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时间:2016-1-29 来源:新吉林网 作者:黄云 |
村民称古泉已有200多年历史 在岔路河镇的骆驼山脚下,有个大约一米长、半米宽的长方形泉眼。记者看到,泉眼不是很深,一汪泉水清澈见底,水里没有浮游物,泉眼外围也没有青苔,非常洁净。有人将泉眼用石头垒起来,上面用水泥抹平,因为时间久,水泥已经出现了裂缝。 岔路河镇河东村村委会主任马连福说,相对于河东村,古泉在南部,所以河东村的人都称古泉为“南泉子”。或许因为它是地下泉水汇聚而成,又远离村民聚居地,所以泉水特别洁净。 记者用水瓶取了一点泉水饮用,泉水有一丝淡淡的甜味,还有透心凉的感觉,在高温天喝上一口古泉的水,非常舒爽。 谈到古泉,岔路河镇农民满显堂比较有发言权,他是河东村的老户,非常了解古泉。“我今年72岁了,我小的时候就听我爷爷说,这眼泉已经存在100多年了,那时候人们都非常自觉,怕搅浑水,都用水瓢一瓢瓢地舀水,现在我都这把年纪了,这眼泉也该有200多年的历史了。” 村民称古泉旱不枯涝不溢 满显堂说,这泉水非常稀奇,冬天从来不结冻,多么干旱的天气它也不枯竭,夏天下多大的雨它的水也不外溢,附近居民都到这里取水喝。 满显堂说,每逢岔路河镇停水的时候,附近居民都到这里来挑水,即便不停水,这里的老户依旧还在使用泉水。来古泉取水也成了岔路河镇一道风景,人们挑着水桶排队取水的场景非常壮观,居民们都很注意保持泉水的卫生。 马连福说,距井底约半米的地方有一个小孔,泉水达到一定高度时会顺着小孔流到附近的地里,又因为泉眼每天都在出水,所以古泉涝时不溢、旱时不枯。 居民舍近求远来取水 当地居民麻景喆说,政府部门多次在岔路河镇河东村打井,但是却打不出水来。几年前,政府的相关部门多次对古泉的水做化验检测,也有当地的开发商要开发这眼古泉,但是有专家估测泉水水量养民可以,大量开发怕不充盈。 “岔路河镇的许多家小作坊从来不用自来水,他们舍近求远来这里取水,有的用汽车运水,有的用牛车运水,他们说,如果不用这里的水做食物,就做不出特殊的味道来。”麻景喆说,很多外地人都说古泉水比矿泉水好喝。 立碑纪念古泉的贡献 记者看到在这眼泉的边上立了一个碑,碑文上写着“民族古泉”四个大字。马连福说,因为居住在附近的回族人家,好几代人都喝古泉水,给古泉立碑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纪念古泉对附近回民的贡献,倡导居民保护古泉。 “虽然家家都有了自来水,但是河东村的回民依旧喜欢使用古泉的水。”马连福说,他建议村民都来保护古泉,让古泉的水更加清澈,滋养更多人。( 责任编辑:宣芮楠 ) |
|
|