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工作开始后,这生活可是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2月22日,记者走进汪清县大兴沟镇双桥村村民郭金胜的家中,坐在炕头上,郭金胜和记者唠起了在脱贫攻坚中他享受到的红利。
郭金胜告诉记者,这房子是今年政府给新建的,刚搬进来两个月。环顾四周,记者看到50多平方米的房子内,厨房、卧室都是单独的房间,炕上立着崭新的衣柜,铺上了新的炕板胶。“在土坯房生活了这么多年,从来没有想过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这晚年生活也是有保障了。”郭金胜觉得有了政府的帮助,日子越过越好了。
解决住房问题,是汪清县开展脱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农村危房改造也是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2017年,汪清县扶贫认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为1815户。按照应该尽改的原则,汪清县全年共完成危房改造2057户,超额完成13.2%。目前本年度危房改造工作已全部完工,并已实现入住。
危房改造工作只是汪清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缩影,今年以来,汪清县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州委决策部署,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县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大兴沟优质黄牛养殖项目分红493元;光伏发电项目分红704.5元;龙水生态园项目分红520.4元,合计分红每人1718元。”翻开双桥村村民潘正道的扶贫手册,上面记录的一组组数字清晰显示着,今年汪清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成果已转化为看得见的实惠。
潘正道告诉记者,今年分发红利的3个项目中,光伏发电项目分得的最多。
光伏扶贫项目是汪清县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最大的产业扶贫项目。项目位于百草沟镇牡丹池村,占地面积335公顷,总投资7.9亿元。项目历时5个多月就实现并网发电,是全省单体最大的“百兆光伏发电项目”,创造了全国同规模光伏发电项目建设最快记录。年提供扶贫资金1200万元,全县的贫困户都能受益,并且持续受益20年。
除光伏发电项目外,汪清县黑木耳产业的发展也带动了许多贫困户受益。今年,汪清县投资3317万元,新建日产3万袋以上黑木耳菌包厂16个,配套设施11个,年增加产量5470万袋,带动5550名贫困人口人均增收500元。
在汪清县天桥岭镇东新村裕康菌业专业合作社黑木耳菌包生产车间内,机器正快速运转,工人们在制作木耳菌袋。
据东新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马殿春介绍,黑木耳菌包厂项目总投资318万元,新建1200平方米黑木耳菌包生产车间,购置日生产能力4万袋的黑木耳菌包生产线。菌包厂年生产黑木耳菌包500万袋,产值200万元。该项目采取村集体经营模式,2016年12月投入使用并产生效益,今年带动村内83户124人,人均增收1602元。同时,生产车间雇用贫困户进厂打工,解决了部分贫困户就业难题。
一项项惠民工程的实施,让百姓的生活环境逐渐得到改善;一个个产业扶贫项目的建成,为百姓带来实惠。目前,汪清县对全县200个行政村实现包保帮扶全覆盖。针对帮扶力量薄弱的村,安排两个帮扶单位共同包保,实现帮扶力量双重覆盖;全力抓好扶贫项目建设,重点实施特色产业、小额信贷等增收富民项目197个,贫困人口产业增收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县扶贫项目年收益总计达到2800万元;聚焦“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实施农村基础设施项目96个,新建农村公路76.7公里,完成2057户危房改造和114处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坚持以党建促脱贫攻坚,投入资金1亿元,高标准建设79个党群服务中心,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实组织保证……
2017年,汪清县脱贫2882户5129人,全县贫困人口从2015年底的12729户22759人下降到5376户8809人,贫困发生率由23.2%下降至9.0%。 ( 责任编辑:张丽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