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21-5-15 来源:汪清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
自2017年北仑与汪清开展结对帮扶以来,北仑区工作组坚持“汪清所需,北仑所能”,打好“人才支援、项目建设、产业发展”三场硬仗,统筹好“社会帮扶、劳务协作、消费扶贫”三件实事,为汪清县如期脱贫摘帽提供了坚强保障。 结对帮扶以来,在北仑区工作组的积极协调下,北仑汪清两地开展调研对接152次,召开高层联席会议11次;北仑派遣挂职干部4人、人才111人,派遣人数占全州首位;北仑累计投入援建资金2.076亿元,实施援建项目51个,引导社会投资项目7个,实际投资9.26亿元,两地共建产业园区1个,引导入驻企业两家;126名汪清贫困人员赴宁波就业,47名到吉林省外其它地区就业,862名在吉林省内就近就业;脱贫攻坚三年来,北仑区工作组全面高质量完成国家考核评介指标各项任务。 民生是帮扶之基。在医疗方面,北仑工作组因地制宜,根据县域地区病多发情况和结对帮扶的宁波各级医疗机构医疗资源配置,确定在县人民医院开展泌尿外科、消化内科、心内科为主的技术帮扶,在县中医院开展眼科、骨科、影像科为主的技术帮扶,东部地区分阶段连续派遣高年资医疗专家到汪清压茬帮扶,累计选派59名医疗专家在汪清开展医疗帮扶工作,占全部派遣人才一半以上。 在教育方面,先后选派26名优秀教师在汪清支教,涵盖学前、小学、初中、高中、职高等各个阶段,根据汪清实际 积极开展学科服务。组织名师团公开课16次、培训1695余人次,助推汪清教学水平稳步提升。 产业扶贫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扶贫办法。三年来,北仑区累计投入产业资金2.68亿元,实施产业项目34个,县域产业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以发展黑木耳特色产业为切入口,以工业思维健全产业链条,推动产业全面提档升级,累计实施黑木耳产业项目28个,投入资金2.13亿元。助推汪清建成全国单体最大肉牛养殖扶贫基地,其中东西部资金注入5000万元,该基地可实现出栏肉牛3.11万头,产值7.1亿元,有效破解了“禁牧”难题,同步谋划推进肉牛屠宰、饲料加工、豆粕利用等关联项目,实现了肉牛产业链条式可持续发展。 2020年4月11日,经吉林省政府公告,汪清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历时三年的扶贫协作,北仑工作组115名挂职干部跨越2600公里,始终牢记宁波市委市政府和宁波人民的重托,不忘初心,不辱使命,把汪清当故乡,视群众为亲人,扎根边陲,忘我工作,顺利完成国家考核评价,助力汪清县脱贫摘帽,为汪清县实施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责任编辑:马妍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