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一、乡镇概况 东光镇地处东经130°29′-130°33′、北纬43°09′-44°11′,位于吉林省汪清县南部,与珲春市、图们市接壤,距汪清县城3公里,全镇幅员面积1256平方公里,辖31个行政村,3984户,13246人(其中农业人口12546人),有汉、朝、满等多个民族聚居,其中汉族占57%,朝鲜族占39%,其他少数民族占4%。原新兴乡、十里坪乡分别于2001年7月、2003年1月并入东光镇。全镇耕地面积3999公顷,其中水田355公顷。东光镇党委、政府班子成员9人,其中少数民族4人、女干部1人。 东光镇地处林区,全境群山起伏,峰峦叠嶂,地势大体南低北高。境内沟壑纵横,河流密布。属于大陆性中温带多风气候,冬长夏短,四季分明,垂直变化大,年平均气温3.9摄氏度,年平均降雨量为580毫米,无霜期为110—140天,有效积温为2100—2600度。 东光镇交通便利,牡图铁路、汪图公路、汪复公路横贯境内;汪清县工业集中区毗邻东光镇镇区。 东光镇境内山高林密,自然资源丰富,尤以旅游、林业、土特产资源突出。镇村林地总面积25613公顷,山高林密,沟长水深,是发展森林养殖业和畜牧业的良好资源。林中野生植物有一千多种。盛产黑木耳、元蘑、榛蘑等土特产。辖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石灰石储量十分丰富,还有黄金、麦饭石等矿产资源。 自然景观优美,旅游资源丰富。逼真神奇的毛泽东天然座像坐落于境内,位于汪复公路30公里处。此处又名毛公山,因形象逼真的毛泽东座像坐落于此而得名,是夏季旅游的好去处。镇区内有明月沟水库,明月沟村朝鲜族特色村寨已建成,是民俗旅游的好去处。东光镇境内有国际主义战士、日本共产党员伊田助男烈士牺牲地,小汪清抗日游击根据地等遗址。东光镇庙沟村还有原东满特委书记童长荣烈士陵园,陵园内包括童长荣烈士衣冠冢、烈士墓碑、烈士塑像、烈士生平碑、东满特委简介碑、崔今淑烈士纪念碑、汪清县重点文物保护碑等。陵园总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 东光镇紧邻汪清县城,距延吉市、珲春市、图们市较近,只需1个小时左右时间的路程,通往牡丹江市、绥芬河市、境泊湖旅游景区的交通非常便利,境内有8户国营林场。近几年,东光镇的工业有了长足的发展,现有木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混凝土搅拌等15家私有企业。特别是2012年引进了总投资2300万元的汪清东北新兴蜂业有限公司蜂产品深加工项目。该公司座落于新兴村,占地面积4460平方米,建筑面积2507平方米,目前投资1000万元,完成厂区技术改造及设备调试安装,已试生产原生态巢蜜,其它产品等待食品认证后陆续投产。项目达产后,年加工纯正椴树蜜600吨、蜂王浆40吨、蜂花粉10吨,可实现产值2600万元,利润350万元,上缴税金130万元。镇内有3所中心校,现有教师122名,学生266名。有卫生院3所,医务人员29名,东光卫生院拥有全镇最先进医疗设备,可进行简单外科手术。 2012年,东光镇圆满完成了县第二工业园区涉及我镇3个村190户的120多公顷集体土地的征地工作,并做到了全程无一人因征地事宜越级上访。 2012年,东光镇获得省级“三项工程”先进乡镇、全州平安建设示范乡镇、州级绿化标准乡镇和全县创先争优活动模范党员群体等荣誉称号。 二、特色产业 东光镇特色产业效益持续增加。一是烟叶产业发展稳步推进。着力加强烟叶产业扶持力度,采用种烟补贴、建设优质烟叶育苗基地等方式促进烟叶产业提质增效,2012年烟叶种植面积650公顷,收缴入库219万斤,实现产值2000万元、烟叶特产税400万元。二是为食用菌生产提供技术和资金扶持。争取产业扶持资金100万元为庙沟、满河等村购置菌锅、菌筐等生产设备,扶持该产业成为非烟叶种植村的主导产业,2012年我镇食用菌共种植800万袋,实现产值2400万元,增加农民收入1200万元。三是不断壮大棚膜经济和山葡萄产业。充分利用伍人班村、东兴村的近郊优势,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壮大了棚膜经济发展,棚膜种植面积达到4万平方米。山葡萄留存面积达到30公顷;四是畜牧养殖业,依托金城、满河、十里坪、城墙、苍林牧业养殖示范小区和专业合作社,通过建圈舍及围栏进行养殖,发展黄牛1万头、森林猪500头、家禽10万只。 ( 责任编辑:孙立霞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