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图们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图们

  地方资讯
图们市卫生健康局为全市重点优抚对
图们市新华街道开展“敬老孝老”系
图们市各小学开展少先队新队员入队
图们市石岘镇水南村首届“辣白菜”
图们市月宫街道开展纪念9.18缅
图们市举办庆祝建市55周年职工烹
图们市卫生健康局开展“世界母乳喂
图们市开展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暨就
 
  节约行动
图们市妇联厉行勤俭节约,拒绝餐饮
图们市向上街道开展 “如何使用公
李晓群做客《我是长春人》
图们开展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
我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软环境建
冰箱新国标即将实施 倡导节能环保
我省推行企业名称全程电子化登记
省3a以上景区将一次换乘可达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成果展示    
可溯源“微农场”闯出电商销售新路径
时间:2016-4-4  来源:延边网  作者:牛泽刚

  原标题:延边州“微农场”品牌蕴含大商机

  “我餐桌上的大米、青菜等食材出自哪里,生产者是谁,使用了什么肥料,有没有使用农药?我一清二楚,吃着放心。”长春市网友“骑上飞快的火车”对“微农场”的评价,道出了所有“小地主”们的感受。
  
  2014年,图们市石岘镇合鑫农民专业合作社、富岩养殖专业合作社、旭日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日新农牧有限公司及延边深山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联合建立延边聚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创建了“微农场”品牌,并注册“微农场”商标。他们把各专业合作社生产的绿色、健康、纯天然的优质农副产品进行资源整合,利用微信平台,建立微农场群发展消费者好友——“小地主”,进行市场开发和销售。“微农场”的生产、销售、售后环节完全透明,每种产品从生产到消费都能够查询到明确的身份标识,满足了现代农业体系中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的要求,闯出了电商销售农产品的新路径。
  
  2014年12月22日,记者在图们市长安镇富岩村看到,漫山的苹果梨树在白雪的衬托下,枝桠更显遒劲。图们市旭日农产品合作社理事长袁海滨告诉记者,2014年,合作社里的200棵苹果梨树通过“微农场”推出“私人订制”活动,每棵以600元的价格全部订购出去。电商平台不仅拓宽了苹果梨销售渠道,还让果农的收入翻了一番。
  
  果树“私人订制”,是“微农场”产品实现“可追溯”的一种尝试。按“微农场”要求,所有产品生长过程中全部采用有机肥,不施可残留农药。消费者在农场“认养”苹果梨树后成为“小地主”,当年树上结的苹果梨全部归“小地主”所有,且不管丰歉年,农场承诺每棵果树至少保证80公斤的收成。2014年订制了一棵果树尝到甜头的长春“小地主”赵克奇通过电话告诉记者,去年他收获了10箱苹果梨,亲戚朋友品尝后赞不绝口,于是又订了今年的果树。赵克奇说:“收获固然高兴,但更重要的是过程。节假日时,我可以带着老人和孩子,到农场看看自己的果树生长情况,给树施肥、浇水、捉虫,一家老小乐在其中。”
  
  富岩村村民周建信家有100棵果树,2014年拿出50棵果树尝试性地参与了微农场的“私人订制”活动。周建信说:“微农场这种销售模式解决了卖梨难,还防止了‘二道贩子’压等压价现象,提高了果农收入。”据图们市旭日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袁海斌介绍,2015年苹果梨“私人订制”活动目前正在进行中,预计第一批将订出500棵。
  
  图们市石岘镇合鑫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全省第一杏鲍菇种植大户,也加入了“微农场”。该合作社理事长刘海涛告诉记者,因为始终没有很好的产销对接平台,延边杏鲍菇行业一直存在“好产品卖不出好价钱”问题。通过“微农场”,他们栽培的食用菌实现了生产与消费的直接对接,销售效果十分可观。刘海涛说:“以前,我们生产的木耳都是直接散卖给小贩。许多小贩不按品质和等级收购,一味压价。现在通过‘微农场’销售,同等质的木耳每公斤价格提升了10元以上,而且销路非常好。”
  
  对“微农场”的发展前景,延边聚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喜信心十足。他说,延边还有很多专业合作社,希望通过‘微农场’平台和营销模式,整合延边本土优质农产品资源,打造统一的绿色、健康、安全‘微农场’品牌,让延边的农副产品走向全国。



( 责任编辑:李铁民 )
延边节约网   延吉市节约网   敦化市节约网   珲春市节约网   龙井市节约网   和龙节约网   汪清县节约网   安图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网   孩子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节约网产品网   节约方法网   浪费网   节约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