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延吉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延吉

  地方资讯
创城无止境 公园街道“蓝马甲”再
延吉教育系统事业单位58个岗位公
城管合力救助伤者 传递社会正能量
打造文明餐桌 创建文明城市
北山街道创城“突击队” 助力文明
延吉市对“三无”老旧小区单元门进
延吉市纪委监委助力“创城”见真章
延吉市大力营造“创城”氛围
 
  节约行动
延吉市纪念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
李晓群做客《我是长春人》
我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软环境建
冰箱新国标即将实施 倡导节能环保
我省推行企业名称全程电子化登记
省3a以上景区将一次换乘可达
州工信局强化驱动创新突出绿色发展
省多部门首次晒“三公经费”决算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历史记忆    
延吉市简介
时间:2016-1-18  来源:延边新闻网  
  延吉地处祖国的东北边陲。自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朝鲜及我国山东、河北等地的灾民入境开发以来,就以人杰地灵的地理、资源和人文优势,成为延边一带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近百年来,勤劳智慧的延吉各族人民繁衍生息在这块土地上,不畏强暴,抵御外侮,艰苦创业,建设家园,创造了惊天动地的业绩,发展了独具风情和魅力的民族文化。
  
  延吉市位于吉林省东部,长白山脉北麓,地理座标东经12924′至12936′,北纬4250′至4371′,为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首府。延吉市东邻图们市,北连汪清县,西南与龙井市接壤。在东北亚经济圈中,延吉市地处中、俄、日、蒙、朝、韩六国八方的中心地带,是联合国拟定的开发图们江流域“大三角”中的三个支点(延吉、清津、海参威)之一。这里距中朝边境线54公里,距中俄边境线150公里,距日本海150公里,有相距仅几十公里的6个俄、朝外港。随着世界经济中心向东北亚转移,特别是图们江三角洲和珲春的开发建设,延吉市与俄、韩、日、蒙等东北亚各国的国际分工和经济联系将日益密切,成为扩大、发展三国间地区性贸易的最佳地带和区域性国际贸易中枢,具有沿边、沿江、沿海,三国交界,六方相望,水陆皆通的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
  
  延吉市东、南、北三面环山,西面开阔,中间平坦,呈马蹄状盆地,境内东西宽36.4公里,南北长47.75公里,总面积747.4平方公里,市区面积21.9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50米,最高点帽儿山海拔517米。境内有两条河流穿过。其一布尔哈通河由西郊长白乡仁坪村入境,横贯市区中部,由溪洞东铁桥处出境与海兰江汇合东入嗄呀河,流域面积96.19平方公里。其二源自烟集乡石人村的烟集河自北向南,纵跨市区,在市中心与布尔哈通河汇流,流域面积231平方公里。两条河流把全市分割成河南、河北、公园三个自然区。河南主要为工业区,河北、公园主要为居民区。横跨两河之上的公园、河南、延东、延西、迎宾五座桥把市区连成一片。
  
  延吉市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夏季温热多雨,冬季漫长寒冷,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为5℃,年极端高气温为37.6℃,极端低气温为32.7℃,无霜期134天,年平均降雨量540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达2354小时,积雪深度平均0.38米,年结冰平均达178天左右。
  
  至1993年末,全市总人口33万人,有朝、汉、满、回等13个民族,其中朝鲜族19.6万人,占总人口的59.50%,汉族12.6万人,占38.67%。全市非农业人口27.6万人,占总人口的83.6%,城区人口285803人,全市设9个街道办事处,184个居民委员会,2426个居民组,4个乡,两个镇,66个村民委员会,118个自然屯。
  
