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狩猎神祭 狩猎神白那查又称“白纳查”、“白那恰”,鄂温克语音译,意思是“山神”或“山神爷”。过去猎人普遍崇拜它,认为它是主宰一切野兽和管狩猎之神。行猎时凡遇高山、深沟、奇石、怪树等,均认为是白那查所在之处,经过时禁忌喧哗,并加以祭祀。一般远出狩猎者多向此神供祭,祈求多猎获野兽。通常在林中选一棵大树,绘上一幅老人脸型,上面挂一块红布,以此作为偶像。鄂温克族传说,从前有一位酋长,率领全部落人去围猎,晚上召集会议,让大家估计可能围住多少野兽,与会者无一能言。后来有一位老人预计出围猎各种野兽的数字。第二天,果然如老者所言。酋长找来老人在一棵大树下询问,说话间老人忽然消失,没了踪影。大家认为一定是“白那查”显灵,于是便在那棵大树上绘上一幅老人像,以兽肉献祭。并且留下传统,狩猎时不可随意揣测能猎获的数目,不然会惹怒白那查而打不到猎物。

野猪神祭 东北民间素有“一猪二熊三老虎”的猎谚,野猪的凶残更显出猎人的勇敢,野猪不仅是猎人重要的狩猎对象,而且是萨满教神验中的主角。在神验中,斗士如能刺杀野猪,击掉獠牙,被视为“神助”是阖族大吉大顺的日子,萨满会把野猪双牙穿孔授予斗士。族人抢得余骨,也磨制成各种式样的佩饰,系在腰上。认为经过神验毙命的野兽灵骨,同类兽遇到或嗅到都要匿声逃遁。 在野神祭中的野猪神,被称为七星斗闯来的南山、北山之王。勇猛神速的野猪神灵,是山颠上久居的太阳,身高过山、鬃毛如林。四足遮盖平川,它的獠牙划出了山谷、沟壑,闯下山来,万山雷鸣、千谷风响,祭祀时,萨满用两枚银簪从两腮穿出,代表猪的獠牙,传说,唐王征东时得群猪相助,祭之为神,用它的神力庇佑八方安宁。 ( 责任编辑:王大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