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延吉道尹楼 资料图片
在在延边州政府北侧的延吉市光华路和丛柳街交叉处东北角的曙光胡同里,一幢二层式的小楼身居其中,它四周是各种现代化居民楼。小楼尽管饱受岁月沧桑,但依然在风雨中绽放着别样的光彩。这幢小楼名为延吉边务督办公署——道尹楼,是清朝延吉边务督办公署遗址,建于宣统元年(1909年),有青砖瓦房221间,其中古雅端庄的公署楼最为壮观,东西长20.8米,南北宽18.6米,为青砖黛瓦、重檐飞翘的二层楼房,四周有回廊,距楼墙1.7米处有22根红漆圆木柱。1914年改为延吉道尹公署后称道尹楼,这是延吉市唯一保存下来的清代建筑,已有近百年的历史。 道尹楼正门挂牌“道尹公署楼”,下边是“爱国将领吴禄贞在延边”的牌匾,左边挂了两块牌子,为“吉林边务公署”,分别用汉字和朝鲜语文字书写,右边为“州级重点文物保护”。 进入一楼大厅,左右各一间厅室,右侧展厅的正中间位置,摆放着爱国将领吴禄贞的雕像,周边花朵拥簇,墙壁上贴着吴禄贞与家人的合影及生平介绍。2楼是现代公寓式的5间房间,地上铺着地板。四面有通透的围廊,就像现代居民楼的阳台一样,可以站在上面透风、远眺、晒太阳。 延吉边务督办公署是延吉边务督办吴禄贞筹建,1909年竣工。1910年正月,裁撤边务督办公署,东南路兵备道移驻延吉,陶彬任职;1914年6月6日,改观察使为延吉道尹公署,陶彬改职道尹。1929年2月改道尹公署为延吉交涉署。同年又改成延吉市政筹备处;“九一八”事变后,在延吉设立伪吉林省公署特派驻延行政专员临时办事处。1934年12月1日,裁驻延办事处,新设伪间岛省公署大楼建成后,才陆续搬进新楼。但伪省公署警务厅特务科仍留在此处,直到1945年日寇投降。 该建筑自宣统年间始建至今,已经百年,是近现代延边历史变迁的实证。 综合延边新闻网、博雅旅游网 ( 责任编辑:孙立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