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汪清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汪清

  地方资讯
汪清县市监局开展化妆品安全科普宣
汪清县委宣讲团分组到各地宣讲
团县委举办集中入团仪式暨“青春向
县农机管理总站召开保护性耕作现场
县妇联开展城镇低保、特困供养妇女
我县被列入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
我县举行清明节主题祭扫活动
县政务服务中心被授予州“文明服务
 
  节约行动
汪清出入境党支部开展“崇尚节约、
李晓群做客《我是长春人》
我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软环境建
冰箱新国标即将实施 倡导节能环保
我省推行企业名称全程电子化登记
省3a以上景区将一次换乘可达
汪清县抓好“放管服”打造经济新动
省多部门首晒“三公经费”决算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历史记忆    
一个跨境而来的民族
时间:2016-1-15  来源:延边新闻网  

  中国朝鲜族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的跨境民族。
  
  一、两个部分:现今200万中国朝鲜族中约有0.5万人,是17世纪初满清军队进关前入侵朝鲜两次掠俘来在贵族农庄中服役的农奴后裔,现在河北省和辽宁省的“朴家沟”居住,因尚留寻根意识,于20世纪50年代自愿上报政府改满族为朝鲜族登记。其余均是自19世纪后半叶到20世纪40年代初止,经过4次迁入高潮,自朝鲜半岛全境——自北至南地移来的移民后裔。
  
  二、四次迁入高潮,19世纪后半叶。清朝政府于1875年废除奉天省的封禁令,1881年废除吉林省封禁令,并在这两省设抚民局、荒务局,招民开荒种田;而朝鲜北部连年受灾,饥民成群结队越过图们江,鸭绿江迁入这两省。这是第一次迁入高潮。1897年清俄政府签订修筑中东铁路协定后于1903年通车,修筑工程大量雇用朝鲜北部和早期迁入沿海诸州的朝鲜人作劳工,铁路竣工后,不少劳工就在铁路沿线落户种田或从事其他苦役。这是第二次迁入高潮。第三次迁入高潮是日本帝国主义强并朝鲜后,不愿受其奴役的人们和被日本殖民者推行土地调查政策而破产的农民等相继迁入我国。第四次是1936年伪满洲国和朝鲜总督府签订移民协定,每年从朝鲜向满洲国移民1万户,1941年,日本政府以“开拓团”名义用哄骗手段从朝鲜南部移民到东北。到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时,居住在东北各地的朝鲜人超过170万。



 
 

  三、在“九一八”以前,中国的朝鲜民族通常被称为“韩国人”,“高丽人”;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以后则成为“朝系”、“朝鲜人”、“半岛人”等,而且居住在东北的朝鲜族同时在日本殖民地朝鲜和“伪满洲国”两地拥有户籍,成为带有双重“国籍”的民族。朝鲜族在历史上首次被列为中国少数民族行列,是杨林(在东北朝鲜独立运动军官学校毕业,又到云南讲武堂毕业,担任黄埔军校教官,做过北伐军校官)于1932年在江西中央根据地作为少数民族代表被选入中央
  
   苏维埃政府委员会任委员。毛泽东在1939年写的《中国革命和中国中产党》中,将居住在中国的朝鲜人列入中国少数民族行列。1945年11月,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在梅河口会议上,规定东北朝鲜人民有权分得土地,开办本民族学校,组织本民族武装自卫,为东北110万朝鲜族人民开展土地改革、兴办学校、参军参战提供了依据。但是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朝鲜族这个特殊含义的概念未能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承认。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的朝鲜族,真正被世人所接受和承认,是从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1949年制定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的有关条款,1952年在国内最大的朝鲜族聚集地吉林省延边成立了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从此正式出现了具有全新内涵的“朝鲜族”这个崭新的名称,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以后,朝鲜族同全国各兄弟民族一道在全国范围内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身份登上了新中国的历史舞台。

 

 
  四、迁入新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开发被清朝封禁200余年的图们江、鸭绿江北荒芜之地;英勇参加反帝反封建反民族压迫的革命斗争,成为为创建中华人民共和国做出重要贡献的民族,并在封建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冲在前列。



( 责任编辑:孙立霞 )
延边节约网   延吉市节约网   图们市节约网   敦化市节约网   珲春市节约网   龙井市节约网   和龙节约网   安图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