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6-4-20 来源:延边日报 作者:房华妹 |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明代散文家魏学洢在其传世名篇《核舟记》中的精彩描述让人们知道了桃核微雕的神奇与魅力。在图们市,也有这样一位民间核雕大师李臣,能在方寸桃核上雕刻出形态各异的山水人物、花鸟鱼虫等。他的桃核微雕技艺不但入选了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而且其作品还多次参加全国以及省、州的工艺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 今年52岁的李臣是土生土长的图们人,祖上曾是从事雕刻及镶银的民间艺人。孩提时代,祖父手中时常把玩的一对核雕作品就引起了他的好奇和兴趣。在他看来,能在小小的桃核上雕刻出栩栩如生的人物或其他事物“很奇妙”。于是,从小就喜欢在钢笔、橡皮上刻字、画画的李臣,偶尔也捡来桃核尝试着刻些花篮等简单的物件。没想到,这一刻便再也放不下了。后来,只要一有空闲时间,李臣就埋头在家里摆弄桃核,近乎痴迷。起初,十二生肖、山水花鸟等一些寓意吉祥的图案是他雕刻的主要内容,尽管雕功有些粗糙,却很受亲朋好友的喜爱,纷纷向其索要留念,李臣自然也乐在其中。 兴趣是最好的好师。李臣学习桃核微雕并没有拜师,全靠自己琢磨。为了提高自己的桃核微雕技艺,他查阅了大量与核雕相关的书籍资料,并在桃核上反复实践。对于李臣来说,受伤是常有的事,手上一条条的划痕伤见证了他的努力。为了掌握一种技法,他常常废寝忘食,每天对着一枚枚桃核反复雕刻,直至成功。雕刻《核舟》对于核雕爱好者来说是一件标志性作品,为了在一枚小小的桃核上雕出可以打开的窗户,李臣曾经一研究就是一个半月的时间,期间雕坏的桃核就达数百个之多。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李臣成功雕出了《核舟》,而且其作品比王叔远的还要精致,在一枚长宽各2厘米多的核舟上,不仅雕刻了8扇自由开启的小窗及各种景致,还将原本雕有5位形态各异的人物增加至9位,其技艺可见一斑。后来,这枚《核舟》作品曾多次参加各级工艺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得吉林省工艺美术“百花杯”精品展铜奖等奖项。 “与桃核微雕艺术接触时间越长,就越被它吸引,永远没有止境。”在李臣眼里,每枚桃核不仅自然纹理独一无二、富有美感,而且极具灵气。为了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桃核微雕作品,展现桃核的灵气,近年来,李臣潜心钻研技艺,不断推陈出新,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进一步加以发挥,并吸纳书法、国画、剪纸等其他艺术门类的精华,融入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元素,设计出不少构思新颖、样式独特的桃核微雕佳作。由其创作的桃核微雕作品《观音》、《山景》、《十二生肖》、《十八罗汉》、《五尊佛》、《奥运福娃》、《长白虎啸》等作品,不仅人物、景致逼真,而且刀法娴熟,刻画精细,均显示了他精湛的雕刻技艺,受到国内同行的广泛赞誉。作品《十八罗汉》还曾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金奖。 桃核微雕是我国优秀文化遗产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其历史可以追溯至2000多年前。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传统技艺,2014年,李臣的桃核微雕技艺被列入延边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本人也被授予非物质文化遗产桃核微雕项目传承人的称号。如今,李臣的桃核微雕已是小有名气,一些雕刻爱好者也慕名前来拜访求教,对此,他总是热情接待,不吝施教。目前,李臣正自筹资金组建图们市桃核微雕传承基地,他希望有更多志同道合的爱好者前来学习,交流心得、切磋技艺,使桃核微雕文化得以推广和普及,让这项传统艺术继续发扬光大。
图为李臣正在创作桃核微雕作品。 ( 责任编辑:孙立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