农业种植环境,每亩地还可挽回粮食45公斤,可谓一举多得。
为确保赤眼蜂防治玉米螟达到良好效果,乡农业站在发放蜂卡之后,还会陆续深入到各个村的田间地头,对广大农民进行指导,现场讲解赤眼蜂生物防治的重要意义、施放流程和技术要点。同时,技术人员将“以虫治虫”生态新技术与传统农药的老办法进行对比,利用农民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实际收入来“说话”,宣传生态文明、农业供给侧改革相关政策,鼓励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多生产绿色有机食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有效提高个人收入。 ( 责任编辑:张丽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