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信息快递 法制建设 智慧城市 节约行动 环保行动 企业风采 乡镇特色 农村电商
新农村 浪费曝光 地域风情 特色产品 伊通好人 百姓生活 社会广角 话说伊通
  地方资讯
县交警大队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
接种新冠疫苗 建立防疫屏障
副县长孙大太带队走访慰问永宁街道
河源镇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评比活
巧用农村“大喇叭”发出黄岭子宣传
新兴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暨首届农
靠山镇爱心企业送物资 扶危济困暖
靠山镇启动应急程序部署防汛防台风
 
  节约行动
新兴乡开展“拒绝舌尖上的浪费”文
机关事务服务中心厉行勤俭节约 遏
李晓群:让节约不再是口号
我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促进软环境建
冰箱新国标即将实施 倡导节能环保
我省推行企业名称全程电子化登记
省3a以上景区将一次换乘可达
吉林省多部门首次晒出“三公经费”
 
  您目前的位置:首页--地方法规政令    
伊通满族自治县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方案
时间:2019-1-25  来源:伊通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  
  近期,市场上部分经营者在生产销售“保健”产品过程中,捏造事实、以次充好,夸大产品用途及效果,制作虚假宣传广告欺骗消费者,制售假冒伪劣产品,通过不正当营销手段诱骗消费者尤其是老年、病弱等人群,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为切实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确保人民群众消费安全,依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3部委《关于开展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的通知》(国市监竞争〔2019〕12号)要求和吉林省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
  
  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为的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广告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电子粮商法》《价格法》《旅游法》《中医药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直销管理条例》《禁止传销条例》《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扰乱市场秩序、欺诈消费者等各类违法行为。集中曝光一批、清理一批、查处一批、严惩一批、移送一批,形成高压态势,有效遏制“保健”市场乱象,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为伊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和公平竞争环境,保障广大消费者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二、整治时间
  
  2019年1月8日开始,为期100天。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行业及领域
  
  与人民群众日常消费密切相关的行业和领域,食品(保健食品);宣称具有“保健”功能的器材、用品、用具;日用消费品;净水器、空气净化器等日用家电;玉石器等穿戴用品;声称具有“保健”功效的服务等。
  
  (二)重点场所及区域
  
  存在会议营销活动的宴席楼、宾馆酒店;容易发生“保健”市场推销活动的社区、公园、广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销售对象主要为老年、病弱群体的“保健”类店铺;旅游景区、农村场镇、农村集市、城乡结合部等。
  
  (三)重点时段
  
  春节等节假日、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
  
  (四)重点行为
  
  虚假宣传、组织虚假宣传行为;虚假违法广告行为;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及宣传治疗作用的行为;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无证无照经营行为;价格违法行为;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消费者合理要求行为;直销企业、直销员及直销企业经销商的违规直销及传销行为;相关企业或个人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等行为;以“保健”为名开展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等。
  
  四、任务分工
  
  (一)加大对虚假宣传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查处明示或暗示食品或者日用品具有保健、疾病预防或者治疗等功能,对商品性能、功能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行为。重点查处假借健康讲座、专家义诊、免费检查、免费体验、赠送礼品、组织旅游等形式向老年、病弱等特定消费群体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的行为。重点查处利用国家机关、医疗单位、学术机构、行业组织的名义,或者以专家、知名人士、医务人员和消费者等名义,对商品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行为。重点查处经营者对其自身资质、所获荣誉等经营者信息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行为。重点查处虚构原价、虚假打折、不明码标价等价格违法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卫计、民政等部门配合)
  
  法律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价格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食品安全法》等。
  
  (二)加大对违法会销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查处在许可登记的经营场所之外,集中招徕消费群体组织销售食品、保健食品、医疗器械等商品的行为。重点查处为违法违规经营提供场所等便利条件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公安、卫计、城市执法、文广新等部门配合)
  
  法律依据:《食品安全法》《无证无照经营查处办法》《禁止传销条例》等。
  
  (三)加大对组织虚假宣传、虚假交易行为的查处力度。重点查处网络交易领域的“刷单炒信”,使消费者对产品的销售状况产生误解的行为。重点查处缺乏科学的评奖依据和评奖标准,组织虚假的商品或者经营者荣誉评比的行为。重点查处为虚假宣传行为提供技术手段等其他便利条件,帮助其他经营者进行虚假宣传的行为。(市场监管部门牵头,网信、工信等部门配合)
  