  延吉市历史悠久,市人民公园内小墩台为原始社会遗址。另据已发掘的新石器时代的出土文物及两千年前的“汉书”记载,早在新石器时代,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类繁衍生息。至康熙十六年(1677年),清政府将兴京以东、伊通州以南、图们江以北地区作为清朝的发祥地,在延吉一带设南荒围场达二百年之久。这里莽林葱郁,百兽出没,人迹罕至。19世纪末,朝鲜及我国山东、河北一带遭受特大灾荒。迫于饥寒、瘟疫的灾民,始冒禁迁入封禁区。至光绪七年(1881年),灾民大批迁入。清政府遂废除封禁令,在南岗设立招垦局。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随着人口日增,清政府在局子街设延吉厅。宣统元年(1909年),吉林东南路兵备道台公署移驻局子街,延吉厅升为延吉府。1912年改为延吉县。1914年改为道尹公署。延吉以优越的地理条件,逐渐成为周边一带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东北沦陷时期,延吉沦落于日本侵略者的铁蹄之下,为伪间岛省省会,日本宪兵队总司令部等侵略机构的驻地,成为日本侵略者侵略延边的大本营。解放战争时期,吉林省政府、延边行政督察专员公署等重要行政机构曾设在延吉。1952年9月,成立延边朝鲜族自治区,后改为自治州,延吉亦是州府所在地。1953年5月,延吉市从延吉县划出成为县级市。纵观历史,这块弹丸之地地灵人杰,钟灵毓秀,始终是受人垂青的一方宝地。
  
  延吉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本世纪初,深明知识之要义的垦民率先兴师办学,造就了一批有识之士。他们最先接受新思想,新文化,也促进了马列主义在延吉的传播。“五四”时期,地处祖国边陲的延吉就有爱国学生聚众游行并血书上奏,抗议列强,砥砺民众;30年代初在殖民统治的白色恐怖中诞生的中共延吉区委带领群众开展反日灭奸斗争,曾使敌人闻风丧胆;英勇悲壮的延吉监狱越狱斗争是延吉人民革命斗争历史的缩影;解放战争中,延吉人民以国家兴亡为己任,三千多名热血男儿勇赴疆场;在艰苦卓绝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延吉这个总人口仅4万余人的小镇,为国捐躯的烈士就达1670余人。面对残暴的敌人英勇不屈的中共延吉区委第一任书记曹基锡便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
  
  1945年,延吉解放。经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镇压反革命等革命斗争锻炼的延吉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一如既往,以战争年代的那么一种革命精神努力建设家园,使这座昔日荒凉的无名边陲小镇,以别具一格的丽姿芳容鹤立祖国北疆,成为长白山下的一颗璀灿明珠。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甲级开放城市。1990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14.8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4400元,在全国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大县(市)中,列前40位以内。
  
  建国初期,延吉市仅有20几个手工业作坊。仅能生产铧犁、粗布、糖果等简单的生产和生活必需品,工业总产值仅800万元。现在的延吉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95%,已初步形成了以骨干企业为依托,名优产品为龙头的食品、纺织、药材、冶金、机械、电子、化工等门类较齐全的工业格局,是吉林省乃至东北的工业重镇之一,也是全国少数民族特需产品的生产基地之一,在州内居举足轻重的地位。1993年,全市工业企业398户,在239户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中,年总产值在1千万元以上的企业22户,年利税总额在百万元以上的企业15户,全市工业总产值达19.61亿元,独立核算企业拥有固定资产原值13.67亿元,职工人数达5.14万人。全市工业利税总额达4.01亿元,占全省22个城市中第3位。资金利税率16.42%,占全国30个自治州和5个自治区首府市之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实行工业体制改革,加快了产品结构的调整,加强了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利用。1983年至1990年7年间共完成投资额31.3亿元,其中更改投资9.2亿元。啤酒生产线、铝锭生产线等近60个技改项目相继建成投产发挥效益,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出口创汇逐年增多。1993年全市出口产品产值达12482万元。其中更改投资9.2亿元。70多种产品获国家和省、部优称号。20多种产品远销美国、加拿大、独联体、德国、日本、朝鲜、韩国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部优产品22T9356型机动水稻插秧机,畅销全国23个省、市和地区,样机出口埃及、泰国、加拿大等国家。优质“冰川”啤酒,自1985年以来连续9年蝉联省优称号,1987年获东北四省区群众评议“银杯”奖”,在1990年全国轻工业博览会上荣获“金牌”奖,在部优评比中荣获第二名。年生产能力达到33万大箱的延吉卷烟厂,1989年在全国500家工业企业利税大户中列第74位,其产品“长白参”牌和“精制长白山”牌等甲级香烟久负盛名,畅销全国市场。“长白参”香烟获1986年省优产品奖,1987年获《东北经济报》群众评议奖的“金杯”奖,1988年获《香港大公报》主办的“龙杯”香烟奖中的包装、装璜、设计优秀奖。石化配件厂生产的油田高压弯头,80%以上产品出口,远销11个国家和地区。为进一步促进工业企业横向经济联系,全市已有近百个企业与外市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及19个省45个县市建立经济协作关系,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增强了工业发展后劲。
  
