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资料图
据农业部估算,去年全国农产品网络交易额超过1000亿元。搭上互联网的顺风车,已经成为农民卖产品、创事业的好方法。为了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健康发展,近日,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推动农村电子商务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我省将大力推广“互联网+流通+服务”的电子商务模式,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关注一 建立健全农村电子商务网络体系 据悉,《意见》中提出了发展目标:到2020年,我省将在所有县(市)建成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和县域特色馆,在具备条件的行政村建成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基本形成科学务实的政策保障体系、功能完善的服务支撑体系、竞争规范的生态体系、多元统一的市场体系、开放融合的发展体系。 我省将以开犁网为主体,整合商务、农业、供销、邮政等农村电子商务发展资源,建设省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统一归集、统计分析等功能,推动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与省级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平台的对接,提高电子商务应用能力与水平。 同时,全面推进县域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点和地方特色馆建设。支持将具备条件的村级农家店、供销合作社基层网点、农村邮政局所、村邮乐购店、快递网点、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服务站等改造成具有农村电子商务功能的综合服务站点,实现县、乡、村的电子商务运营网络全覆盖。创新农村商业模式,整合“万村千乡”、信息进村入户、交通、邮政、供销合作社和商贸企业等现有渠道和资源,推动传统生产、经营主体转型升级,实现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关注二 鼓励开展生鲜农产品等电子商务业务 我省还将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供销合作社、扶贫龙头企业、残疾人扶贫基地等加强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应用,实现“三品一标”“名特优新”等相关农产品上网销售。 同时,充分发挥电子商务平台和“万村千乡”农资店、供销合作社农资连锁店、农村邮政局所、村邮乐购店、乡村快递网点、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服务站的作用,利用电子商务为农业生产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服务和销售化肥、种子、农药等生产资料,推动放心农资进农家,为农民提供优质、实惠、可追溯的农业生产资料。 另外,完善技术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发挥农资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技术优势,将农资研发、生产、销售与指导农业生产相结合,通过网络、手机等媒介提供及时、专业、便捷的农业专家服务,宣传、应用和推广农业最新科研成果。 鼓励农村电子商务企业与服务业企业、金融机构等加强合作,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在不断完善农民网络购物功能的基础上,逐步完善手机充值、票务代购、水电气费缴纳、农产品网络销售、小额取现、信用贷款、家电维修、养老、医疗、土地流转等功能。鼓励农村电子商务与社区电子商务融合发展,开展生鲜农产品“基地+社区直供”电子商务业务。鼓励发展乡村旅游和观光、休闲农业等个性化、体验式的农村电子商务。 关注三 培养农村电子商务带头人和实用型人才 我省将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农村电子商务百万英才计划”,在全省农村基层党组织中大力实施“远程教育助力电子商务进万村”活动,以返乡高校毕业生、返乡青年、大学生村官、农村青年、巾帼致富带头人、残疾人创业带头人、退伍军人等为重点,培养一批农村电子商务带头人和实用型人才。同时,支持电商、物流、商贸、金融、邮政、快递等各类社会资本加强合作,实现优势资源的对接与整合,参与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支持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创新和拓展涉农电子商务业务。 关注四 利用第三方平台推广我省农产品 吉林省将强化品牌意识、加大品牌培育力度,抢占农村电子商务发展的战略制高点。围绕以长白山人参、木耳、山野菜为重点的特色产品,以杂粮杂豆为重点的生态产品,以大米、特色玉米为重点的粮食产品,组织规模化收储和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加工、配送,完善追溯和质量认证体系,支持通过物联网和条形码、二维码溯源,鼓励开展“三品一标”等产品认证。 另外,突出吉林省农特产品地域目录、重点农产品加工企业目录和产品目录、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目录的指引作用。充分利用地方特色馆,在淘宝、京东等第三方平台大力开展营销推广活动,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农特产品品牌。 关注五 提升农村地区快递服务水平 该《意见》还提出,要加强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推进“快递下乡”工程,构建农产品快递网络,服务全省名优特产品产地直销、订单生产等农产品流通新模式,提升农村地区快递服务水平。 同时,积极整合邮政企业和快递物流企业资源,发挥邮政企业点多面广和普遍服务优势,支持乡(镇)邮政局(所)向快递企业开放平台。支持快递企业与符合条件的农村公路客运站加强合作,鼓励市(州)到县(市)和县(市)到乡(镇)的客运班车代运快件,健全小件快运服务体系,降低物流成本。 按照吉林省农特产品区域布局和产地市场建设规划,进一步优化集配仓储中心布局,推动第三方配送、共同配送在农村的发展,支持开展田头集货、产地预冷、冷藏保鲜、分级包装、冷链物流、运输车辆、集散仓储等设施建设改造,提高网销网购物资包裹的配送能力。 关注六 开展农村电子商务脱贫攻坚计划 我省将实施脱贫攻坚电子商务支持计划,在项目、资金和政策等方面优先支持贫困县(市)建设县域农村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在具备条件的村(屯)建设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鼓励引导异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和搬迁人口发展电子商务。 同时,提升贫困地区交通物流、网络通讯等发展水平,增强贫困地区利用电子商务创业、就业能力,推动贫困地区特色农副产品、旅游产品销售,增加贫困户收入。鼓励引导电子商务企业开辟贫困老区特色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与合作社、种养大户建立直采直供关系。发挥省级公共服务平台和“12316”“12582”等农业信息化平台的优势,为农村贫困人口提供无偿农业信息服务,提高农村贫困人口应用农业信息脱贫致富的能力。 ( 责任编辑:孙立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