  法律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等。
  
  (四)加强重点领域广告监管执法力度。重点查处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等重点领域的违法广告。以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户外为重点媒介,重点查处含有断言功效、保证安全性、说明治愈率等内容的违法广告。重点查处欺骗、误导消费者的虚假广告。重点查处违法广告代言行为,严禁利用健康养生节目栏目变相发布医疗、药品、医疗器械、保健食品广告。要加强对互联网广告的监测力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公安、文广新、网信等部门配合)
  
  法律依据:《广告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
  
  (五)强化完善保健食品市场管理。加强保健食品生产、经营环节监管,加大监督抽查力度,确保保健食品生产经营者严格按照《食品安全法》开展生产经营活动。重点查处保健食品的标签、说明书与注册或者备案的内容不一致,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等违法行为。(市场监管、卫计等部门按职责落实)
  
  法律依据:《食品安全法》等。
  
  (六)严厉查处以“保健”为名开展的各种违法违规行为。重点查处以中医药“预防”“保健”“治未病”等为名,或者假借医学理论和术语欺骗、诱使、强迫消费者接受非法诊疗,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行为。(卫计部门牵头,市场监管等部门配合)
  
  法律依据:《中医药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
  
  (七)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重点查处伪造产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伪造或者冒用认证标志等质量标志,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等行为。重点查处农村农贸集市、边远农村地区侵害农民消费群体的制售假冒伪劣产品行为。严厉查办一批大案要案,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市场监管部门、公安部门按职责落实,相关部门配合)
  
  法律依据:《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等。
  
  (八)加大对故意拖延或无理拒绝消费者合理要求行为的监管力度。重点查处对消费者提出的修理、重做、更换、退货、补足商品数量,退还货款和服务费用或者赔偿损失的要求,故意拖延或者无理拒绝的行为,依法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市场监管部门牵头,各部门配合)
  
  法律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
  
  (九)严厉查处违规直销和传销行为。严格直销行业市场准入,暂停办理直销相关审批、备案等事项。重点查处直销企业及其直销员违规直销及从事传销活动的行为。直销企业及其分支机构有虚假宣传、超直销产品范围经营、在未批准区域开展直销业务等违规违法行为的,在市场监管等部门执法处罚的基础上,撤销所涉直销产品备案。重点查处直销企业经销商的虚假宣传行为。依法严厉打击直销企业经销商通过寻找特定群体锁定顾客群,利用产品招商会、产品推介会、分享表彰会等方式,打着直销旗号,以直销企名义在产品推销过程中作夸大或者虚假宣传的行为。(市场监管、粮商、公安部门按职责落实)
  
  法律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直销管理条例》《禁止传销条例》等。
  
  (十)严厉打击未经许可经营旅行社业务的行为。重点查处以免费赠送旅游为噱头销售“保健”产品(服务),并组织消费者进行旅游活动的行为。(市场监管、旅游、文广新部门按职责落实)
  
  法律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旅游法》等。
  
  (十一)加强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严格落实网络实名制管理要求,强化ICP备案、域名和IP地址等互联网基础资源管理。查处互联网领域的虚假宣传、虚假广告、网上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行为。加强对互联网网站、APP、公众号等自媒体发布虚假信息的清理,依法处置违法违规网站、AAP、公众号等。各地加强对辖区内电子粮商平台的指导规范。(市场监管、网信、工信、粮商部门按职责落实)
  
  法律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电子粮商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等。
  
  五、方法步骤
  
  百日行动分三个阶段实施。
  
  (一)排查线索阶段(1月8日至1月13日)
  
  一是排查线索。各单位要通过投诉举报热线平台、案件管理等系统,梳理近年来与“保健”市场违法行为相关的投诉举报、行政处罚案件、“双随机”抽查、产品抽查、部门转办、媒体曝光等发现的突出问题,应用大数据分析,确定重点检查对象。充分利用网络、广告、直销监测平台,加强风险分析研判,提高“百日行动”的针对性、预见性。各
  
  部门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建立长效沟通机制,全面清理“保健”乱象,不留死角。各街道社区积极配合整治“保健”乱象百日行动相关部门的摸排,发现线索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
  
  二是加强宣传。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采取制作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资料、约谈经营者、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会)等方式,加强对“百日行动”执法成果和法律法规的集中宣传,引导广大消费者树立正确消费理念,提高对“保健”市场违法营销的防范意识和识别能力。及时报道行动动态,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向经营者广泛宣传法律法规知识,引导教育其自觉守法经营,督促整改涉嫌违法行为。
  
