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延吉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延吉

  地方资讯
创城无止境 公园街道“蓝马甲”再
延吉教育系统事业单位58个岗位公
城管合力救助伤者 传递社会正能量
打造文明餐桌 创建文明城市
北山街道创城“突击队” 助力文明
延吉市对“三无”老旧小区单元门进
延吉市纪委监委助力“创城”见真章
延吉市大力营造“创城”氛围
 
  节约行动
延吉市纪念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
李晓群做客《我是长春人》
我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软环境建
冰箱新国标即将实施 倡导节能环保
我省推行企业名称全程电子化登记
省3a以上景区将一次换乘可达
州工信局强化驱动创新突出绿色发展
省多部门首次晒“三公经费”决算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社会广角    
和龙市举行金达莱通用机场工程开工典礼仪式
时间:2020-6-14  来源:中国吉林网  
  6月10日,和龙市举行了金达莱通用机场工程开工典礼仪式。中国人民解放军相关代表,延边州发改委副主任金河石,民航集团延吉机场公司副总经理李开顺等嘉宾应邀出席开工典礼仪式。延边州委常委、和龙市委书记金烈出席仪式并讲话,和龙市委副书记、市长李庆文主持开工典礼仪式。
  
  据了解,新建吉林省和龙市金达莱通用机场总投资与部队保障场合计投资9.89亿元,其中部队投资4.3亿元,和龙市投资5.59亿元,占地面积97公顷,其中部队占地41.65公顷,和龙市机场占地55.81公顷。规划建设一条跑道长1200米、宽30米非仪表跑道,飞行区等级2B。主要飞行的机型为运-12及通用飞机,各类直升机及其他小型飞机。主要建设项目有航站楼、跑道、滑行道、联络道、停机坪、跑道南端1.11公里和6.86公里二座NDB/DME合装台、简易B型进近灯光、机库、油库、气象观测站、配套的生产生活房等辅助生产设施,项目建成后将是全省规模最大的A1类通用机场。
  
  和龙金达莱通用机场是国家发改委、国家民航局确定的短途运输示范工程,也是全省第一个获批的A一类通用机场项目,更是军地融合发展的重大项目。该项目是和龙市抢抓国家扩大内需政策机遇,深入推进“三城”建设的重大举措,对完善立体交通网络,改善投资环境,整合旅游资源,扩大对外开放,实现军地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据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和龙金达莱通用机场项目的建设,是发展地方经济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州的大力支持下,和龙市积极落实“一带一路”战略,加快边境经济合作区建设,全面扩大对外开放。但由于受交通条件限制,以上战略难以收到预期效果。建设通用机场将改变这种不利局面,极大地促进和龙边境经济合作,加快沿边开放步伐。同时,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部署。和龙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在和龙建设通用机场可以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从而大力推动扶贫开发工作。同时,通用机场建成后还可以为吉林省提供航空运输网络支撑,也是延吉机场的重要补充。
  
  发展旅游业的重要支撑。和龙旅游资源丰富,拥有仙峰国家森林公园、仙景台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等景区景点202处。2015年,接待国内外游客5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6亿元,预计2020年可接待游客150万人次。金达莱通用机场建成后,可以作为长白山机场、延吉机场的支线补充,实现我省东部地区旅游的全域联动。
  
  发展通航产业的重要平台。通用航空产业是目前我国的新兴和朝阳产业,国家高度重视通用航空产业发展,大力支持通用机场建设,在和龙市建设通用机场,有利于延边地区乃至吉林省通用航空产业发展。维护边境稳定的重要保障。近年来,和龙市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少数民族政策,驻守边疆,建设边疆,有力地维护了边境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因此,在和龙建设通用机场无论是在发展地方经济方面,还是在维护边境稳定方面都有重大意义。
  
  够发挥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作用。和龙是“世界长寿之乡”、“ 世界老年宜游城市”、也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87%。通过建设通用机场可以在植被保护、防洪防汛、护林防火等生态环境保护领域发挥重要作用,甚至对整个延边州的生态环境保护也将产生重要意义。

( 责任编辑:马妍 )
延边节约网   图们市节约网   敦化市节约网   珲春市节约网   龙井市节约网   和龙节约网   汪清县节约网   安图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