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榆溶洞位于永吉县黄榆乡小城子村第六生产合作社,俗称“鸽子洞”。黄榆溶洞距乡政府10余里,位于乡政府所在地西部。溶洞距黄榆至长春主公路3公里左右,属于公路临线,交通方便。由溶洞去往长春市、吉林市、北大湖滑雪场的公路均属水泥路的二级公路,3小时内均可到达。黄榆溶洞距黄榆乡的宋家窑水库15华里,这里树林茂密,是垂钓观光的好地方。溶洞西南20公里处,为长春市吊水壶溶洞,溶洞四周森林繁茂,植被覆盖率100%,每年都有大量游人到吊水壶溶洞观光。
黄榆溶洞是由石灰石和花岗岩组成,其石质坚硬。地河水据地质学家考证为空山水积汇而成,且深浅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据有关部门检测,此水含酸、碱成分较大,不能饮用。溶洞形成以来,曾有过不少的传说。据民间传说,此溶洞曾经住过两位仙风道骨的僧人,每天拿着玉葫芦到山下一法泉打水,然后回到洞内下棋。在第二道大厅下层洞口处确实可见石椅,人可坐之,但未见棋子。
黄榆溶洞掩映于山林之中,三面环山、林木苍翠、景色宜人。此洞是由2.5亿年前地壳变迁而形成,是一个纵横交错、长而深的石洞。洞口隐藏于密林之中,面南向北纵深,且洞口狭窄,仅容1人通过。从洞口到正洞,须爬行或躬身行走20余米,才能来到正洞的洞口处。洞口为一竖井,高约15米。进入正洞时,须搭软梯或用绳子系于身上,洞口上有人逐渐放绳子才能把人送到洞底。洞口宽约2米见方,洞壁如刀削斧劈一般,无处可攀,无处立足。下到井底后,有一条地河隔断去路,雨季地河河水可没人,冬秋季可没膝。过了第一道地河之后,即为第一道大厅,高30米有余,宽3米有余。洞顶呈“八”字形,洞顶石钟乳、洞底石笋随处可见。但由于不少好奇者探访,部分景观遭到破坏。第一道大厅约30余米,然后右拐弯,为第二道大厅,该大厅约有30余米,分上下两层洞。上层洞因高不可攀,无人能知晓其中景观,至于上层石洞有多长,无人知晓。下层洞为水洞,深不可测,水洞长20米,宽10余米。洞上方石钟乳倒挂,如刀林剑丛,寒气逼人。 ( 责任编辑:包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