  三是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各相关部门要主动向社会公布举报方式,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市场监管部门要突出宣传《吉林省市场监管领域违法案件举报奖励暂行办法》。通过公布投诉举报方式和举报奖励办法,动员全社会力量积极参与,最大限度拓展信息来源、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集中执法阶段(1月14日至4月18日)
  
  各单位要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为集中开展监督检查和案件查处。
  
  一是开展执法专项检查。各单位要结合方案中确定的11种违法行为,立足部门工作职能,部署开展专项执法行动。各级市场监管部门要结合全省市场监督管理系统开展的“保双节、迎两会、四安全、一放心”执法办案百日会战行动落实好“保健”市场乱象整治工作,对采用会议、讲座等形式进行聚众式营销活动的,采取飞行检查、现场监管、线上线下一体化监管等方式,加大实地监督,发现涉嫌违法行为,迅速取证并采取相应执法措施。
  
  二是开展对重点企业的突击检查。对排查摸底和宣传发动阶段发现的有较大违法嫌疑的经营者,开展全方位监督检查,重点查看企业证照、宣传资料、员工培训资料和销售模式等,深入挖掘搜集违法证据。
  
  三是严肃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对有证据证明涉嫌违法的经营者,及时依法立案调查,重点查处一批舆情关注、社会关切、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社会反响强烈的违法案件。
  
  四是开展集中约谈,加强行政指导。对“百日行动”中发现的问题,召集重点企业、相关经营者、行业协会,通报查处的典型案例,提出进一步规范的要求,督促自觉整改违法行为。
  
  (三)总结提升阶段(4月下旬)
  
  县政府将根据各部门上报的材料情况,对“百日行动”工作成果进行抽查。对“百日行动”中好的经验、好的做法进行总结,提炼形成规范“保健”市场的有效监管模式,进行宣传推广,推动建立长效机制。
  
  六、工作要求
  
  (一)统一思想,高度重视。“保健”市场乱象严重扰乱市场秩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人民群众渴望整治“保健”市场乱象心情急迫。各单位要统一思想认识,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开展“百日行动”的紧迫感和使命感,把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作为当前工作重点,坚持政府领导、部门联动、行业自律、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综合治理的工作原则,坚决打赢这场攻坚战。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成立全县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领导小组(见附件1),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场监督管理局(保健食品化妆品监管科),负责组织协调、统计、上报相关工作。各部门要落实管理责任,建立健全工作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制定工作方案。对责任不落实、监管不作为、投诉举报不处理、情况不报告、问题不解决的单位和工作人员,要严肃追究责任。
  
  (三)统筹协调,形成合力。各单位要加强部门间和上下级之间信息沟通协调,综合运用多种手段,通过检查抽检、约谈企业、信息公示、下架召回、警示处罚、信用惩戒、撤销吊销、行刑街接等,形成“百日行动”的整治合力和震慑力,达到查处一批案件、规范一个行业的目的。
  
  (四)加强宣传,促进共治。各部门要公开投诉举报电话,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对“百日行动”中查处的典型案件进行宣传报道。鼓励行业协会建立健全行业规范和自律机制,引导和督促行业依法生产经营,推动行业诚信建设,科普产品常识。
  
  (五)及时报送信息。各部门要建立“百日行动”信息报送制度,及时汇总“百日行动”整治情况,每月9日和24日向县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报送“百日行动”情况统计表(附件2)。4月8日前报送本部门开展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的总结情况(包括整体情况、主要措施、存在的问题、下一步工作安排等)。各部门也要将本系统工作情况报送市级主管部门。
  
  附件:1.伊通满族自治县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2.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情况统计表
  
 

( 责任编辑:马妍 )
四平市节约网   公主岭市节约网   双辽市节约网   梨树县节约网   吉林省节能协会   节约网   浪费网   低碳经济网   节能减排网   节约方法网   节约产品网   儿童节约网   青年节约网   孩子网  
Copyright 2005 节约网 版权所有 商标注册
通用网址: 资源节约  节约网  中国节约网  中华节约网
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吉林省双软企业 中国互联网协会会员 吉林省工商业联合会会员企业
2008年、2009年“优秀创业项目” 2008年“绿色网络文化产品” 2006年、2007年“优秀科普网站”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 吉ICP备05008513号  网站备案证明
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  12318全国文化市场举报网站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