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5-12-26 来源:吉林日报 作者:白永智 |
在通榆县,有一位年过半百的回族企业家。他从一无所有,发展到现在年产值数千万的清真肉食加工储藏销售企业。可贵的是,在创业的过程中,他时刻不忘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以一颗善良的心,温暖了无数困难的人,赢得了人们的尊重和爱戴。 他叫马铁尧,现任通榆县清真肉食经销公司经理、通榆县工商联合会(商会)副主席、通榆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白城市第五届人大代表。 金秋十月,记者在通榆县见到了他。这位刚过50岁的回族汉子,虽身材高大,但脊背微驼。饱经沧桑的的脸上写满坚毅,一双大眼睛放出和善的光芒。 与许多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一样,马铁尧中学毕业后,经历了就业、下岗、再创业的过程。 1977年他到商业系统工作,1988年下岗。为了生活,他搞过运输,养过奶牛。正是那段养“黑白花”奶牛的经历,让他与清真食品行业结下了不解之缘。 那一年,为解决本县数千回民清真食品供应问题,县民族事务委员会请马铁尧出面,建立清真屠宰厂,吸纳20多名回族青年,并且在食品商店设立回民供应窗口,回民买肉难问题得以改善。 后来企业改制,马铁尧面向市场,独自扛起企业经营大旗,开始了创业的征程。 为了能让回民吃上放心肉,他自筹资金100万元创立了通榆县清真牛羊屠宰厂和清真肉食经营部,建起通榆县第一家能储藏100吨牛羊肉的私人冷库,并高薪从宁夏聘请来阿訇按伊斯兰教风俗全部活体屠宰牛羊,把最优质的肉品投放市场,得到了全县回民的认可。 为了进一步发展壮大清真肉食经销企业,他先从北京引进80万元资金,又自筹50余万元,成立了兴隆山镇兴京肉联厂,安排城镇下岗青年20余人再就业。2004年,他开办“西域马家庄饭店”,为回民提供方便,解决了通榆县回民无大型活动场所的问题。 多年来的诚信经营,使他在业界赢得了很高的口碑。他的清真肉食品远销河南、江苏、武汉、重庆等地,产品供不应求。 在困难群众需要帮助的时候,马铁尧总是毫不犹豫地伸出援手,奉献滚烫的心。 1998年,一场无情的洪水冲毁了回民村。面对无情的自然灾害,马铁尧没有犹豫观望,他雇船涉水,把价值近万元的米、面、粮油、蔬菜等物资送到回民兄弟手中。洪水过后,他又提供资金,帮助村民重建家园,帮助他们二次创业。在他的带动下,全村逐渐靠养殖业提高了收入,生活水平也得到改善。回族同胞没有忘记他的倾囊相助,为表达感激之情,他们精心制作了一块“情系穆民”的牌匾,送到马铁尧手中。 2009年,马铁尧先后出资4万元为林茂村贫困户徐波和李凤军购买了80只育肥羊,帮助他们摆脱贫困。他还无偿资助村民宋长青的儿子上学,并承诺孩子大学毕业前的所有费用都由他承担。 每逢年节他都会带着款物看望社区贫困家庭和敬老院的老人们,社区成立慈善救助站时,他也是忙前跑后帮着张罗。马铁尧做的好事不计其数,有人说他傻,他总是报以淡淡一笑,“我不仅是个商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 这些年来,这位时刻牢记宗旨的共产党员获得了许多荣誉:2003年,他被白城市委、市政府授予“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10年12月,他被白城市委、市政府评为“第二届白城市创业先锋”;2014年3月被通榆县关工委评为“最美五老”人员…… 记者手记 “我是一名商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这话说得真好。无论世事如何变化,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是永恒的。无论身份如何转变,马铁尧的心里时刻装着群众、想着群众,为人民谋利益、为百姓解忧愁的信念一直记挂心中,这就是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高尚情操!( 责任编辑:管理员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