  延吉市农业以种植蔬菜为主,1993年末,全市共有耕地8215公顷,其中蔬菜地面积1206公顷,水田面积1782公顷。农村社会总产值22931万元,其中农村工业、商业和运输业产值所占比重达84.56%。农村中从事第二、第三产业的劳动力占全部农村劳动力的20%,农村社会经济逐渐朝多层次、综合经营方向发展。1993年,农业总产值达7187万元。粮食总产量19914吨,粮食平均亩产68.3公斤,其中水稻亩产达413公斤,蔬菜产量达36286吨。全市人均蔬菜量为110公斤,达到了居民蔬菜自给。延吉市已基本形成了以菜、果、蛋、禽、奶为主的近郊、外向型农业经济。
  
  随着商品流通体制改革的不断变化,延吉市的商业规模日益扩大,市场活跃兴旺,形成了以国营商业为主,集体商业、个体商业、集市贸易并存的多种经济成份,多种经营形式,少环节、开放式的商业流通体系,购销两旺。是全州乃至吉林省东部的商、物流中心,是我国朝鲜族特需用品的集散地。全市共有商业、饮食业、服务网点8013多家,从业人员30061人,每万人拥有商业零售网点和从业人员均居全省22个城市和全国30个自治州首府之首,在全国亦名列前茅。其中每万人拥有商业机构数在全国5个自治区首府市中排列第一,全市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占全州三分之一。在省内重点百货商店中名列第三的延吉百货大楼年销售额达2.47亿元。省内最大的农贸市场——延吉西市场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日流动顾客达4.5万人次。1993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8亿元,有零售商业、饮食业、服务业网点6887个,从业人员20016人。其中个体网点5862个,从业人员9417人。全市集市贸易成交额达5.97亿元。延吉商业经营富有民族特色,尤以朝鲜族传统饮食业著称。其中冷面、米糕、狗肉及其它小吃以其独特的民族风味在国内享有盛名。
  
  朝鲜族素有重视教育的传统美德。至东北沦陷时期,全市有8所小学、6所中学,以实施适应侵略战争的奴化教育为宗旨。建国以后,在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关怀下,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现在的延吉已形成了从幼儿教育到高等教育,包括各种形式的业余教育在内的教育体系。全市基本普及了初等教育,文化教育普及程度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至1993年,全市有普通高等院校4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8所,成人高等学校5所,成人职工中专11所,技校及职业高中5所,普通中学17所,职业中学5所,小学23所,学龄前儿童入学率,幼儿入园率均达到全国先进水平。是全州乃至全国朝鲜族重要的文化城。
  
  科学技术事业发展较快,为尽快缩短与发达地区先进水平的差距,延吉市积极发展新技术。仅“七五”期间,全市共取得州以上各种科技成果93项,其中有2项属国内首创,有29项发明创造申请国家专利,有3项获国家“星火奖”。“松果子加工机械流水线”、“中频感应拉制弯头”获全国首届科技贷款成果展览会金箭优秀奖,“神力补口服液”获银奖。有67项科技成果试产或已投产。至1993年,有工业、农业、农机、林业等34个科研单位。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7674人,中级以上职称的工程技术人员10917人。每万人拥有自然科技人员515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在全国30个自治州首府市中名列第一。近几年,全市共取得科研成果130多项,分别获国家、部、省、州的奖励,其中专利33项。
  
  延吉市的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市内有6个专业文艺创作表演团体。延边歌舞团、延吉市朝鲜族艺术团曾前往全国各地和美国、日本、朝鲜、韩国访问演出,享有盛誉。145个农村俱乐部,16个群众文化馆、站,活跃了群众的日常文化生活。每逢“九三”(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纪念日)、“六一”儿童节、“八一五”老人节盛况空前的喜庆活动,反映了浓郁的民族文化气息,令国内外宾客盛赞不已。市内有9个州、市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社等单位及两个电影放映单位。
  
