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通榆县共有老旧小区163个,565栋,30912户,面积约285万平方米。由于建设年代久远、当年规划设计不够科学,而今走进这些小区,映入眼帘的大都是环境破败、杂乱无章、私搭乱建的场景,用“老、旧、乱”来说通榆的小区最恰当不过了。基础设施老化、楼梯道路破旧、各种建筑物杂乱无章,生活环境极差,安全隐患风险较大,居民生产生活受到严重影响。通榆县委、县政府以民生大局为重,在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将老旧小区改造这一重大民生举措提上重要议事议程,决定采取分步实施、稳步推进的办法,利用两年时间,对全县163个老旧小区进行全方位改造。2020年完成改造124个,占比76%,剩余39个小区在2021年改造完成。目前,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 一、组织保障,小区改造强力推进 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民生工程,在改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障碍,我们本着“将好事办好”的原则,以宣传为先导、以领导为保障、以专家做谋划,全力打好老旧小区改造这场硬仗,啃下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一是领导负责制。成立了以县委书记、县长为双组长,各位副县级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部门“一把手”为成员的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指挥部,下设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办公室,形成了“县级主官拿总、副职牵头、部门联动”的工作机制,整体上形成了“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责任保障体系。二是专家指挥制。聘请道路改造、管线铺设、质量监管等9个专家团队全程指挥、跟踪指导,以专业的角度谋划、指挥老旧小区改造,确保科学、高效、专业。将每个工程项目都制定出详细的时间表、规划出路线图,倒排工期,强力推进。三是宣传保障制。充分利用电视、广播和微信快手等新媒体进行宣传,为老旧小区改造营造了强大的舆论氛围,提供了积极的舆论导向,赢得了广大百姓的理解支持,形成了“人民城市人民建,建好城市为人民,我为城市建设做贡献”的良好舆论导向和正能量。 二、亮点纷呈,小区改造各具特色 通榆是一个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的小城,地域的文化底蕴和百姓的文化素养非常浓厚,是被文化部命名的“中国现代民间绘画画乡”,拥有世界A级湿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向海,获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就有33项……这些为我们的城市发展、小区规划奠定了基础,我们坚持高端谋划,依托本地资源将文化元素融入老旧小区改造之中,打造出具有通榆特色的精品小区。根据小区不同文化底蕴,我们设计出了剪纸小区、养生健身小区、年画小区、党建小区、书法小区、鹤文化小区、尊老孝悌小区、文化小区、园林小区、童叟乐园小区10个风格各异的特色住宅小区。年画小区异彩纷呈、色彩明丽,仿佛置身于春节的喜庆之中;园林小区绿草如茵、莺飞燕舞,仿佛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书法小区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仿佛走进了文化的海洋……3月份在省住建厅组织的改造方案及“一区一案”评审会上,我县改造思路和做法得到省住建厅领导的充分肯定。我们还聘请了专业的规划设计团队对163个小区进行科学规划,合理划分标段,按照“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的原则,根据轻重缓急,分批分期进行改造。 三、多措并施,小区改造效果非凡 为实现小区改造整体效果的目标,让小区有足够的空间供居民生活娱乐,我们坚持“改造全方位、障碍全清除、质量全监督”的原则,确保改造一次性达到效果,全力打造生态宜居小区新环境。我们坚持做到由上到下、由里及外的全方位改造,坚决做到应改尽改。空中“蜘蛛网”全部消除、管道线缆老化的及时更换并全部入地、楼道重新粉刷、楼宇门全部更换、地面重新翻修、实现雨污分流等等。在改造过程中,我们坚持打好“三张牌”。一是打好去除障碍牌,首先对老旧小区改造的障碍进行清理,凡是有碍观瞻的、有安全隐患的建筑全部清除,是违建的坚决拆除,非违建有碍观瞻的依法进行征收,小区之间全部打通,去除围墙,确保通透。二是打好专家指导牌。投入140余万元聘请道路、给水、排管等行业专家,通过组建专家团队,随时跟踪研商,确定哪些应该更换、哪些不应该更换、哪些该怎么换、哪些换什么样,随时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各类矛盾问题。三是打好专班监管牌。以质量监督站为平台,通过聘请和抽调人员等方式,组建质量监督专班,采取划分小组、责任到区、兼顾全面等办法,巡回抽查检查现场监理人员履职尽责情况和工程施工质量情况,努力打造政府放心工程、群众满意工程,确保改造达到预期效果。( 责任编辑:马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