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9-1-30 来源:延边日报 作者:刘战国 |
冬季是农闲时节,可汪清县东光镇太平村的村民却正在为黑木耳菌袋生产忙活得热火朝天。 1月10日,记者在太平村昌顺菌业合作社菌袋厂看到,厂区院内整齐地码放着制菌需要的主要原料锯末子和辅料。生产加工车间里,伴随着机器轰鸣的转动声,工人正在忙着菌袋的加工制作。 “太平村有着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是种植地栽木耳的‘天然宝地’,村民多年来一直以种植黑木耳为主业。”该村驻村“第一书记”乔振宇介绍说,为降低成本,给村民提供优质的菌种,让他们早日走上脱贫致富之路,2016年,在东光镇政府及包保单位的支持下,该村建起了太平村昌顺菌业合作社菌袋一厂。该厂建立后吸纳村民从事木耳菌袋制作,当年带动太平、龙泉坪、塔子沟等10个村282户465人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为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成果,2017年7月,合作社扩大生产规模,新建生产车间,并于当年年末正式投产,带动678名贫困户增收,户均分红500元。 今年61岁的梁金元是村里的贫困户。为治疗女儿的重病,多年来,他四方举债,本不富裕的家庭陷入了困境。2016年,村里为他在厂里安排了一份能及的工作。“种地加上在厂里干活,一年到手2万多元,脱贫现在不是问题。”谈起现在的生活,梁金元笑容满面。 像梁金元一样,如今太平村许多村民都在厂里工作。“农闲时候,村里的剩余劳动力根本就不出去打工,在家门口就能赚到钱。”乔振宇说,菌袋厂为村里及附近村屯村民就地务工提供了方便,现在有不少外省务工人员也在厂里打工。 随着人员的增加、效益的增长,去年12月,伴随着自动装袋机的正式运行,太平村昌顺菌业合作社菌袋三厂正式投入使用。乔振宇说,去年10月末,合作社签下900多万黑木耳菌袋的大订单,按现有的规模,预计今年2月底就能完成,将带动更多村民脱贫增收。 延边日报(2019年12月30日第2版)( 责任编辑:李铁民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