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吴禄贞(1880~1911)字绶卿,湖北省云梦县人,近代著名资产阶级革命家和爱国将领。 他少年时期即勤奋好学,锐意上进。1895年进湖北织布局做工。翌年入湖广总督张之洞军中当工程兵,旋被选派至湖北武备学堂习读。 1898年冬赴日本,入士官学校骑兵科,开始接受孙中山先生的民主革命思想,加入兴中会。1900年7月潜回国内,参加唐才常的自立军反清起义,失败后,经上海转赴日本继续求学。 1901年冬,吴禄贞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回国,在张之洞新军任学会处会办、营务处帮办,将弁学堂护军总教习等要职。利用职务之便,积极宣传民主主张。1903年至湖南长沙与黄兴、宋教仁、陈天华等人建立革命组织华兴会。1904年5月,奉命调至北京,任练兵处军学司训练科马队监督。1906年往陕、甘、新疆一带考察新军时,因微服往见陕甘总督升允,被罗织罪名撤职。 1907年7月,随新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去奉天,任军事参议。时值日本挑起“间岛问题”,妄图侵占延边,徐世昌派吴禄贞前往调查吉林边务。吴禄贞带领督练处科员周维桢、李恩荣和6名测绘生,至吉林查阅资料;复经敦化、延吉至珲春;再由珲春沿图们江岸西行,沿江源登上长白山。历时73天,行程2600余里,终于完成实地勘察任务。绘制出延吉地区第一张五十万分之一的界务专图,又历时4个月编辑10余万字的《调查延吉边务报告书》,以确凿的证据和翔实的历史资料,证明延吉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有力地驳斥日本关于“间岛问题”的谬论。 1907年8月19日,日本陆军中佐斋藤季治郎率军警非法入境,在龙井村设“朝鲜统监府间岛临时派出所”,斋藤任所长。正在进行界务调查的吴禄贞,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和严正威武的态度,同斋藤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涉,迫使骄横的斋藤不得不有所收敛。斋藤曾任日本士官学校教官,想以师生关系使吴禄贞就范,可是吴禄贞以民族利益为重,使斋藤诡计终不得逞,斋藤惊叹:“中国尚有人在,如吴禄贞者,不可轻也。” 1907年9月,清政府设吉林边务处,任吴禄贞为陆军正参领帮办吉林边务。10月,吴禄贞到延吉组建边务督办公署,建戍边楼。在延吉、珲春部署防军。在龙井村、和龙峪(今龙井市智新乡)等地设11个派办处,分理地方行政,同时监视日本宪兵分遣所的活动。派兵保护和龙峪分防经历衙门,并增调巡警百余名,维持秩序,稳定民心。 1907年7月,吴禄贞以边务督办公署名义,查封天宝山银矿,制止日本侵夺;在稽查处(今龙井市三合乡清水村)扣留日人吉见圆葳私运出境的矿砂;封闭彬松背森林,不许日人盗伐;取缔日本在延边非法设置的都社长及期行政区划,禁止掠夺农民土地。1908年2月,日本军宪在三合至龙井村90里的地段上,私钉木桩,将中国地名篡改为“间岛某某社”,吴禄贞闻知,派人连夜拨掉毁弃,并严正驳回斋藤的无理指责。 吴禄贞派人调查日本宪兵在龙井一带敲诈勒索、残害朝鲜族民众事件,向斋藤一伙提出抗议。张贴布告,揭露日本的侵略罪行。根据民众的控拆和强烈要求,逮捕日本非法设立的总社长、作恶多端的李羲英,驱逐反动的“一进会”头子金海龙,截回日本强行押解出境的我朝鲜族边民。经过吴禄贞两年多的交涉和抗争,日本被迫释放延吉厅总乡约(相当于乡长)玄德胜。 吴禄贞重视边疆建设,招工程兵一营专事修路,修筑了吉林经敦化、延吉至珲春,西至六道沟,西北至娘娘库(今安图县松江镇),东北至宁古塔(今黑龙江省宁安县)的道路,这是吉林省近代第二次开通道路。经东三省总督批准,他从边务经费中拨出专款办学,以开发民智。 1908年冬,吴禄贞奉调回京,任外务部吉林边务顾问。吴禄贞与周维桢撰写了《中朝界务长文节略》,1909年3月18日外务部即以此答复日本政府,逐条批驳了日本政府妄图改变中朝国界的所谓照会。 1909年初,清政府重新起用吴禄贞。5月,吴禄贞回延吉边务督办公署,任督办,建新军一镇(师),自兼镇统(师长),并在三道湾设屯田营,任革命党人柏文蔚为标统(团长)。吴禄贞还根据国际公法和中国法律确认:凡领有中国土地的朝鲜垦民,“其原有国籍应即声明取消,一切与华人无异”,完全拒绝了日本侵占中国领土的无理要求。吴禄贞在与日本交涉“间岛问题”上,捍卫了中国主权,但清政府却怀疑吴禄贞“有革命嫌疑”,以经费拮据为由,于1910年2月17日将延吉边务督办公署撤销,调吴禄贞回京,补授镶红旗蒙古副都统。1910年12月23日,又调任保定第六镇统制。 1911年10月,武昌起义爆发,吴禄贞率先响应,驻军交通枢纽石家庄,扣留清政府运往武汉前线的军火、粮食。复至山西组织燕晋联军,任都督兼总司令,做出三路大军夹攻北京,推翻清王朝的计划。当此紧要关头,吴禄贞却缺乏必要的革命警惕,11月7日被袁世凯派人刺杀于石家庄车站,时年32岁。 延边人民惊闻噩耗,莫不哀痛。中华民国建立,延吉各界人士在原延吉边务督办公署东南隅,建立“吴都护禄贞去思碑”,以示缅怀。( 责任编辑:孙立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