  民族体育事业发达。足球、排球、摔跤、秋千、跳板等体育项目,拥有众多爱好者。曾获得全国单项比赛第一名,为国家培训了一批优秀的少数民族运动员。市内有公共体育场4个,体育馆1个,体育中学1所,能容纳8万观众的延吉人民体育场,是全国十大重点赛场之一,每年都有重大的国际及国内足球甲级联赛在这里举行。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迅速,业已形成了州、市、乡、村四级卫生医疗网。至1993年,全市有医疗机构161个,其中各类医院21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902人,其中医生1639人,有床位3056张。全市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18人,拥有医疗保健床90张。白喉、小儿麻痹等恶性传染病已基本绝迹。克山病、大骨结病、地方性甲状腺肿、布氏苗病也得到有效的控制。随着医疗保健事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有了明显提高,人口死亡率由1985年的10.9%降到5.83%。人均寿命呈逐年增长趋势。
  
  延吉市地处长图铁路沿线,西距省会长春447公里,东离边境口岸图们市52公里,铁路运输便利。每天有6对铁路客车经过延吉,直达长春、沈阳、天津、北京等地,民航已开辟长春、沈阳、大连、北京等航线,客运高峰日可起落20多个班次。是全国18个大民航热线之一。客运量占全国第38位,居全省第2位。公路运输纵横交错,同铁路、民航构成一个稠密的运输网络。1993年全市拥有各种民用汽车8825辆,公路货运量253万吨,公路客运量386万人。
  
  邮电事业发达。1993年全市邮电业务总量9343万元。新建的邮电大楼成为全州的通讯枢纽。市话交换机容量3.29万门,全部实现程控。可直拨国内600多个城市和国外18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万人拥有电话居全国城市第37位,居全省和全国30个自治州首府市第一位。人均邮电业务量居全省第一位。
  
  城市建设突飞猛进。昔日的延吉街巷狭窄不平,建筑低矮破旧。建国以后,城市建设发展迅速,尤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仅“七五”期间,市地方财政用于城市维护、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占同期财政全部支出的20.8%。这几年,拓宽了光明街、人民路两中心区的主干道路。贯穿城区东西南北,与条条硬质路纵横交错,形成方格型环城道路网络。80年代起,新建和拓宽5座桥梁,使城区连成一片。白山大厦、邮电大楼、新闻大楼等幢幢现代化气派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鳞次栉比。北大新村、铁南、延西、北环等7个居民住宅小区现代化的住宅楼相继建成,市区供水、排水实现管网化,市区绿化覆盖率达26.4%。
  
  延吉市文物古迹颇多。有高句丽时期的建筑——城子山山城,为渤海、辽、金、夏沿用,亦是东夏国南京城址。还有爱丹城、大小墩台、古长城等近百处古遗址,可依稀再现自新石器时代晚期我们先人的生活画卷。延吉市风光秀丽,有山皆绿,有水皆清,且是邻近图们、珲春边境口岸的三国交界之地,更兼地处长白山天池和镜泊湖两处著名旅游点之间。这里独具魅力的民族风情,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令国内外宾客、游人神往。1993年延吉市接待外籍及港澳旅游客人13782人,创汇1162万元(外汇券)。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延吉市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尤其在实施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拟定的图们江开发计划中,延吉市将以图们江区域主力军的姿态抓住有利契机,加快发展步伐,建立以先进工业为基础,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第三产业为支柱的良好的市场经济体制和外向型经济运行机制,努力发展经济,雄心勃勃的走向全国乃至全世界。作为东北亚中心地带和图们江“大金三角”(延吉、清津、海参崴)中中国极的延吉,它的发展前景无量,在东北亚区域合作和图们江开发中将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为稳步地达到目的,全市各族人民振奋精神,团结一心,正在为建设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环境优美、生活方便,具有民族特色的边疆城市而奋斗!

( 责任编辑:孙立霞 )
延边节约网   图们市节约网   敦化市节约网   珲春市节约网   龙井市节约网   和龙节约网   汪清县节约网   安图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