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通化县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通化县

  地方资讯
通化县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通化县开展“春风行动”助推就业创
通化县:创建特色小镇
通化县三棚林场荣获“全省先进良种
中宣部副部长梁言顺到我县调研农村
省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到通化县
县政协“新时代诗社”正式成立
通化县乡村振兴再添动力
 
  节约行动
大泉源乡开展“文明节俭过春节”活
李晓群做客《我是长春人》
我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软环境建
冰箱新国标即将实施 倡导节能环保
我省推行企业名称全程电子化登记
省3a以上景区将一次换乘可达
通化打造群众满意就业服务平台
省多部门首晒“三公经费”决算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历史记忆    
北方人的春节
时间:2016-1-27  来源:通化县政府网  
  要说过春节,从南到北,由西向东,还得说北方人最为讲究。至今,古时春节的许多风俗,还在北方保留着。
  
  一到腊月初八,北方人家家户户都要用五谷杂粮加上花生、栗子、红枣、核桃、莲子、果脯之类熬成一锅香甜稠粘的腊八粥。当然现在北方城市已很少有人做腊八粥,但吃腊八粥,还是人们过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小时候这一天,大人们将剥净的蒜瓣浸入醋瓶中,泡上20多天,准备除夕夜吃饺子时蘸着吃。
  
  过完腊八,离过年就越来越近了。北方民俗流传着:小子小子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里里拉拉二十三。腊月二十三,就是人们说的小年。到了这一天,过年的气氛已充盈大街小巷,置年货,卖年货,或许这是一年中买卖最兴隆的时候。祭灶,也是北方人,特别是北方农村必不可少的节目。“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是流传已久的民俗,现在更多的是人们图个吉利。二十三,送灶王,二十四,来扫房;二十五,糊窗户;二十六,炖大肉;二十七,宰公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贴春联;年三十,合家欢乐吃饺子。
  
  当然,民俗在北方,特别是农村,依然普遍,但对于城市里的人们,已逐渐淡化,但扫房、贴春联、年三十子夜吃饺子,是雷打不动,年年如此。到了除夕夜,过年或许才真正开始。这一天,一家老小,都会拎着年货到父母或爷爷奶奶家,每个人这一天都要穿上新衣服,回家包团圆饺子。子时进食,故称“交子”,谐音写为“饺子”。人们还把一枚洗净的铜币包进饺子里。这样,当合家团聚吃更岁饺子时,吃着包了铜币饺子的人,预示着新年发财,图个吉兆。
  
  守岁,也是北方人比较注重的,这一夜,忙碌一年的大人们坐在一起,玩玩麻将,打打牌,孩子们则提了个花灯笼,到外面放炮、放花。
  
  子时一过,晚辈要给长辈拜年,磕头,已成了孩子们向爷爷奶奶们索要压岁钱的礼节,一个愿给,一个愿磕,多少增添了节日的喜气和热闹。如果这年赶上大雪天,人们都认为这是个吉兆,瑞雪兆丰年!到了初一,拜年的人们开始多了起来,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它多被一些礼仪电话、传呼等所代替,而到人家拜年的人越来越少了。
  
  小时候的逛庙会,也渐渐在城市人的生活中减少,只有一些农村还保留着这个古老的民俗。但初二、初三回门,仍是北方人普遍遵守的规矩。
  
  破五,是北方人比较注重的一天,这一天,妇女不许做针线活儿,早晨用喜庆的鞭炮宣告初五的到来。
  
  现在初五也成了人们扭秧歌的日子,一到初五,城市的文化广场等地方,往往有秧歌比赛,其喜庆氛围,是一年中的极盛。这一天,休息的大人们都爱领着孩子到扭秧歌的地方凑凑热闹,喜庆气氛弥漫着整个城市。
  
  春节的喜庆,在正月十五这天达到最高潮。十五灯会,不仅是北方,在全国都是一样热闹。不同的是北方灯会,是冰灯。从而显得更加绚丽多彩,尤其以哈尔滨的冰灯为最。
  
  华灯初上,一个个冰雕似的建筑,灯火齐亮,其壮观场面,或许连天安门都比不上。放花,也是北方人在这一天的传统,那姹紫嫣红的礼花,把北方的夜色,装点得分外妖娆。
  
  耍正月,闹二月,里里拉拉到三月。这是在北方农村流传的一句顺口溜,这是过去过年的写照,现在,现代生活的高节奏,已不允许人们过多玩耍、休闲,十五一过,春节也就算过完了,新的忙碌的一年又开始了。

( 责任编辑:宣芮楠 )
通化市节约网   梅河口市节约网   集安市节约网   辉南县节约网   柳河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