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登亭赏榆
“不屈松柏劲,毋妒杨柳轻,百态黄榆韵,谁敢与争锋”。闻名遐迩的蒙古黄榆群在距县城约60公里的兴隆山黄榆观光区,这是一片被称为亚洲最大的蒙古黄榆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雕就了这片面积约50平方公里的榆林。千姿百态的蒙古黄榆树,粗壮的枝干,茂密的叶子,有的像古藤盘柱,有的如游龙过江,有的若霸王挥鞭,有的似八仙过海。踩着没脚的野草走进黄榆林,看着眼前这片浑然天成的榆树群,你定会感叹生命的顽强,那一颗颗或弯或直的赭色树干苍劲挺拔,墨绿的叶子层层叠叠地遮挡着炎炎烈日,阳光斑驳地照在地面,偶有一个修长的活物忽地不知道从何处钻了出来又迅速钻进浅露在地面的树根下面,“马舌头——”人们顿时兴奋的欢呼雀跃进来。郁郁葱葱的榆林深处,几座蓝白相间的蒙古包敞开了门欢迎远道的客人,于是好客的主人站在门外手持哈达唱起动听的酒歌,奶酒举起来了,哈达献上来了,悠扬的马头琴奏出了牧人真诚的祝愿,蒙古包内美丽的蒙古姑娘跳起来了优美的安代舞,主人的热情让客人不再拘谨,大家也不谦让,兴致勃勃的吃起了手把肉,烤全羊,原始而豪爽的待客方式,也让游人变得豪情满怀,人与大自然的和谐让游人享尽欢乐的同时体会到那份生命的壮美。 福佑众生古榆树 在通榆县瞻榆镇西南9公里的一座高出地面10余米的沙岗上,傲然挺立着一株远近闻名的古榆树,如同一顶巨大的华盖插在沙岗上,独树一帜,硕大无朋。据专家鉴定,这株古榆树已经有近400年的历史。古榆高约13米,主干直径1.1米。树冠蓬勃伸展,覆盖直径18米,粗大的主干分出5个巨大的支干,恰似巨臂上的5根手指,直刺云天,仿佛在向苍天诉说它的沧桑。一条条粗壮的树根裸露在外,象曲背弓身的长蛇巨蟒牢牢地盘踞在地上,有的甚至高出地面将近半米。古榆虽然年深日久,历尽人世浮沉,可它仍然根深叶盛、郁郁葱葱,生机勃勃。清末奉天省一道台来此处巡视,望见一株古榆树,诗兴大发,当即吟到“瞻榆修耒,望杏耕田”二句,原瞻榆县由此而得名。 关于古榆树的来历,有许多传说。相传古榆树有神灵,是一种神树。明朝皇帝朱元璋命冯胜为征虏大将军,率20万大军北上征讨北元大将纳哈出,纳哈出“弃金山巢穴,营于新泰州”时,曾在此扎营。还有人说,清朝皇帝康熙北巡时,曾在古榆树下歇息兵马,乘凉避暑。 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不再相信古榆树有神灵的传说了。但是古榆树成了人们心目中的一种寄托和情结。人们常常到此观赏、祭拜。就连远在外地的瞻榆人,只要重返故里,也都要到此瞻仰古树的风采,寄托着无限的情怀。 ( 责任编辑:孙立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